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复习笔记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第6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
电风扇 不转6.1 复习笔记
一、明初传奇概述
1.传奇的渊源及体制
(1)传奇的渊源
“传奇”最早特指唐代的短篇文言小说,宋代话本小说中也有“传奇”一类;元杂剧也曾被称为“传奇”,因为许多唐传奇都曾被元杂剧改编成剧本,而大部分杂剧也都带有浓郁的传奇彩。自从宋元南戏在明代规格化、文雅化、声腔化和全国化之后,由南戏所升格的传奇便渐渐成为不包括杂剧在内的明清中长篇戏曲作品的总称。
(2)传奇的体制
经过元末明初的四大南戏之后,尤其是经过《琵琶记》的创作之后,南戏才开始逐步规格化,宫调系统
也渐渐严密起来,传奇多系有名有姓的文人雅士所创作,文词自然也朝着典雅甚至骈俪的方向发展。
【名师点拨】明传奇既带有传统南戏的面貌,又拥有自己独特的风韵,与唐传奇也是名同实异。因此,将其与南戏、唐传奇以及杂剧相对比,自然也成为考研试题中的应有之义,在这方面,考生应多加练习。
2.明初传奇的道学气和八股化
(1)明初统治集团大力推行程朱理学,此时的传奇带有浓厚的伦理教化意味。如邱濬的《五伦全备记》,剧中情节全系图解伦理概念,毫无生活气息;邵璨的《香囊记》,也是一
部宣讲封建礼教之作,它开辟了明代传奇骈俪化、道学化和八股化的源头。
(2)明初百馀种传奇中,较少受道学气和八股味污染的有《精忠记》《金印记》《千金记》《连环记》等知名剧作,这些剧作中的人物形象反映出了英雄与历史本身的魅力,具有道学传奇与八股传奇无论如何也比拟不了的美感。
二、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明代中期三大传奇是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李开先的《宝剑记》
《宝剑记》是李开先及其友人的集体创作,共52出,取材于小说《水浒传》,写的是林冲落草的故事。其充满战斗激情的烈烈雄风,强悍地掠过明代开国后近两个世纪的沉闷剧苑。其《夜奔》一场戏,至今还作为武生的看家戏而风靡场上,激荡人心。
洋气女孩名字大全2.四大声腔与昆腔的发展
从明初到嘉靖约两个世纪内,在南方的众多地方声腔中,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脱颖而出,流播广远。嘉靖中叶,魏良辅改革并推进了昆山腔的发展,使其愈来愈受到文人雅士和统治阶级的推重,成为四大声腔中声势最大的一种,雄踞剧坛榜首近三百年。
3.梁辰鱼的《浣纱记》
梁辰鱼的《浣纱记》,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谱曲并演出的传奇剧本。它既是爱情悲剧,又是政治悲剧。它体现了作者对于明中叶内忧外患及其深层根源的担忧,饱含着作者对于历史变幻在哲学层面上的深沉思考。
4.署名王世贞等人的《鸣凤记》
(1)《鸣凤记》是昆腔传奇的一部重要作品,是几乎与时事同步的政治活报剧,传为
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这种对现实的及时表现与积极参与,使得《鸣凤记》成为传奇作品中时事戏的先锋,从而开拓了政治悲剧现实化的道路,它也是戏剧史上较早、较完整地反映当时政治事变的悲剧现代戏。
(2)《鸣凤记》的内在结构是通过揭发严嵩的旧罪,并不断地演示新罪而得以呈现的。在整体真实的基础上,剧中有些细节也有移植和渲染。语言风格上的骈俪化,削弱了人物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三、明代后期传奇的繁荣
1.明后期传奇概述
万历至崇祯年间,传奇创作进入了高潮期和繁荣期。以汤显祖为杰出代表的传奇作家和以沈璟为带头人的吴江派,在传奇的创作和理论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特。
(1)从剧目建设上看,本时期涌现出的数百种传奇作品大多较好。
(2)从声腔发展上看,昆腔传奇的创作一枝独秀,大部分传奇都是比较典雅的昆腔作品,具备较高的文学品位。此外,民间流传的弋阳腔与各地的地方戏结合,上演了丰富多彩的传奇剧目。二者分别满足了雅与俗、上流社会与大众百姓的审美需求。
(3)从剧作精神上看,本时期最为突出的创作倾向是张扬个性,批评封建专制,要求个性解放,主张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对抗僵化的伦理教条。
(4)倡导爱国主义的剧作在本时期也为数不少,歌颂清官、诅咒奸臣的剧目次第出现,道德说教剧与宗教演示剧在本时期也颇成规模,一些带有喜剧彩的作品也较为知名。
2.高濂的《玉簪记》
高濂的爱情喜剧《玉簪记》脍炙人口,饶有风趣,题材源于《古今女史》。
3.孙仁孺的《东郭记》
孙钟龄所作的《东郭记》和《醉乡记》,合称为《白雪楼二种曲》,对明末的荒唐吏治、黑暗官场和科考进行了变相讽刺和深刻揭露。
4.周朝俊的《红梅记》
本时期的著名爱情悲剧中,《红梅记》和《娇红记》这两部“红”剧值得重视。周朝俊的《红梅记》源于瞿佑《剪灯新话·绿衣人传》,表现了对于真爱与美的执着追求,其明快坦荡的性情意趣,是对人世间儿女私情及其恩恩怨怨的超越与升华。
莱卡相机
四、吴江派体与玉茗堂风格影响下的剧作家
一方面是以沈璟为领头人的吴江派曲学家体的产生,另一方面是以汤显祖为楷模的“至情派”剧作家风格的融聚,这两大戏剧流派的形成和竞争,是明代后期传奇繁荣的重大标志。
1.沈璟
(1)昆腔创作
沈璟曾以“词隐生”自署。他一共改编、创作了17本昆剧,合称为《属玉堂传奇》。其中流传至今的有《红蕖记》《埋剑记》《双鱼记》《义侠记》《桃符记》《坠钗记》《博笑记》等。其中,《义侠记》影响较大。
(2)曲学主张
沈璟曾编有《南词韵选》。另有《南九宫十三调曲谱》,编辑、整理了可以演唱的昆曲曲牌达七百种左右,成为曲家的填谱法则,这就使他成为与戏剧创作大师汤显祖齐名的明代曲学大家。
①沈璟剧作的思想倾向偏于保守,倡导封建伦理道德的气息比较浓厚,这是其曲论主张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②沈璟提倡“本论”,强调语言的通俗自然。
③“声律论”是沈璟曲论中影响最大的方面,也是他一以贯之的主张。他讲究声律已经到了因律害意也在所不惜的地步。
2.“沈汤之争”
沈璟、吕玉绳曾将《牡丹亭》改编成《同梦记》,引起了汤显祖的极大不满,“沈汤之争”由此而生。二者的分歧焦点在于:沈璟是从曲乐的角度要求文词服从声律,而汤显祖是从曲文的角度要求声律服从文词。沈汤之争,反映了明代戏曲作家对戏曲规律的探索和认识。
滴答滴答歌曲
高斯奥特曼剧场版3
【名师点拨】“沈汤之争”一直是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话题,将两派的理论主张、创作实践等进行相对阐释,也是近年来各校所热衷的题目之一,复习时,既应观其大概,又要察其毫末。
3.吴江派曲学家体
在沈璟的旗帜下,集中了沈自晋、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吕天成和叶宪祖等昆曲作家,这些人大都是沈璟的子侄、门生或朋友,且对昆曲格律十分讲究,所以被称为吴江派曲学家。这批作家同样对汤显祖十分敬重,虽然他们对汤显祖剧作的格律疏漏问题颇有微词。
4.吴江派的创作情况
(1)吕天成
吕天成的剧作流传下来的只有《盛明杂剧》所收的《齐东绝倒》一种。他的《曲品》是继《南词叙录》之后第二部著录和评论明代传奇的专书。对于“沈汤之争”,他提出“合之双美”的观点,这是十分公允的评判。
(2)冯梦龙
冯梦龙的别号之一为顾曲散人,曾编刊过《墨憨斋新谱》。他还以《墨憨斋定本传奇》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为总名,从曲目、排场两方面入手改编了包括《牡丹亭》在内的多本传奇,至今尚存《新灌园》等14种。他除了改编自《牡丹亭》的《风流梦》,还有时事新作《双雄记》和改编他人旧作《万事足》两种传奇,都有曲律严谨、易于上演,但戏情偏于琐碎的特点。
(3)袁于令
袁于令的传奇,今存《鹔鹴裘》和《西楼记》两种。
(4)范文若与卜世臣
范文若今存传奇有《鸳鸯棒》《花筵赚》《梦花酣》,合称为“博山堂三种”;卜世臣著有《乐府指南》等书,今存传奇只有《冬青记》残本。
(5)王骥德
王骥德虽然不是吴江派的成员,但与沈璟、吕天成等曲学家都订交不浅。今存传奇《题红记》和杂剧《男王后》。他的《曲律》专著,是明代最重要的曲学理论成果,是关于中国戏曲创作规律的比较系统的总结。关于“沈汤之争”,《曲律》也同样作了公允而完整的总结。
5.玉茗堂风格的剧作家
与汤显祖同时或之后的剧作家们在创作时大多受到“临川四梦”的影响。戏曲史上往往将宗汤、学汤较为明显并有所成就的剧作家们称为“临川派”,或者以汤显祖的室名称之为“玉茗堂派”。以男女至情反对封建礼教,以奇幻之事承载浪漫风格,以绮词丽语体现无边文采,这正是宗汤、学汤的临川派剧作家们所孜孜以求的重要方面。
6.玉茗堂派的创作情况
(1)吴炳
吴炳所作传奇有《西园记》《绿牡丹》《疗妒羹》《情邮记》《画中人》,合称“粲花斋五种曲”。
(2)阮大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