【目录】======================================
1
2
【呼吸系统组织学】============================ 鼻腔
1.前庭部(鼻翼内侧)
上皮→复层扁平;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含皮脂腺、毛囊、汗腺
2.呼吸部(富含血管)
1)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杯状细胞多;固有层–粘液性腺、浆液性腺、混合性腺
2)腺分泌物与杯状细胞分泌物共同形成一层黏液
3.嗅部(鼻中隔上部、上鼻甲、鼻腔顶部)棕黄
假复层柱状上皮,含嗅细胞、支持细胞、基细胞→嗅上皮
1)嗅细胞
a)双极神经元,体内唯一存在于上皮中的感觉神经元
b)树突伸至上皮游离面,末端膨大成球状嗅泡,发出10~30根长嗅毛(纤毛),倒伏浸
没于分泌物中
c)基部发出一条细长轴突,穿过上皮基膜进入固有层时被嗅鞘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包
裹,构成无髓神经纤维,组成嗅神经
2)支持细胞
a)高柱状,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含黄素颗粒
b)作用为支持和分隔嗅细胞
3)基细胞
a)上皮深部;可增生分化为嗅细胞/支持细胞
b)固有层结缔组织中含血管,嗅神经、三叉神经的传入纤维,有许多浆液性嗅腺。
c)嗅腺分泌浆液,溶解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嗅毛;清洗上皮表面,保持嗅细胞感受刺
激的敏感性
气管
1.粘膜
1)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纤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
(小颗粒细胞)
2)上皮与固有层之间有明显的基膜;
3)固有层结缔组织中有较多弹性纤维,淋巴组织,其中浆细胞与上皮细胞联合分泌sIgA(免
疫防御功能——抑制细菌生长,病毒复制,减弱内毒素作用)
a)纤毛细胞:最多,柱状;向咽部快速摆动,净化吸入空气
b)杯状细胞:较多,分泌黏蛋白与混合性腺的分泌物在上皮表面构成黏液性屏障,黏附
空气中的异物颗粒;溶解SO2等有毒气体
c)刷细胞:较少,柱状;游离面有排列整齐的微绒毛
d)小颗粒细胞:较少,锥形,分布在上皮深部;胞质内有分泌颗粒,含5–羟胺等;调
节呼吸道平滑肌的收缩,腺体的分泌
e)基细胞(干细胞):锥形,上皮深部→增殖分化
2.粘膜下:黏液腺+浆液腺
3.外膜: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缺口处为气管膜性部,内含弹性纤维组成的韧带,平
滑肌束和气管腺
肺·导气部
肺小叶——每一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和肺泡,组成一个肺小叶
1.环形平滑肌
1)自主神经支配;调节进入肺小叶的气流量
丰富多腔是什么意思2)病理情况下痉挛性收缩,导致呼吸困难,称为支气管哮喘
2.克拉拉细胞(Clara)★
1)位置:终末支气管上皮
2)形态:柱状,游离面圆柱状凸向管腔,细胞质浅染;发达的滑面内质网和较多的分泌
颗粒;
3)功能
①解毒功能,对吸入的有毒物质进行生物转化;
②分泌颗粒释放类表面活性物质(胞吐),在上皮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③分泌物中含有蛋白水解酶、黏液溶解酶、氧化酶系,可以分解粘液和细胞碎片,防止
堆积,影响气体交换;
④上皮损伤时,可增殖分化为纤毛细胞(可癌变)
3
肺·呼吸部
1.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有肺泡开口,肺泡开口处单立→单扁,具气体交换功能
2.肺泡管:相邻肺泡开口之间的结节状膨大,表面覆有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内含环形平
滑肌束和弹性纤维。
3.肺泡囊:若干肺泡的共同开口处,无结节状膨大。
4.肺泡(气体交换):半球形小囊,开口于肺泡囊、肺泡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单层肺泡
上皮组成
1)肺泡上皮(I型肺泡细胞+II型肺泡细胞)
a)I型肺泡细胞(气体交换)
扁平菲薄,占95%的表面积;胞质有吞饮小泡,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和桥粒
b)II型肺泡细胞
①富含线粒体和溶酶体,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②含高密度分泌颗粒,呈同心圆或平行排列的板层结构,称板层小体;
③分泌颗粒含磷脂、蛋白质和糖的复合物,分泌(胞吐)到肺泡上皮表面,形成薄层液体膜,称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磷脂成分),稳定肺泡大小。
④可增值分裂,分化为I型肺泡细胞。
2)肺泡隔
①薄层结缔组织,含连续的毛细血管和丰富的弹性纤维(回缩肺泡)
②还有成纤维细胞,肺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毛细淋巴管和神经纤维。
肺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演化而来,广泛分布于肺间质;吞噬,免疫防御功能;
尘细胞——吞噬了较多成立的肺巨噬细胞(去路:随黏液咳出;肺淋巴管→肺门淋巴结)
心力衰竭细胞——心力衰竭肺淤血时,大量红细胞溢出,被巨噬细胞吞噬,胞质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
3)肺泡孔的意义:均衡肺泡间气体含量;侧支通气;细菌扩散的渠道。
4)气–血屏障:肺泡腔内O2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血液携带CO2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包括肺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细胞,融合了的肺泡上皮基膜和毛细血管内皮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呼吸系统胚胎学】============================ 发育
时间:第四周
原始咽尾端底壁正中出现纵行沟(喉气管沟)→加深形成长形盲囊(喉气管憩室)
a)上端→喉
b)中段→气管
c)末端膨大分支→肺芽(主支气管和肺的原基)
6个月——肺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7个月——I、II型肺泡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畸形
1.气管食管瘘——气管食管隔发育不良。
2.透明膜病——肺泡II型细胞分化不良,不能产生足够的表面活性物质,肺泡不能随呼吸
运动而扩张,出现呼吸困难,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4
【循环系统组织学】============================ 心脏
1.心壁的结构(心内膜+心肌膜+心外膜)
1)心内膜
a)内皮——单层扁平上皮
b)内皮下层——细密结缔组织;薄;含弹性纤维丰富;含平滑肌纤维少量
c)心内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小血管和神经;分布有支细胞(=蒲氏纤维)
2)心肌膜(有支细胞)
a)包括室间隔膜部;纤维三角;围绕房室孔和动脉的纤维环
b)心肌纤维集合成束,螺旋状排列;内纵中环外斜
c)
d)心房肌纤维含电子致密的分泌颗粒(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钠尿肽,可利尿、排
钠、扩张血管降血压。
3)心外膜(浆膜,即心包脏层)
间皮+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神经、神经节和脂肪组织
4)*心瓣膜
a)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突起形成的薄片状结构
b)内皮+致密结缔组织,基部含平滑肌纤维、弹性纤维
c)功能——阻止心房和心室舒张时血液倒流
d)风湿性心脏病→不能正常关闭和开放
2.心脏传导系统
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布到心室乳头肌和心室壁的许多分支
1)起搏细胞(心肌兴奋的起搏点)
a)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中央部的结缔组织中;
b)小;染浅;有分支连接成网;细胞器和肌原纤维少;糖原多
2)移行细胞(传导冲动)
a)位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周边及房室束;
b)结构介于起搏细胞和普通心肌纤维之间,肌浆网较发达
3)浦肯野纤维=支细胞(快速传导兴奋,使所有心室肌纤维同步舒缩)
a)组成房室束及其各级分支,位于心室的心内膜下层和心肌膜;
b)纤维粗短,染浅,线粒体糖原丰富,肌原纤维少,闰盘发达
动脉(中-1mm-小-0.3mm-微)
1.大动脉(主、肺、无名、颈总、锁骨下、髂总动脉等)
1)内膜(内皮+内皮下层)
a)内皮细胞有长杆状W-P小体
b)内皮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
c)W-P小体——有膜包裹,内含平行排列的细管,贮存vWF
d)vWF——可同时与胶原纤维、血小板结合,参与止血凝血。当血管破裂,大量血小板
以vWF为中介黏附在胶原纤维上,形成血栓得以止血。
2)中膜
a)厚,含40-70层弹性膜(弹性蛋白构成;有许多窗孔)和大量弹性纤维(与环形平滑
肌纤维和胶原纤维共同将各层弹性模连接起来)
b)大动脉横切面弹性膜呈波浪状(血管收缩)
c)血管平滑肌纤维——成纤维细胞的亚型,可分泌多种蛋白质,形成各种细胞外基质成
分,如弹性膜和基质。
d)动脉粥样硬化——中膜平滑肌纤维迁入内膜增生,产生结缔组织成分,使内膜增厚
3)外膜
a)薄,疏松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为主
b)含小血管(营养血管)和神经,分支伸入中膜(内膜营养由大动脉管腔内血液渗透供
给)
2.中动脉(除大动脉外有名称的):管壁平滑肌纤维丰富
1)内膜:菲薄的内皮下层与中膜交界处的内弹性膜
2)中膜:厚,10-40层环形平滑肌纤维(缝隙连接)构成,产生少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
维到细胞间
3)外膜:厚,疏松结缔组织,含营养血管和神经纤维伸入中膜平滑肌调节血管舒缩(较大
的中动脉在与中膜交界处有断续的外弹性膜)
3.小动脉——各层均薄,内弹性膜明显
4.微动脉——各层均薄,无内外弹性膜
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