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全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
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
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
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
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
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
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8. 工作参和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20. 气质:是指和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25.体结构:指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
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
31. 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组织名词解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