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文献综述的地位_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_以经济学专业论文写作为例...
2014年9月第30卷第5期
唐都学刊
Tangdu Journal
Sep.2014
Vol.30No.5
论文文献综述的地位、写作原则与写作方法
———以经济学专业论文写作为例
崔建军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西安710061)
摘要: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由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和开放性决定的。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写作文献综述应遵循八条写作原则:“5w”写作原则、经典性原则、古今中外原则、“文献树”原则、“顶天立地”原则、述评结合原则、单数原则和服从主题原则。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是“倒三角形法”即由宽到窄
(空间上)、由远到近(时间上),最后聚焦到一个“点”上,到自己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出发点。文献综述的写作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是:简单罗列文献、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和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等。
关键词:文献综述;重要地位;写作原则;写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F8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0300(2014)05-0117-05
收稿日期:2014-05-12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金融研究过程与金融论文写作研究”(SGH100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崔建军(1961—),男,陕西乾县人,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系统搜集有关文献材料之基础上,经过整理、归纳、分析、甄别、选用,对一定时期内某一学科或某一研究专题的学术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概述和评论。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处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位置,地位举足轻重。同时,文献综述又是研究生学位论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仅就文献综述的重要地位、写作原则与写作方
法,谈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一、文献综述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1.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决定文献综述的写作
道理很简单,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文献综述部分就是要澄清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弄清楚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这部分主要是继承,是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需要说明,文献综述从表面看是再现前人的成果,是尊重前人,实质上也能显示作者自己的读书量。一篇学位论文若没有相应的、高质量的文献综述部分,一般质量较低,也难逃肤浅的命运。
熊彼特讲:“任何特定时间的任何科学状况都隐含它过去的历史背景,如果不把这个隐含的历史明摆出来,就不能圆满地表述这种科学的状况。”[1]这是强调不知道历史,就很难理解现实。朱熹讲“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是说明只有“商量旧学”才能“培养新知”。《大学》中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是说只有厘清事物的演进过程,才能进一步寻求事物发展的规律。
2.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决定文献综述的写作
众所周知,学术研究乃天下公器,需要一代一代的学人前赴后继的开拓和努力才能薪火相传。“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
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2]“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可能是终结,也不可能覆盖全领域”。[3]正是由于学术研究乃天下公器、“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永远没有
·
711
·
完结”和“任何一篇论文或研究过程都是该领域知识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而不可能是终结”,决定了文献综述写作的客观必要性。
3.为了导出研究问题需要文献综述写作
为了导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为后继研究建构行之有效的创新平台,需要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从事踏踏实实的文献综述写作。自然,在拥有浩瀚文献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属于研究空白的选题恐怕少之又少。退一万步讲,即使属于研究空白性质的研究选题,也不可避免地需要从相邻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中汲取营养,寻求启迪。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郭预衡先生曾谆谆告诫青年学子:“怎么写好一篇学术论文呢?根据我的经验,在选择了题目之后,恐怕还要有这么一个过程:①要做点调查研究。看一看前代
、当代都有什么人写过这个题目。看看目录,查查卡片。这就要有目录学的知识。比方论韩愈、论欧阳修、论方苞,不论哪一个,都要了解学术界已有了什么成果。②在定题之后,看看前人、同时代的人已写了哪些文章,有哪些论点、哪些看法,达到了什么水平;有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看看自己是否还有话可说。如果感到别人的文章都已经讲得差不多了,自己确实无话可说,我想这个题目也就不必再写了。如果发现过去写的文章、著作在某些方面讲得还不够,某些地方讲错了,这就是我们自己可以做文章的地方;或者这个题目前人根本没有涉及过,现在很需要做,那当然更没有问题了。”[4]应该说,上述朴实的文字已经非常清楚地阐明了文献综述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导出研究问题。
二、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
1.“5w”写作原则
“5w”原则即按照什么人(Who)、什么时候(When)、在什么地方(Where)、为什么(Who)、提出了什么学术观点(What)的写作方式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则。真正富有价值的文献综述应该像物理学的实验报告一样,别人依据实验报告可以进行重复实验,能够让读者依据文献综述迅速查阅原始文献,作进一步的考证和研究。“5w”原则既是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也是标准的学术规范。遵循“5w”原则进行文献综述写作,进而从事严肃的学术研究,方有利于学术成果的积累和科学发展的进步。
2.经典性原则
所谓经典性写作原则,就是指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是所研究问题的经典作家的经典论著。诚然,任何一个研究课题都有其所处研究领域所独有的经典论著。研究生论文作者必须下苦工夫,系统地阅读并深入挖掘自己所研究领域经典论著的真正学术内涵,以便为自己后继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当然,我们强调文献综述最好是经典人物的经典论著,丝毫没有轻视无名作者的有价值的论著的意思。我们列示权威人物的权威论著,也不是挟名人以自重,不尊重非权威人物。在学术研究中理所当然必须坚持学术标准,而不能有学术标准以外的其他因素参与其中。
3.古今中外原则
古今中外原则就是要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全面占有理论材料,要“搜尽奇峰打草稿”。有一种观点认为,文献综述是对研究现状的述评。对此观点,我个人不敢苟同。本质上讲,“现状”只是“历史”的延续,没有“历史”,何来“现状”?不弄清“历史”,如何能够知道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又如何准确判断研究问题“向何处去”?只有同时弄清“历史”和“现状”,才能深切地把握研究对象。没有“历史”,研究是平面的,没有纵深感和立体感;没有“中外”,研究缺乏横向比较,就没有开阔的视野。坚持古今中外原则,方可对所研究对象的理论材料“一网打尽”,为选题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硕士特别是博士论文不同于MBA论文。MBA论文的写作特点是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推导出一般性结论,最好提出对某一个具体研究问题的完整解决方案。MBA论文甚至可以不要求撰写文献综述。硕士特别是博士论文则不然,它要考察作者是否具有本学科领域扎实的理论基础,没有文献综述的硕士、博士论文,算不上硕士
、博士论文。
4.“文献树”原则
“文献树”原则也就是“学术谱系”原则。[5]意在强调文献的“班辈”“血脉”即次第演进关系。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必须系统梳理研究文献的演进历程,具体地说就是必须采用历史方法,按照“由远到近”“由前到后”(时间上)“由大到小”和“由宽到窄”(空间上)的方式写作。
强调文献综述的“文献树”写作原则的唯一目的,无非是为了弄清楚研究文献的内在逻辑和演进规律,为自己后继的研究打下不可缺少的坚实理论基础。
5.“顶天立地”原则
简而言之,“顶天立地”原则中的“顶天”要求作者从理论继承上逼近国内外学术研究前沿;“立地”则要求作者通过学术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解决中国现实经济问题。如果文献综述不能接近和逼近国内外学术前沿,作者的研究就难逃平庸或重复研究的
·
811
·
命运。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世界女子撑杆跳冠军是俄罗斯的伊辛巴耶娃,她曾20多次打破自己拥有的世界纪录,保持着垄断性统治,其成绩超过5米了。谁若要在女子撑杆跳项目上取得成就,就必须赶超伊辛巴耶娃这个绕不开的高峰,舍此别无他途。
自然,“顶天”是继承问题。没有真正的继承就难有真正的创新,不“推陈”就绝难“出新”。
6.述评结合原则
文献综述写作必须述评结合。只有“述”没有“评”,文献是一盘散沙,也失去了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性;只有“评”没有“述”研究问题则持之无据,游学无根,难有说服力。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述”要尽可能对研究文献“一网打尽”,所谓“搜尽奇峰”是也。在详尽占有已有研究文献前提下,则要敢于归纳,解析出已有研究文献的“贡献”与“不足”。通过进一步解析“不足”,从“不足”中导出自己的研究课题也就是要研究某一个“不足”甚至研究某一个“不足”的某一个方面。这样,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和理论起点就清楚了。文献综述中“述”与“评”的关系,见表1。
表1文献综述中“述”与“评”及其关系
重要地位撰写内容撰写目标撰写方法
“述”“承前”
“继往”研究问题“从哪里来”?澄清所研究问题的历史演进及其规律,逼
近、抵达理论前沿
历史方法
金融学主要学什么“评”“启后”
“开来”
研究问题“向何处去”?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逻辑方法
7.单数原则
简单地说,文献综述写作的“单数原则”就是“一篇学位论文,一个文献综述”。理由很简单,一篇学位论文只需要系统而集中地研究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问题的某一个侧面。由此,学位论文的研究对象必然是“单数”而不是“复数”。如果是“复数”,则说明学位论文选题不集中。无数写作实践表明,此必然导致文献综述和论文结构的复杂化,不可避免地对论文写作带来无穷无尽的令人烦恼的严重困扰。
文献综述写作的“单数原则”是由学位论文研究对象的“单一性”决定的。
8.服从主题原则
“综述须围绕论文研究创新点来进行。学习前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论文服务”。[6]文献综述是对自己所研究问题的已有成果的回顾和梳理,由此,所综述文献必须与自己研究的问题相匹配而不能脱离自己所研究问题的主题。否则,就会破坏研究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更进一步讲,文献综述要为自己的研究问题服务,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基此,作者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心中一定要常怀自己所撰写论文的主题和假设,围绕主题和假设来选择文献。
这里,仅将文献综述写作原则予以简单总结,见表2。
表2文献综述的写作原则及其重要作用[7]
写作原则重要作用
“5w”写作原则决定于研究论文的科学性和继承性;保证研究论文的开放性。
经典性原则决定研究论文继承的高度;为研究论文的真正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古今中外原则决定研究论文的理论基础;保证继承的深度和高度。
“文献树”原则决定研究文献内在演进的轨迹。
“顶天立地”原则决定研究论文的继承是否介入学术前沿;为理论创新和解决现实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单数原则决定研究问题的单纯性;保证研究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服从主题原则决定研究问题的前后一贯性;保证研究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述评结合原则“述”的最高境界是“顶天”,厘清中外学术前沿;“评”的最终目的是“立地”,推导出自己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述评结合原则的本质是“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精确导出研究问题。
三、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倒三角形法”
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自然很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写作方法,不同的学者甚至有自己不同的写作风格。笔者则认为,文献综述的最佳写作方法甚至唯一正确的写作方法就是“倒三角形法”。[8]具体地说,所谓文献综述写作的“倒三角形法”,就是撰写文献综述要由宽到窄(空间上)、由远到近(时间上)次第推进,最后聚焦到一个“点”上,
·
911
·
到自己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自己所要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至于空间幅度和时间长度的具体界限,应由作者根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一般应该以紧密围绕主题、有利于阐明主题为原则。对于硕士特别是博士论文而言,文献综述的空间幅度要尽可能宽些,时间长度要尽可能长些,规模应尽可能大些,文献综述的写作应尽可能详尽些,最好能够有能力系统地梳理所研究问题的学术史。
撰写文献综述的“倒三角形法”,可简单图示,见图1
图1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倒三角形法”
文献综述撰写的“倒三角形法”的科学之处在于能帮助作者逐步逼近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到理论起点和逻辑起点。由此,“倒三角形法”也可以称为“逐步逼近法”。简而言之,是从“研究领域”到“主要问题”到“热点研究方向”再到“尚未解决的问题”,逐步抽象、提炼出自己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或某一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自然,文献综述撰写的“倒三角形法”或“逐步逼近法”完全是等价的。易言之,“倒三角形法”或“逐步逼近法”是“一种观点,两种表述”。见图2
图2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逐步逼近法”
显而易见,文献综述绝不可简单罗列,写成“平行线”(A说、B说、C说、……),也不可写成“平行四边形”(没有着力点,无法导出问题),更不可写成“正三角形”,从一点出发,信马由缰,越写越多,不可收场。
撰写文献综述,其实质是梳理所研究课题的学术史。对此,著名历史学家李剑鸣教授有过清晰的说明:“在选取研究方向和确立课题方案的过程中,就本课题做一番学术史的梳理,就成了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9]李剑鸣教授的观点完全正确,值得重视。
四、论文文献综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简单罗列文献
目前,全然没有文献综述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已经比较少见了,这自然是绝大的进步。但不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虽然有文献综述,写作上却存在不加分析地简单罗列的毛病。比如,有些学位论文的文献综述中仅列示出甲说、乙说、丙说、丁说等等,而后就不了了之,没有下文了。从此类文献综述中,作者也难依据简单罗列之文献清晰推导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读者(主要是论文评阅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也绝然看不出论文作者所依据文献演进的内在逻辑之所在。没有推导出研究问题,后继的研究与文献综述没有必然的内在联系,此必然会不可避免造成文献综述与研究问题之间的“两张皮”关系,形成论文框架结构的“平行线”分布,从而严重败坏论文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2.文献综述缺乏权威性
此为研究生论文写作中最常见的现象。不少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虽然有文献综述存在,但只是简单地罗列出一些缺乏权威性和经典性的算不上学术文献的所谓文献。此种文献综述表明作者阅读的文献层次太低,其阅读远没介入应有的学术前沿。同时也表明作者尚没有辨识文献质量的能力。从作者引述文献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当中,完全可以准确观测作者治学的阶段和高度。低水平的文献综述必然制约学位论文的写作水平。
3.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错配
此问题常见于当今比较时髦的“基于A、B、C、D 的E研究”或“A时期的B研究———基于C、D、E、F 的分析视角”这类题目。本来,“基于A、B、C、D的E研究”,其研究重心是“E”而不是“A、B、C、D”,但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A、B、C、D”;“A时期的B研究———基于C、D、E、F的分析视角”,其研究重心是“B”而不是“A”或“C、D、E、F”,而作者的文献综述却是“A”或“C、D、E、F”。显然,此种文献综述是完全错误的,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困扰。你要研究“E”或研究“B”,尽可以直接写作“E”研究或“B”研究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将A、B、C、D或A与C、D、E、F贴在题目上,这不是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吗?当然,有些作者或许会认为这样做能够限制论文的写作范围,使论文写作思路更清晰些,更进一步说会回避论文题目过大的指责。这是可能的但并不存在必然性,弄不好反而徒增困扰,引起不必要的混乱,致使自己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无论如何,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的错配,明显违犯文献综述写作的“服从主题”原则。同时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将论文写作基础建筑在不应该建筑的错误的基础上;二是论文写作重心会发生偏转,形成研究主题与论文
·
021
·
结构的混乱。
4.多个文献综述并存
与文献综述和研究问题不匹配紧密相连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有些学位论文存在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的不合理写作情况。这完全是由选题的发散化造成的。由于选题的发散化,非常容易造成多个文献综述并存的困难格局。比如,“基于A、B、C、D的E研究”这样的题目,常常会形成文献综述中A、B、C、D、E并存的事实。其实,基于A、B、C、D的E研究,其研究重心是E,文献综述仅有E就足够了,写A、B、C、D完全是画蛇添足。当然,这是选题发散化造成的问题。进一步的讨论溢出了文献综述的研究范围,这里姑且存而不论。
5.文献综述过多或过少
文献综述的规模大小也是研究生论文写作中令人头疼的事情之一。一方面,不少研究生苦于研究文献太少,文献综述写作不符合学校规定的数量要求;另一方面,又有研究生痛感研究文献太多,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无所适从、不能自拔。对于前者,是扩大文献阅读量问题;对于后者,则是文献的选择问题。扩大阅读量需要继续进一步积累材料,文献的选择则需要作者根据服从主题写作原则,对所积累的大量文献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自然,文献综述的多少在符合学校的明确数量要求的前提下,就没有严格的、标准的数量界限了,其规模大小或多与少,作者完全可以根据选题的研究目标的需要酌情
把握。
总之,文献综述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属于理论研究范畴。就其性质而言,是对前人研究成果之“再研究”“研究之研究”。这种“再研究”“研究之研究”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作者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论文写作的水平,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1卷[M].朱泱,孙敬敞,李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8.[2]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3]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63.
[4]陈九平.谈治学[G].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765.
[5]熊易寒.文献综述与学术谱系[J].读书,2007,(4):84-86.
[6]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58.
[7]崔建军.论经济学学位论文的构成要素和结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10):36-39.
[8]崔建军.金融研究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97-98.
[9]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206.
[责任编辑申亚民]
Status,Writing Principles and Method of LiteratureReview:
Taking the Paper Writing of Economics Major as Example
CUI Jian-ju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y,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61,China)
Abstract:The writing of literature review is determined by the inheritance and openness feature of academic re-search.Its purpose is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 problem.And it should abide by the following eight writing princi-ples:“5-w”writing principle,the principle of following the classics,the principle of collecting materials of native and foreign,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ancient and modern literature,the principle of“document tree”,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ory frontiers with realistic problems,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summary with comment,singular principle and the prin
ciple of being subject to thesis.The compos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is“invert-ed triangle”,which starts from wide to narrow in space,from afar to near in time and focuses in a‘point’at last which is the logical origin of the research problem and the starting point of one's research problem.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literature review writing,which mainly are simple listing of the literature,the lack of authority in lit-erature review,the mismatch between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search problem and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litera-ture review.
Key words:literature review;importance;writing principles;writing method
·
121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