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引言
寓言教学在中外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早在战国时期的庄子就已经写了很多优秀的寓言故事,寓言一词即源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欧洲的《伊索寓言》、印度的五卷书等也是非常优秀的寓言教学教材。寓言作为一种文体有着独特的魅力,然而当下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多数都没有挖掘到寓言的真谛,禁锢学生的思维从而给寓言故事揭示的哲理做死的规定不容许学生有新的想法、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教师没有一颗童心课堂枯燥等都有碍于寓言教学目的的实现。
一、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概况以及价值
(一)简说小学课堂寓言教学刻舟求剑的寓意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寓言》“寓言十九,藉外论之”。后人解释
为“寄寓之言”,寓言是借一定的比喻来寄托要表达的意思。寓言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寓言这种文体浅显易懂却能传达出丰富的信息。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版本中都包含了大量的寓言,小学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六个年级共有23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会摇尾巴的狼》、《守株待兔》、《狐狸和乌鸦》、《揠苗助长》、《刻舟求剑》、《掩耳盗铃》、《南郭先生》、《渔夫和蛇》、《狐假虎威》、《伊索寓言》等选篇
寓言教学是一种能够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和开拓思维能力、培养审美感和良好的道德情操的教学活动,借助于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浅显的文字,效果十分显著。寓言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符合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及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
(二)小学课堂寓言教学须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小学课堂寓言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小学生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均处于很低的阶段,受自身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认识具有独特的童趣性和幼稚性等特点,但
是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又具有巨大的不平衡性,高年级儿童较低年级儿童对事物的认识更客观和更深刻,小学生在高年级阶段心理和智力发展速度较低年级学生更迅猛。
这要求教师一定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低年级教学中要有童心,珍爱童趣,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品论寓言;高年级教学中要让学生有独特的见解,不能抹杀学生的创意
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不够强对许多寓言的感悟不能达到很透彻的水准,这时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让学生深刻感悟哲理,而是让学生把握寓言的故事情节,辅之以哲理传授。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相对较低年级学生成熟,理解感悟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自己的思想,自主思考能力增强,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价值
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可以发现语文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寓言作为一种文字浅显、故事情节简单的文体很适合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材,它富含哲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寓言是一种借助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具有明显的讽喻意义。其主题思想多是借小喻大,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此喻彼。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搞好寓言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意义。
寓言的思想内容往往是人类从事自然和社会斗争过程中逐渐积累的知识与经验的智慧结晶,它们提供了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寓言故事生动形象,历来受到小读者的欢迎。寓言中的巧妙譬喻,能把复杂化为单纯,抽象变的具体,有助于少年儿童了解错综复杂的人事关系和纷纭的社会现象,接受一些不易理解的思想和事理。寓言富于幻想彩,其中的比喻可以帮助儿童领悟幻想事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寓言的语言简练明快,对于训练儿童运用最经济而又贴切的言辞去表达思想的能力,寓言是很好的文学样式[①]。
二、寓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国内有许多专家和从事一线教学的工作者对小学阶段的寓言教学作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发掘了大量的小学课堂寓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而较为全面的归纳。
(一)课堂枯燥乏味,影响学生把握寓言主题
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没有模仿表演以及图片和视频等,学生难以容入教材所描述的情境中,不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寓言故事情节和感受艺术形象,从而不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寓言主题,往往只能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抽象的概念。
大学一年级时由于笔者的寒假放的比较早有幸提前回家,1月23日中午妈妈叫笔者去接在湖南省衡阳县台元镇花滩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小侄子,当笔者到达他们教室外时正好发现他们的语文老师凌老师在上寓言课,讲的是《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只见她只是在课堂上对着课文讲解,没有示范表演,也没有图片视频等,没能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显得很沉闷,学生们无法深刻地感受到
狐狸的聪明与狡猾,也就不能真正地把握寓言故事的情节和大意,不能深刻而准确地感悟寓
言中揭示的主题。
(二)教师评价不合理,对寓言所揭示的主题作硬性规定
由于教师思维定势,特别是一些有多年教龄的老师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参考书上所说的那样将寓言所告知的哲理独断为一种解释,损害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我在海口市琼山二小见习时一个语文老师在讲《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时问学生们对狐狸的评价,一学生认为狐狸很聪明懂得利用老虎的威势来镇吓老虎,而老师却不赞同学生的看法,只认为狐狸狡猾不加解释,学生不能理解。其实学生并没有错,长期以来只要提到狐狸就说狐狸狡猾,而不能联系具体的课堂情境,这则寓言里狐狸其实利用了老虎的忠厚是狡猾,但是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机会,首先应该表扬他这种思想然后再耐心地引导学生正确感悟。
(三)教师不能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事例
许多教师往往只停留于书本,不能联系现实生活,一些教训一些哲理可以举生活中的事例来加深学生对寓意的感知,仿佛讲完了课本就完事了学生就真正理解了。我在百度网上看到一个关于人教版小学第六册《掩耳盗铃》的教案设计[②]:
(1)偷铃铛的人明明知道只要用手一碰,那铃铛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那他是想出一个什么办法去偷铃铛的?(结合插图板书“掩住耳朵”)(2)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3)那个人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结果怎样了?(结合插图板书“被人发觉”)
(4)小结:结果当然会被别人发现了: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铃铛还是照样会响的,不过只是自己听不见,别人还是照样听得见的。哪个偷铃铛的人只是自己欺骗自己。
(5)用一个成语说说偷铃人的行为。(自欺欺人)
(6)小结: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想欺骗别人,结果只是欺骗了自己的人,所以说是自欺欺人。
(7)学生复述这个故事。
寓言讲完后没有联系生活中的事例,学生只是对故事内容和寓意理解是不够的还必须举出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证明。我认为生活中这种例子多的是,就学生们日常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来举例可以说有些学生抄袭别人的作业和考试的时候作弊就是掩耳盗铃。
(四)教师提问缺乏艺术感
在寓言教学中有的老师少问或者尽量不向学生提问,有的老师问题问的很泛滥,问的问题之间缺乏连续性和引导性,这样均无助于学生理解寓言故事。
大二时我在琼山二小上了一堂至今仍然难以忘怀的语文课,我所在的见习班级是二年级,当时我上了一堂寓言课---狐狸和乌鸦,我在讲解《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时没能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寓意从而使得学生普遍认为狐狸聪明、乌鸦是笨蛋,严重偏离了寓意,这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达到小学课堂寓言教学的目的。
(五)教师在讲解寓言时缺乏童心
有的教师缺乏童心,总喜欢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寓言中的人物,对寓言中的情节妄作评论。一些教师在讲寓言课时总觉得寓言情节过于简单,一点也不合乎现实。
这些老师在进行寓言教学时没有适应儿童的心理和智力发展特征,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感悟寓言的真谛。
由于在小学课堂上寓言教学存在如此之多的不足,这些教师举措上的不当很不利于小学生们全面理解寓言故事情节和准确感悟寓意,而这也就违背了寓言教学的目标,不能全面展现寓言教学的价值。
三、对策
寓言教学面临的尴尬境地急需有效的对策,笔者总结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们所提出的观点和建议并结合自身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以下五点对策,希望能给寓言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