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茶树种植面积多达17万亩,是当地扶贫支柱产业。往年,茶叶本应在春节期间就售完。受疫情影响,2020年新茶上市,仓库中却仍有几万斤的保鲜茶等待售出,线下交易减少,且茶叶价格很低,对茶农收入产生了很大影响。突发疫情让岳西茶叶产业链暴露出很多问题,茶叶作为岳西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如何利用现有的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摆在所有岳西茶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调研背景
(一)岳西县茶叶生产概括
1、茶树种植面积。岳西县是安徽省唯一的纯山区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且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适中,对茶叶的生长十分有利。岳西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500~1,000米的深山峡谷中。岳西全县现有茶园17万亩,年产干茶近万吨,成为岳西农业的支柱产业。每年的惊蛰之后,气温进一步缓慢回升,茶树开始冒出新芽,茶农开始从低海拔到高海拔陆续开采茶叶。
2、茶叶品种。岳西茶叶品种有很多,自20世纪80年代开发出岳西翠兰之后,又先后推出了岳西翠尖、岳西翠芽、岳西炒青、岳西黄茶、岳西红茶、岳西绿月等多种多样的产品。这些茶叶除了品种不同,在价格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其中,有高档茶叶如岳西翠芽和岳西翠尖,制作选用明前茶叶,产量少,价格昂贵。有中档茶叶岳西翠兰,岳西翠兰是岳西茶叶的代表,品质好
安徽岳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文/刘鑫茹储俊才刘建民朱岩岩卞振涛
(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宿州)
[提要]为推动岳西县贫困山区茶叶产业的发展,发挥茶叶产业的扶贫作用,宿州学院“徽茶知物”——
—助力岳西乡村振兴调研小组特展开此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茶叶生产具有收益期长和年年有收益的优点,但茶叶造园要求高、抚育管理环节多且加工工艺复杂,茶园效益与茶叶销售价格、茶园产量和茶叶生产成本的敏感性强,茶叶销售价格决定了茶叶的经济效益。因此,提出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园标准化水平、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岳西翠兰品牌影响力,借鉴茶叶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地区,完善自身发展、强化岳西县当地茶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等建议,与岳西县茶叶市场进行有效对接,提高岳西茶农经济收益。
关键词:岳西;茶叶;产业发展;基础品牌建设
基金项目: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茶叶萃取物的高附加值的利用研究”(编号:S202010379030)、
“废弃梨子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应用研究”(编号:S202010379032);宿州学院第十四届大学生科研项目:“以劣质煤为原料制作新型可降解地膜”(编号:KYLXYBXM20-001)、“铁酸铋/碳复合纳米片的可
控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研究”(编号:KYLXYBXM20-004)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11月29日
量发展为主线,在深入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三)落实精准方略,增进众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关注重点。深入推进脱贫攻坚,阜阳市需要全面提升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重点抓好贫困地区,着力构建脱贫长效机制。提升民生水平,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强城乡三级养老中心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此外,阜阳市还应把产业扶贫作为扶贫的基本政策,大力培育和发展特优势产业,通过种养、光电旅游等合作发展,努力实现长期扶贫。同时,阜阳农业的比较优势应该充分发挥,和绿农业生产、加工和供应基地应当融入长江三角洲,以便为阜阳带来有效的发展道路,促进高质量的农业发展,推动人们在贫困地区摆脱贫困和融入长江三角洲的集成开发。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岩.基于GIS和TOPSIS法的阜阳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价
[D].中国经济地理论文,2012.1.
[2]汪树,吴磊,刘复友,钱行.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特征及问题研究[J].工程建设,2019.33(01).
[3]曹石磊.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中心城市空间经济联系强度与结构分析[D].安庆师范大学,2017.
[4]张继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融资匹配性研究——
—以阜阳市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8(06).
[5]陈骏兰,周泽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精准扶贫的路径创新研究——
—以阜阳市四县区为例[J].对外经贸,2018(02).
[6]夏海林.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环境整治方法思考——
—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4).
安徽茶经济/产业
No.3s2021《合作经济与科技》
19--
且价格适中,受到了大部分人的青睐。岳西炒青多采摘于谷雨后,属于春茶末或夏茶,价格实惠,经久
耐泡,滋味浓郁,是“口味重”的中老年体和打工族的口粮茶。岳西黄茶和岳西红茶则是近几年岳西茶人选择用与岳西翠兰相同原料,结合其他成熟的制茶经验,推出的品味独特的红茶和黄茶。
3、茶树种植模式。岳西茶园主要分布在深山壑谷之中,茶园地形复杂,道路曲折,茶叶种植模式主要为地方性体种植。茶叶生产多为一家一户的小户型生产。岳西生态茶业经济的框架模式是:建园生态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无害化、加工机械化、经营产业化;生态茶园建设有机茶生产,茶、果立体栽培,茶、菜复合栽培,肥、草、药复合栽培三种模式。当前,茶园使用了除草机械、修剪机械、耕作机械、植保机械以及采摘机械等多种机械设备。机械修剪在茶园生产管理中应用得较为广泛,基本囊括了全县规模茶园,小部分茶园在除草、施肥环节应用微耕机、田园除草机,只有极少数的茶园在夏秋茶生产中开展机械化采摘。
4、栽培技术。岳西茶农长期不懈地筛选地方体品种,技术部门有组织地引进、选育适宜的无性系良种。为了让茶树种植具有较好的产量和质量,工作人员科学规划茶树种植,按照种植区块和茶苗分布进行管理,以助于规划种植范围。为了让茶树接受均匀光照和实现安全用水,在种植过程中注意茶树之间的疏密程度,一般应在650m2内用苗5,000株,而且要在移栽30天内及时对幼苗进行松土、排水处理,以保证幼苗存活率。为了让茶树吸收充分的养分,实现无公害种植,还需要定期对茶树进行灌溉、除虫、施肥管理。
5、销售经营情况。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茶叶采摘和销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从生产方角度来看,采工短缺、茶苗价格上涨、设备维护、物流增多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增加。从消费方角度来看,春季茶旅、日常茶会、商务茶礼往来减少,茶馆人流量减少,加上停工导致消费者收入减少。这些因素导致茶叶消费市场低迷,终端销售压力增加,最终使得茶企、茶店资金链中断,新茶上市,仓库中仍有几万斤的保鲜茶等待出售,且茶叶价格降低,对茶农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
6、茶叶种植副产业附加值。岳西县借助岳西优越的地理环境以及其特名茶岳西翠兰的优势,从茶叶的养生功能入手,对岳西当前茶文化养生旅游进行现状分析,对其发展茶文化旅游进行创新,并结合当地特,强化茶文化的养生功能,提出相应对策,打造出了以绿生态养生、促进游客身心健康,增强游客乐趣,达到幸福健康养生为目的的专项度假旅游方式,大大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叶行业的发展。
对茶叶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导茶企实施技术改造,开发针对中高端市场的产品,加速深加工茶制品的研发和生产,打造自有品牌,鼓励企业走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增加投资开发速溶茶、茶多酚等茶叶深加工项目;提高茶文化建设工程;通过举行茶叶制作竞赛等活动,努力营造茶文化氛围;着力打造集科研、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特观光茶园,收集、整理、创作具有岳西县特茶文化的曲目,进一步保护和传承茶叶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岳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
1、优越的自然条件。岳西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且为该区域的绿茶种植重点县。岳西县地处大别山东南部,总地势属全国第三级阶梯中的中低山区,自然条件极其适合茶叶的生长。岳西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历年值在13.8℃~15.4℃之间,年均降雨量1,482毫米,多年平均无霜期210天左右。茶树生长的3~9月,月均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77%左右,土壤种类繁多,茶园土壤主要是山地棕壤和山地黄棕壤,偏酸性,pH值5.29,极适宜茶树生长。域内山高谷深,日照短、光照弱,年均日照时数约2,091小时,日照率47%,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17千卡/厘米,特别是春季(1~5月)日照少,夏秋季(6~8月)日照多,四季云雾多,漫射光丰富,有利于形成岳西茶叶的独特香气。岳西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深山峡谷之中,周围树木葱郁,云雾弥漫,泉水潺潺,百花溢香。土壤中有各种特殊的含碳有机物,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相当数量的营养元素和生理活性物质,大大提高了岳西茶叶的品质,茶芽鲜嫩肥壮,氨基酸含量极为丰富,高的达7%以上,远远高出了国内的其他名优茶。
2、良好的区位优势。岳西县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宽阔面广的柏油公路,纵横全境的318、105两条国道,擦肩而过的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离县城仅100余公里的安庆机场、安庆码头,构成了非常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为茶叶的销售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岳西县工业发展以绿产业为主,建厂位置远离大、中城市,城市地区生态环境良好,是产茶的天然胜地。茶叶生长地区周围风景秀丽,层峦叠嶂,空气中常年云雾弥漫、兰花清香四溢,所产之茶纯天然、无污染。
3、品牌效应的支撑。岳西是全国名优茶商品生产基地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全国标准茶园创建示范点,中国名茶之乡。岳西县于1991年注册“翠兰”商标。其中,岳西翠兰于2013年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并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2008年取得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10年起四度入选国宾礼茶,2011年入选全国两会指定用茶。多次获得中国名茶(中茶杯、国饮杯等)评比、茶业博览会金奖、特等奖。岳西茶叶早已名声远扬,为进一步扩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调研方法
(一)线上调研:团队成员利用互联网的互动信息交流渠道收集相关统计数据,通过互联网从统计问卷调查中收集一些可利用数据,用于统计和调查的表格,以问题的形式表达,用这种受控测量方法来测量所研究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收集可靠数据。
(二)线下调研:团队内岳西县当地成员在一定范围内对岳西县内茶叶商店及茶农进行现场调查,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了解岳西县当地茶叶产业发展状况,与团队内其他成员交流,切实提出相关有效建议。
三、岳西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茶园建设存在缺陷。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境内峰逶迤,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茶园建
园基础差,大多数茶园依照山体走势,特别是园间道路差,有的茶园根本就没有道路,不能满足机械化作业。
(二)茶园管理较粗放。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加工制造业部门转移,茶叶社会化服务起步较晚,存在力量分散、主体偏小、装备水平低、经营服务范围窄、制度不健全、运营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等。
20--
(三)茶叶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在调查的513份问卷中,选择在家中饮茶的占73.68%,在办公室饮茶的占13.13%,这也和参加此次问卷调查者的职业多数为自由职业者有关。买茶叶作为礼物送人的仅占6.9%,购买自家饮用的占49.14%,两者都有的占总体的41.38%,在茶叶店买茶叶的方式最受购买者青睐。在购买茶叶的人中,有67.84%的人选择在茶叶店购买,30.99%的人选择在网店购买,也有少部分人选择直接向茶商购买。
茶叶社会化服务起步较晚,存在力量分散、主体偏小、装备水平低、经营服务范围窄、制度不健全、运营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新组建的服务队服务收益较低、自身积累能力不足,无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部分茶农接受新事物较慢,对茶叶社会化服务队持观望态度,不愿主动要求社会化服务。另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内懂茶机、会种茶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不能有效地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
(四)缺乏龙头企业和统一品牌带动。岳西县茶产品同质性强,缺少品牌与龙头企业带动,阻碍了岳西县从茶叶大县转变为茶叶强县。茶叶企业经营范围局限于不同种类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缺少科技研发、开拓市场的创新团队,不具备研发原料深加工和废弃资源再利用的能力,难以成为龙头企业并带动茶农规范种植和茶产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缺少品牌与龙头企业对茶农和社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导致岳西茶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四、岳西茶叶产业发展建议
(一)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茶园标准化水平。坚持走绿、机械化的发展道路,抓好标准化茶园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扭转茶产业“小、散、弱”局面。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对山区的茶园进行宜机化治理,稳步改善茶园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茶园机械化分类作业有序推进。针对茶山道路逶迤,无法实现自动化、机械化的问题,可将这部分茶园发展成旅游业,让游客参与摘茶、制茶、包装等工艺,从而增加营业额。
(二)继续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岳西翠兰品牌影响力。调查数据显示,多数人认为,茶叶售卖的宣传途径和销售方式应当作出改变。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人认为茶叶售卖的宣传途径和销售方式应当作出改变,49%的人认为茶叶售卖应该在茶叶副产品方面做出改变,也有36.26%的人认为应该改变茶叶的生产方式。认为茶叶价格偏高和合理的人数基本持平,其中有35.09%的人认为目前的茶叶价格偏高,33.92%的人认为目前的茶叶价格合理,也有4.09%的人认为目前的茶叶价格偏低。
茶叶企业需要重视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并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市场进行细分,通过实现产品开发、品牌传播与消费者需求的对接,有效提升消费者对茶叶品牌的认知与认可程度,从而实现茶叶品牌知名度的提升。抓住“互联网+”时代为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带来的机遇,依托电商平台,拓展品牌营销渠道,积极探索茶叶产品销售与茶叶品牌推广模式。以品牌促进产业效益,规范区域公共品牌的准入与使用制度,线上线下同步运营,维护品牌形象;加大农业现代化公共品牌形象宣传,加大在国际市场的宣传力度。
(三)借鉴茶叶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地区,完善自身发展。政府加以扶持,帮助扶持部分企业使岳西县茶产业呈现“一超
多强”的局面。重视种茶、懂茶人员的培训,使岳西茶产业更加的专业化。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一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使一产往后延、二产两头连、三产走精端,努力打造长三角绿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基地。融合产业链方面,实行农业、文旅、康养“三个产业链融合”,依托重点景区和特产业基地,打造一批集种养、旅游、休闲、体验、度假、康养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形成一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精品线路,发展美丽经济。
(四)强化岳西县当地茶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积极选育和推广优质的茶树品种。积极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
化采摘的茶树品种,以降低劳动强度和采茶成本;种植对病虫害和冻害等自然灾害具有高抗的茶树新品种,促进无公害和有机茶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扩大不同茶类适制性品种的比例,发展多茶类生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岳西县对茶叶精加工及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茶叶附加值较低。因此,学习其他地区已有的技术优势,进行多元化产品研发,开发和推广绿茶类终端产品尤其是茶保健食品,使茶成为传统食品的质构改良剂、功能营养助剂和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使岳西茶产业占领国内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制高点。
主要参考文献:
[1]钱子华,胡庆华.岳西生态茶叶发展的模式选择[J].茶业通报,2003.25(01).
[2]陈建德.岳西县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J].茶叶通报, 2020.42(01).
[3]岳西山水美翠兰茶叶香——
—“中国名茶之乡”岳西县茶叶发展综述[J].中国茶叶,2014(11).
[4]李霞.论茶文化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7(03).
[5]余新祖,殷建军,程根明.发展生态观光茶园提高茶叶综合效益[J].蚕桑茶叶通讯,2006(04).
[6]陈建德.岳西县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J].茶叶通报, 2020.42(01).
[7]邱瑞瑾,吴健华,龙志荣.广西梧州茶园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对策[J].中国茶叶,2019(07).
[8]汪健.互联网+时代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J].福建茶叶,2018(10).
[9]陈磊,莫清风,李继兰,宋烨,初乐.中国果品产业“十三五”发展重点[J].中国果蔬,2017(04).
[10]李国权.推动河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2020(01).
[11]马德路.岚山茶叶加工机械化的发展与展望[J].农机科技推广,2018(11).
[12]纪汉霖,王霞,汪文森.我国茶叶产业链发展研究——
—以安徽省岳西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8).
2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