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04762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金融学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管理类的核心专业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有关金融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和基本制度规定。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对货币、信用、利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金融监管等基本范畴、内在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通过课堂助学和课外自学,使学生在了解国内外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的基础上,掌握辨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运用金融基本理论知识来探索金融前沿问题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程的基础上,再学习其他专业课程。
《金融学概论》是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和先导课程。在学习本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主要学什么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货币的基本概念,全面理解货币的功能;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掌握中外货币起源的学说,特别是马克思的货币
起源学说,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的角度理解货币的本质。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认识各种货币形式的特点,重点掌握现代货币形式。理解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了解西方国家货币层次划分的内容,重点掌握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掌握货币制度的含义,了解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货币的起源(一般)
1、识记: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理解:货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货币起源于商品交换;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并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金银复本位制下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3、应用:说明现代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一种信用货币。(二)货币的职能(重点)
1、识记:货币本质、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理解:为什么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危机性的原因;金属货币的贮藏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却不能。
3、应用:虚拟货币是否具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三)货币的计量(次重点)1、识记:货币层次、直接购买力
2、理解:为什么要进行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的依据是什么?3、应用:我国现阶段货币层次的划分。(四)货币制度(重点)制。
2、理解:各种货币制度的特征和缺陷;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及规律;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
的主要区别。
3、应用:结合我国实际说明人民币货币制度。
1、识记:本币、辅币、无限法偿、有限法偿、金币本位制、金银复合本位
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信用、信用的性质和特征、基本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等基本概念,了解信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其职能作用,把握信用的逻辑演进
2
和现代信用工具的发展状况,认识信用工具的变化的趋势及其对金融信用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1、识记:信用的定义。2、理解:信用的本质特征。(二)信用形式(重点)
(一)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般)
3、应用:信用如何参与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
1、识记: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国际信用
2、理解:各种信用形式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3、应用:结合实际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三)信用工具(重点)
1、识记:信用工具、本票、汇票、支票、信用证、信用卡、可转让存单、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互换协议、远期利率协议。
2、理解:信用工具的特征;金融期货、金融期权交易的基本原理。3、应用: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运用。(四)信用与经济(次重点)
1、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在生产、消费、分配等环节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2、应用:分析说明信用在我国国民经济的作用。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利息(一般)
1、识记:利息、现值、终值、利息报酬论、灵活偏好论。
3
2、理解:利息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对利息本质各种理论的理解。3、应用:计算利息的单利法和复利法的运用;计算现值和终值的运用。(二)利息率(次重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