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导学案汇编
9 阿长与山海经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整体把握阿长这人物的品格风貌及作者对她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作者抓住人物性格特点刻画人物的手法,并学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厚的怀念之情,感受文中所表现的质朴的爱。
【学习重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第一课时
1.请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huáng( )急 ②粗拙( ) ③烦suǒ( )
④惧惮( ) ⑤疮( )疤 ⑥憎恶( )
⑦孤孀( ) ⑧惊骇( ) ⑨渴( )慕
⑩针灸( ) ⑾疏懒( ) 骄的组词⑿震sǒng( )
⒀诘( )问 ⒁pī雳( ) ⒂掳( )掠
2.请给下面多音字注音组词:
恶:
薄:
帖:
空:
3.初读课文,全方位感知人物,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
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可以有如下一些说法:
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但烦琐之至的人;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
阿长是一个迷信但善良、朴实、热情为“我”着想的人;
阿长……
学习研讨
再读课文,认真体会文章中所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怀。
4.本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吗?
5.标出课文中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 由此看出,本文是以 为线索,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是: 由此看出,本文是以 为线索,采用了 的写作手法。
6.从中你看出长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研读买《山海经》部分,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2.体会先抑后扬的手法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预习导学
作者叙述了长妈妈的一些琐事后,用相当多的篇幅推出了买《山海经》一节,朗读19~29段。思考:
这里,作者详细叙述了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经过。 请复述买书 的
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学习研讨
1.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2.重点研读 买《山海经》部分, 思考下列问题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
拓展学习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 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
一课一得
以“历史告诉我们”为话题,谈谈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10 老王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学习作者以善良对待善良,关爱弱者的美德。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揣摩重点语句含义,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与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探究通过几个生活片断安排材料,表现人物的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伛( ) 攥( ) 惶恐( )
荒僻( ) 塌败( ) 取缔( )
骷髅( )( ) 眼翳( ) 滞笨( )
愧怍( )
2.自读课文,完成填空:老王的“不幸”表现在
在文中画出“我”和老王交往的时间,并简述“我”和老王交往的几件事:
学习研讨
3.小组研讨:
(1)以“老王是一个 的人,具体表现在 ”句式交流对老王形象的认识。
(2)作者一家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王和他们应该说是有一定的思想差距,但他们为什么对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
4.思考品味:
(1)第8段中 “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一句暗示了老王怎样的处境?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第8段中“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中的“倒”能否换成“爬”?为什么?
(3)第16段 中“我回屋才感到抱歉” 一句作者感到抱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小组交流:你身边有类似老王那样生活艰辛而心地善良的人吗?你能用文字描述一下他(她)吗?或者勾勒一幅他(她)的简笔画。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