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题(八年级上册)2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复习试题答案——2021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专题复习教师版
1.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2.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列举分析六位古人的事例后作出结论的过渡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人要承担重大的使命,就要能经受一系列的磨难,其中经受痛苦与劳累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5.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主要阐述要成就大业,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必先苦其心志_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行拂乱其所为_;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_
7.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强调人们都会犯错误,但要及时改正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
8.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发于声,而然喻。造就人才成长的客观条件是: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9.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10.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1.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
死于安乐也
12.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人恒然后能改    过:(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
                                                                                         
                                                                                         
4.文章开头列举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什么感悟?                                                                                                                                                                                 
【答案】
1.过:犯错误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2.(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能力。
(2)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个国家就常常会灭亡。
3.是下联的意思。微祸虽然会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4.共同点是都出身贫贱,都经历了磨炼,最后都大有作为。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
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1)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过:名词作动词,犯错。
(2)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 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 ,切记漏翻关键词语。
天将降大任于
(1)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能力。动:使动用法,使……惊动。忍:使动用法,使……坚韧。曾益:增加。曾,通“增”。能:才干。
(2)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个国家就常常会灭亡。入:在国内。拂,通“弼”,辅佐。出:在国外。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意思是
如果上天(命运)要想给你灾祸,那么肯定会先给你一点小小的幸福,让你沾沾自喜从而有点骄傲,所以,当你得到一点幸福的时候不要那么欣喜,炫耀,要懂得受持;如果上天(命运)要想给你幸福,那么肯定会先给你一点小小的磨难挫折,让你提高警惕从而有点敬畏,所以,当你受到一点困难的时候不要那么担忧,要懂得自救。“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说的是困难能够让人有所作为,讲的是“微祸”“福人”,故对应的是下联。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舜从田地之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相位。他们开始都是平凡人,但是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事业,这是苦难造就了他们的人生。所以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扰乱其人业已开始的行动,这样来使他的心
灵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人常常犯错,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十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其所任用公辈数人,诚以为贤。 然致理比于三、五之代,犹为不逮,何也?”
魏徵对曰:“今四夷宾服天下无事诚旷古所未有。然自古帝王初即位者,皆欲励精为政,比迹
于尧、舜;及其安乐也,则骄奢放逸,莫能终其善。人臣初见任用者,皆欲匡主济时,追纵于稷、契;及其富贵也,则思苟全官爵,莫能尽其忠节。若使君臣常无懈怠,各保其终,则天下无忧不理,自可超迈前古也。”
太宗曰:“诚如卿言。”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  其所用公辈数人
B.必先苦心志  莫能尽忠节
C.后能改  自古帝王初即位者
D.征  比迹尧、舜
6.将选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朕读书见前王善事,皆力行而不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