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课堂作业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 继秦之后,公元前202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强盛的王朝建立了,它的都城位于( )
A. 咸阳 B. 陈 C. 长安 D. 洛阳
2. “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 )
A. 秦始皇 B. 汉高祖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3.“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者十二三。”这反映了西汉初年社会境况为( )
A. 社会 B. 土地荒芜 C. 人口锐减 D. 经济繁荣
4.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政策是( )
A. 开疆拓土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5. 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碑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6.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 )
A. 吸取秦亡教训 B. 减轻人们负担
C. 发展生产 D. 巩固政权统治
7. 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
A. 汉高祖时 B. 文景时期
C. 汉武帝时 D. 光武帝时
8. “文景之治”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 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 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9.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 秦—西汉 B. 西汉—秦
C. 夏朝—商朝 D. 商朝—西周
10.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
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材料所述情况反映了当时( )
A. 政府特别重视工商业 B. 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丝绸之路的繁荣兴盛
11. 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 注重以农为本 B. 废除严刑峻法
C. 提倡勤俭治国 D. 减免徭役赋税
12. 下列是四位同学排演的“文景之治”课堂剧中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政府奖励
B. 县令王二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文帝的殡妃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文帝命人依照阿房宫修建宫殿
二、非选择题
13. 西安最著名的景点是秦兵马俑,同学们在参观了秦始皇修建的秦兵马俑和汉景帝所造汉阳陵以后,发现同样都是陶俑,有很大的区别。以下是他们搜集的相关照片。
仔细观察,比较秦兵马俑与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有何不同。由此说明了什么?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而汉朝时期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皇帝,他们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为自己画上了重重的一笔。
【历史人物】
(1)根据上图的历史人物,请你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此人物写一段简介。(要求:符合史实,突出刘邦的主要功绩,不少于100字)
【图说历史】
(2)结合上述的四幅图片,说一说“文景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参 考 答 案
1. C 2. B 3. C 4. C 5. C 6. D 7. B 8. D 9. A 10. C 11. C 12. D
13. 答:秦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很严肃;汉阳陵陶俑的表情比较柔和、安详。说明了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人民对繁荣社会生活感到满足。
14. 答:(1)刘邦,领导了秦末农民战争,率军攻入咸阳,灭亡了秦朝,接下来与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由于他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最终打败了项羽,取得了胜利。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在位时,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对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秦兵马俑简介(2)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这样在文景时期就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