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速度
2.无限法偿
3. 有限法偿
4. 信用卡
5.纸币
6.金本位制
7.货币购买力
8.辅币
二、单项选择题
1.流动性最强的金融资产是( )。
A.银行活期存款; B.居民储蓄存款;
C.银行定期存款; D.现金。
2.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价值形式发展的最终结果是( )。
A.货币形式; B.纸币;
C.扩大的价值形式;D.一般价值形式。
4、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 )。
A.信用货币; B.纸币;
C.实物货币; D.金属货币。
三、多项选择题
1.黄金之所以能作为货币,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
A.同质可分; B.体积小价值大;
C.便于携带; D.便于保存。
2.人民币符合以下特点( )。
A.是信用货币; B.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C.是我国唯一合法流通的货币; D.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
3.信用货币包括( )。
A.政府债券; B.现钞;
C.存款货币; D.商业票据
4.金属本位货币制度可分为( )。
金融学主要学什么 A.银本位制; B.铜本位制;
C.金本位制; D.金银复本位制。
四、判断题
1.秤量货币在使用时需要验成秤重量。
2.从货币发展的历史看,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铸币。
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
4.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时,其价值的运动形式是不同的。
5.国家货币制度由一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是该国货币主权的体现。
五、简答题
1.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属性?
3.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流通速度: 在一定期间货币可实现几次买或卖的行为。
2.无限法偿:是主币具有的无限支付能力,无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人们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虽赋予它流
通的权力,但当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时,对方有权拒绝收受
4.信用卡: 是银行发行的,凭以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支取现金且具有消费
信用的特制载体卡片。
5.纸币:广义的纸币,泛指纸制的货币。典型的纸币是指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
行的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6.金本位制:国家规定用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
7.货币购买力: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数。
8.辅币:本位币以下的供零星交易和零之用的小额货币。
二、单项选择题
1-4 D D A C
三、多项选择题
1-4 ABCD ABCD BCD ACD
四、判断题
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 对
五、简单题
1.金银复本位制下为什么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答: 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即法律规定金和银的比价,金币和银币都按法定比价流通,由此形成了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一旦金银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就会使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由于当时的金币和银币都是可以自由铸造的足值的本位币,因此当金银的法定比价和市场比价发生偏离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2.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属性?
答: 货币是从商品交换中产生的,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首先,货币是商品,它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其次,货币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特殊的商品,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并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
3.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 金币本位制是金铸币作为实际交换媒介在流通中发挥货币功能的金本位制,其基本内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无限法偿;辅币和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其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 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由于 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金币的面值就可以与其所含的黄金的实际价值保持一致,流通中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由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价值符号就能稳定地代表金币进行流通,不会发生通货贬值;由于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外汇汇率就可以保持稳定。金币本位制的稳定性对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信用
一、名词解释
1.信用
2.实物借贷
3.商业信用
4.民间信用
5.直接融资
6.间接融资
7.消费信用
8.信用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
1.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B.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
A.平等的价值交换; B.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D.无偿的赠予或援助。
3.政府信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 发行政府债券; B. 向商业银行短期借款;
C. 向商业银行长期借款; D. 自愿捐助。
4.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是( )。
A. 信用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使用; B. 经济中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
C. 企业间的赊销活动; D. 现代经济中广泛存在着盈余或赤字单位.
三、多项选择题
1.信用产生的原因是( ) 。
A.利息的出现; B.私有制的出现;
C.人们对利益的追求; D. 财富占有不均。
2.信用的特点是( )。
A. 具有较高的利率; B.促进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
C.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 D. 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
3、下面对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 最初出现的是实物借贷的形式;
B. 货币借贷比实物借贷更方便灵活;
C. 当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实物借贷逐渐减少,货币借贷成为主要借贷形式;
D. 在现代经济中,已经不存在实物借贷的形式。
4、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四、判断题
1. 信用是一种借贷活动,在社会大分工的基础上产生。
2. 以极高的利率为特征,是一种信用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它是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3.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货币借贷逐渐取代实物借贷成为主要的借贷形式。因此,在现代经济中,只存在货币借贷这一种借贷形式。
4. 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活动中最主要信用形式。
5.个人信用主要是指个人作为债权人的信用活动。
五、简答题
1.我们平时提到的“信用缺失”、“消费信用”,所指的“信用”含义是否相同?若不同,如何理解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
2.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3.信用与现代信用有何区别?
第二章 信用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条件的取得是其特征
2.实物借贷:以实物为标准进行的借贷活动。
3.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4.民间信用:指在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之外进行的借贷活动。
5.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6.间接融资:资金供求双方分别与金融中介机构发生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7.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8.信用制度:规范和约束社会信用活动和信用关系的行为规则。
二、单项选择题
1-4 D C A D
三、多项选择题
1-4 BD AC ABC AC
四、判断题
1.错 2. 错 3.错 4. 错 5. 错
五、简答题
1. 我们平时提到的“信用缺失”、“消费信用”,所指的“信用”含义是否相同?若不同,如何理解这些含义之间的关系?
答: 二者所指的“信用”含义不同。“信用缺失”中的“信用”指的是道德范畴,即诚信,是经济主体通过诚实履行自己承诺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消费信用”中的“信用”指的是经济范畴,即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两个范畴的信用密切相关。诚信是交易、支付和借贷活动进行的基础。如果没有当事人之间的最基本的信任,就不会发生借贷活动。诚信是借贷活动的基础。
2. 银行信用是如何克服商业信用的局限性的?
答: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它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广泛存在于各个经济领域。(1)银行通过存款活动,把社会上闲散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汇集成大额货币资金,能够满足小额资金、大额信用资金的需要,克服了商业信用在信用规模上的局限性。是一种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
(2)银行信用是用货币资金的形式而非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局限性,使社会资金得到灵活使用;(3)银行吸收的资金有长期闲置,也有短期闲置的,在调剂资金期限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满足存贷款人各种不同的需求。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期限上的局限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