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练习】《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2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课内阅读:
(一)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发动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不是
..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曾.益其所不能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自然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练。
B.选文第二自然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
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
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
(二)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 劳其筋骨 /  无案牍之劳.形
C. 曾.益其所不能 / 荡胸生曾.云
D. 百里奚举于市. / 愿为市.鞍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必先苦其.心志 / 其.如土石何
C. 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 人不知而.不愠
D. 管夷吾举于.士/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人要有所作为,除了必须在艰苦环境中经受考验外,还必须在精神上、意志上经受磨炼。
B一个国家要免遭灭亡,既要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又要警惕敌国外患。
C.论证严密,首先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结论。
D.通篇设喻说理,行文有气势,句式灵活,语言犀利,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文: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
(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3、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四)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
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章中加点的词。(4分)
①于——②拂——
③衡——④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译文:
3.简答:本文的论证方式是立论还是驳论?文中划线句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2分)
答:
4.如果把这篇短文两个自然段的顺序
......进行互换,这样做行不行?为什么?(4分)
答:
(五)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2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两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必先苦.其心志
(3)曾.益其所不能(4)征于.发于声而后喻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3.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六)
文言文阅读(共15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
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行拂.乱其所为
(3)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 如则.无法家拂士
2. 请翻译下面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 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天将降大任于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是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至若\春和景明。
C.贤者\能勿丧耳。
D.策之\不以其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
B.必先苦其.心志(代词,他的)
C.曾益.其所不能(益处)
D.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