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59596_安徽霍山县茶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1月刊7
产 业 发 展
安徽霍山县茶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
王苗苗,程 睿,何晓东
(中共霍山县委党校,安徽 霍山  237200)
摘要:茶产业是霍山县的传统产业和特产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主导产业之一。该文介绍了当地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乡村振兴视角提出规划引导、培育经营主体、培育人才队伍、提升品牌影响力等发展建议,以期在“十四五”期间实现霍山县茶产业的提质增效。关键词:乡村振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王苗苗,程 睿,何晓东. 安徽霍山县茶产业现状与高质量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7~9.
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当前,中国正处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阶段,需发展适宜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茶产业是农业的重要领域和优势产业,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深远重要的意义。安徽省是茶叶大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茶致富,因茶兴业”“把茶叶这个产业做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当地的茶产业传统和区域优势,切实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2021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茶产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特产业,是农民致富的“钱袋子”,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1]。受疫情、市场、科技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霍山茶产业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十四五”期间需立足霍山茶产业发展现状,发挥霍产业优势,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
一、霍山茶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茶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建议(2021~2025)》中指出:“茶产业是我国特优势产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承担着支撑茶区经济、满足健康消费、稳定扩大就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由此可知,茶产业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促进产业兴旺的主导产业[2]。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交流,从“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的经典论述,到“万里茶道”“茶酒论”“茶之友谊”等“茶叙外交”,为“中国茶”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历史悠久
霍山县是全国茶叶百强县和安徽省茶叶主产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当地产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清•乾隆41年(1776年)《霍山县志》中记载:霍山黄芽之名,已肇于西汉。唐宋年间,霍山茶
产甚丰,宋朝以后历代均有关于霍山茶的文字记录,可查资料丰富,自唐至清霍山黄芽历代被列为贡茶。2、地域优势突出
霍山县地处北纬31°,大别山北麓素有“金山药岭名茶地,竹海桑园水电乡”的美誉,是中西部地区第1个国家级生态县,全国第4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优势突出。3、产茶体量大
霍山县所辖16个乡镇皆是茶叶产区,县域茶园面积20.64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合作社)500多家。2021年,茶叶产量10910吨,一产产值10.28亿元,同时涉及一二三产业,是霍山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4、品质优良
霍山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茶林并茂,被中国茶产业联盟授予“2021年度区域特美丽茶乡”。霍山黄芽多产于海拔400~800 m 的支脉、山肩,良好的生态条件适合茶树的生长,造就了霍山茶叶优良品种;富含多种维生素、茶多酚类化合物,香叶醇含量比一般名茶多5倍,品质优良。5、品牌优势逐渐凸显
目前已初步形成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炒青绿茶三大主导产品和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两大区域公用品牌。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霍山黄芽是中国驰名商标,被列为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
二、霍山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1)缺乏科学规划
茶园主要分布在山区,大多由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开垦、经营,种植地块零星分散,规模茶园少,且种植密度、方向没有统一标准,造成茶叶品质参差不齐。
(2)管理粗放
因改种换植成本高、见效慢,茶农改造老茶园顾虑较多,开辟新茶园意愿差,造成树势老化。随着农村人力成本提高,种植
基金项目:2022年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课题,课题编号:QS2022064。
作者简介:王苗苗,女,中共霍山县委党校外培部,主要从事党史党建、政治理论和县域经济研究工作。
DOI:10.16815/jki.11-5436/s.2023.01.003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1月刊
8
产 业 发 展户不愿花费过多精力和成本进行管理,大户和龙头企业也不愿承租,茶园管理较混乱。此外,部分茶农存在不合理使用化肥和除草剂的问题,茶叶质量存在安全隐患[3]。
(3)采摘与加工水平不高
生产中,茶叶采摘技术水平不高,高标准机械化采摘率低,规模化加工与作坊式生产并存。部分小、老加工厂清洁化水平低,机械设备陈旧,没有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造成茶叶品质良莠不齐,提质增效难度较大。2、市场监督与行业监管不力
当地茶叶品种主要有体种、舒茶早、金鸡种等,舒茶早为10年前大范围推广品种,目前以金鸡种推广为主[4]。有自有品牌的茶业加工大户们普遍认为金鸡种及体种更适合制作霍山黄芽、黄小茶和黄大茶。舒茶早长势好、出芽早、产量高,受到加工规模较小茶农的喜爱。因此造成霍山黄芽颜混杂,品质不纯。
由于对基地、采摘、加工全过程缺乏监管,造成众多产品不分来源和品质均使用霍山黄芽和黄大茶公用品牌,不利于品牌塑造。同时,包装管理无序,多、杂、乱问题严重,缺少专业人员设计,相较于安吉
白茶、太平猴魁等其他品牌茶叶的包装存在一定差距。3、营销渠道不畅
目前霍山黄芽营销主要面对六安和合肥内销市场及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专营店、加盟店、超市和电商为主,批发零售兼营,散装茶普遍存在。黄大茶产品主销市场在山东、山西等地,仅提供粗包装的毛茶产品,市场几乎被销售区经销商控制。霍山炒青绿茶自营出口刚刚起步,出口量较小。受疫情影响,霍山茶产业销售渠道变窄,产销链受到影响[5]。
霍山黄芽、霍山黄大茶是霍山县主要茶叶产品的公用品牌,但品牌打造和经营不力,品牌功能和效益不明显。霍山黄大茶在销区品牌使用和宣传几乎是空白;霍山炒青绿茶品质好,但缺少自主品牌。目前,总体来说市场销售范围较窄,缺乏专业营销队伍,对霍山茶叶的品牌打造缺少统一规划,宣传不够,新媒体推介不足。
4、茶企业创新与融合发展不足
企业创新能力弱,龙头企业带动不强,缺乏精深加工和科研投入,产业链较短,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现有茶叶龙头企业各自经营,与茶农利益联结不紧密;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不强。
与其他典型区域茶产业发展相比,霍山茶产业在品牌建设、龙企支撑、渠道拓展、效益提升等方面存在
不足[6]。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优势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缺乏践行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的理念,产业融合发展不足,未能形成集种植、加工、旅游、文化、服务为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行业带动能力明显不强[7]。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霍山县是安徽省主要产茶区域之一,茶产业是当地传统产
业和特产业,需发挥其传统和区域优势,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从“一叶”到“一业”的茶产业三产融合深度发展,促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1、规划引导
安徽茶(1)发挥政府的扶持、引领和推动作用
立足霍山茶产业发展现状,统筹规划、科学制定产业发展“十四五”乃至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霍山县2022年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合理布局,突出地方特,持续推进优势主导产业,推进茶产业强链工程。
全面发挥资源、环境、生态、区域特等优势,引导优化各种茶类产品的产量结构比例。培育主导核心区域,在资金支撑、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奠定产业发展基础。
引导茶农和种植大户改造低产茶园,加快良种繁育,提高茶园管理水平,全面实施绿防控,加强源头治理。规范种植和采摘标准,统一包装,强化市场秩序和品质监管,提高发展质量和带动效应[8]。
(2)发展订单农业
打造品质和产量相对稳定的茶叶生产基地,兼顾企业和茶农的利益,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发挥政府服务作用,解决物流不畅、销售困难、用工短缺等问题,为产供销开通绿通道,做好服务保障,促进产业持续发展。2、培育经营主体
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质量和带动能力,是“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承接项目、带动农户的重要载体,在产业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推动茶产业发展要以促进产业增效为目标,以做强“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品牌”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茶叶大户、家庭农场、茶叶专业合作社为基础,行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打造、技术服务为一体化的新型产业化联合体。
霍山县大化坪镇采取政府主导、农办牵头、企业融资、农户参与的方式,果断引进BOT 市场开发模式,利用非政府资金承建某些基础设施项目,结合当地实际科学流转土地,支持规模经营,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开发和农业生产规模经营,激活带动了园区建设,
促进了产业发展。统筹安排整合专项资金投入,对龙头企业发展、基地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营销等给予支持。
鼓励霍山黄茶集团、汉唐清茗等龙头企业扛起社会责任,强化担当。促进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9]。目前已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研究出黄大茶产品,降血糖功效显著,大大提升了霍山黄茶的品牌价值。目前仍需加快茶叶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开发健康功能明确的终端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茶产业的综合效益。3、培育人才队伍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1月刊
9
产 业 发 展
谐共生,因地制宜,结合休闲农业、美好乡村建设等,实现“茶叶+工业”“茶叶+旅游”“茶叶+康养”等产业融合,实现霍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22-2-25(6).
[2] 刘仲华,陈宗懋,杨亚军,等. 创新驱动中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茶学基础研究到支撑产业发展[J]. 中国茶叶,2021,43(2):1~9.
[3] 陈 桃,孙 剑,李紫娟. 我国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3):424~431.[4] 宁 夏,孔令孜,黄艳芳,等.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茶叶产业发展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21,41(8):125~132.[5] 贺灿飞. 区域产业发展演化:路径依赖还是路径创造?[J]. 地理研究,2018,37(7):1253~1267.
[6] 李 锋,韦素琼,游小珺. 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台湾高山茶产业在大陆的集聚与演化过程—以漳平市永福镇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2):344~354.
[7] 叶 娜,王 魁. 茶文化传播与营销困境与策略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20(6):144.
[8] 陈 云,朱莹莹. 多重资本运作下乡村特产业发展路径—以宣恩伍家台村茶产业为例[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9):47~54.
[9] 成思思,蒋智林,王俊杰. 金融发展、茶产业结构调整与民生效益的耦合协调效应分析—来自原产地的证据[J]. 经济问题探索,2021(8):55~64.
[10] 黄华青. 茶业消费革命下农村的资本积累和阶层分化—基于福建G 村的调查[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3):5~17.
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面对有限的人才资源,要集中聚焦“一县一产业”中的高端产业人才,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奠定乡村振兴的人才基础。
茶产业一头连着千万茶农,一头连着亿万消费者,要鼓励茶农提高自主学习意识,主动接受技能培训,掌握先进的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以及标准化管理方法,了解制作工艺知识,明确发展思路。鼓励茶农提高品质意识,充分认识到高品质就是高效益和高收入[10],从源头把关,执行生态、有机标准,推动茶产业绿发展。
引导茶农提高合作意识,采取“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抱团发展,增加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
能力。
联合茶叶协会等共同组织茶叶专班培训,选派骨干到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学习,培育、培养、选拔、打造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满足产业发展需求。4、提升品牌影响力
霍山黄芽是霍山茶的主导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60%以上,需突出其主导地位。提升霍山黄芽的品牌影响力可以黄茶集团为引领,统一霍山黄茶品牌塑造、宣传和营销,打造霍山黄茶特品牌,用好“母+子”品牌,集中主攻霍山黄芽和霍山黄大茶两大优势品牌。
丰富销售手段,拓展营销方式,分级分类受众体,分别确定主攻方向,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业竞争力。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媒体形式,加大线上销售力度,稳定线下销售渠道,发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优势,丰富销售途径。
举办展销会,如“黄芽茶文化节”等,弘扬茶文化,充分利用招商引资、公务接待、团队旅游等机会,从霍山黄芽的历史演变、实际功效、文化内涵中提取精华,做好宣传推广,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
四、结语
以乡村振兴为目的,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人与自然和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