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寓言教学文档(共5篇)
怎样进行寓言教学文档(共5篇)
第一篇:怎样进行寓言教学 文档
浅谈中小学寓言教学
寓言,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它用生动的情节构成故事,抽象的概括凝成寓意,被人盛誉为“理智的诗”、“是穿着外衣的真理。”无论是中国古代寓言,还是西方的《伊索寓言》,一方面,它们都是凭借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知道善恶、认识美丑;另一方面寓言这种哲理性、讽喻性的特点,又为我们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最好的契机。因此,引导学生正确揭示寓意是寓言教学的核心。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层层剥去“外衣”,让真理见诸于世呢?
拉〃封丹说得好:“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体,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灵魂。”寓言教学的重点放在哪里,这决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训性和讽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隐含在简单而生动的故事情节之中。所以,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因引导学生通过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
一、感知形象,体会寓意.寓言是形象的艺术。寓言中常常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塑造一个又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在寓言的王国里,狐狸和狼,青蛙和小鸟都不再是动物,而是人格化了的“人”。他们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狐狸和乌鸦》中傻愣愣的乌鸦,《蜗牛的奖杯》中骄傲自大的蜗牛……都是作者用拟人的手法,透过夸张的手段对角言行进行讽刺,成功地塑造出的生动形象。因此,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学生领悟寓意的前提条件。
1、透过语言感知形象。寓言最大的特在于它不是《一千零一夜》的长篇故事,而是集精华于最少文字的极短篇,精炼的叙述加上生动的对话,使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即可领悟人生的道理。而这生动的对话最能彰显人物个性,揭示寓意。因为在寓言中,寓体的语言大多是夸张的,其思想和话语表现出其无知和可笑。例如:《自相矛盾》一文中,寓体前后的语言为“我的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能戳得穿!”“我的盾很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这种带有强调意识的重复句式,让我们一眼就感觉到主人公前后的矛盾,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因而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从而揭示文章的寓意。
2、关注动作知形象。寓体动作的夸张和可笑,往往让我们忍俊不禁,然而在这嬉笑怒骂的背后,是对寓体本身的一种感知。例如:《掩耳盗铃》一文中写道:“他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伸手去偷那个铃铛。”掩住自己的耳朵,自己是听不到了,可是要防的是被别人听到,这样做又有什么用呢?显然,寓体可笑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做了不好的事情,又想不让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是十分愚蠢的。
二、抽象概括,体会寓意。艺术形象是语言的躯体,道德教训是语言的灵魂。寓言大都篇幅短小,而又寓意深刻。有的寓意高度概括在题目当中,如《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有的寓意蕴涵于故事结尾的人物的语言中,如《骆驼和羊》;还有的寓意体现在故事的叙述当中,如《坐井观天》、《乌鸦和狐狸》等寓言。总之,无论是题目,还是故事内容,都简明准确地阐明一个道理。对于学生来说,寓言文字内容是不难明白的,但要理解的当中蕴涵的寓意,还是有一个跨度的。
1、从分析关键性的句子去揭示寓意。教学寓言应特别重视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句子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分析。这些关键词句一般都直接揭示了寓言的中心思想(寓意)。例如在教学《亡羊补牢》这篇寓言故事时,通过让学生抓住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以及“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等句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寓意: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讲清楚警语对发掘
寓言的寓意有直接帮助,讲清描绘形象的关键语句,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以便学生得到深刻的教育。
2、从分析事物特点或发展规律去揭示寓意。在教学《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时通过对禾苗生长规律地揭示,以及这位农夫违反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的驳斥,从而让学生懂得事物发展都有客观规律,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3、从分析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辨证关系去揭示寓意。在教学《守株待兔》这类寓言故事时要让学生懂得野兔撞树这一偶然性,如果没有认清这只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把它看成一种期望值很高的必然现象,那么只会自食其果,劳而无功。
4、从分析现实去揭示寓意。我们在引导学生分析了语言的艺术形象之后,就要引导学生把寓言中的艺术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较,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到类似的事
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领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例如在教学《南辕北辙》时,让学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或者说,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
方向错了,适得其反。也说明了朋友的提醒忠告是很重要的。后来人们在使用这个成语时,也针对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况。
三、说写结合,拓展延伸。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语言的鲜活源泉,我们同样也该重视寓言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发问,让他们争论,让他们自由表达,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气氛。如:读完了寓言《拔苗助长》后,设计让学生去劝一劝那位种田人。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了寓言的寓意,培养了语言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选择一种易于被种田人接受的说话方式,同时要讲清道理,一举两得。教师与学生互动,扮演不同的角,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理解了寓意。口语交际的教学与课堂教学目标水融,除了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还要指导学生注意认真倾听,敢于质颖,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例如:一个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另一个同学马上说:“我可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课堂应该成为一个交际场,学生在这里感觉到的是一种愉快的交流。
写作能力从根本上看,一是记叙能力,二是说理能力,两者都要求思路清晰,寓言可以把发
展思维能力与提高写作能力结合。寓言的寓体是生动简明的故事,可以来培养记叙能力;寓言的本体是抽象的理论,可以用来培养说理能力。学生喜欢听故事,寓言正好适合他的心理特点;学生开笔写作,只能写短小的文章,模仿短小的文章,寓言故事一般短小明晰,容易模仿学习。寓言材料来自生活,离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写起寓言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洞无物,枯燥无味。学校办兴趣小组,我们可以开设“寓言故事兴趣小组”,对提高学生的寓言创作能力确有帮助。每到兴趣小组活动的时间,我们先给学生讲点创作知识,接着便带领他们去看一看、做一做,组织学生去实地考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尔后学生的寓言也很有特。例如有位学生写的《蜗牛与鼻涕虫》一文有如下精彩片段:蜗牛对鼻涕虫说:“瞧你这个穷光蛋,连个房子都没有!”鼻涕虫反唇相讥道:“就算是这样,但是谁也不像你整天背着房子,到处炫耀。”此文博得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由此同学们发出感叹:“自然界是文章的
真正源泉,走在村庄、田野上,觉得什么东西都可以写,比在教室里憋着轻松多了。” 从二年级开始,就要求学生坚持每两周写一篇寓言,月末总结一下,有意义的再重新修改一下。到了三年级每周写一篇寓言,鼓励学生写寓意深刻的寓言,要求语言容量加大些。另外,还鼓励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寓言向报社投稿,积极参加各种层次的寓言创作活动,学生会更加增强写好寓言的自信心,写作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四、张扬个性,多元解读。在寓言教学中,有的教师生怕学生难“明理”,很少给学生自己判断推理的机会;更怕学生想远了收不回来,完不成教学任务,学生思维刚一出格,就立即制止,结果学生的思考唯老师所想是瞻,养成直线的、单一的思维模式。其实“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应该尊重学生探究得到的体验,多元解读文本,这样的课堂才识有生命力的。其实我们从学生的个性化发言中,也可窥一斑而见全豹。
《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翻译:有一个楚国人卖他的珠子给郑国人,用木兰做了一个匣子,用桂椒熏染它,用珠子和宝玉连结它,用美玉装饰它,用翡翠点缀它。郑国人买了他的匣子却退还了他的珍珠。这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了,不能说是善于卖珍珠。
刻舟求剑的寓意寓意是比喻把没有价值的东西留下来,却把贵重的东西丢掉的行为。作为高年级的学生,理解这点是很容易的。教学这则寓言时,教学设计没有停止在只让学生了解寓意上,而是运用这则寓言的内容,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维至更宽广的领域,效果很好。启示: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重于内实在可笑,而楚人的不分主次也让自己没卖出珍珠。告诉我们凡事要从实际出发。
当然,我们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多元解读时,绝不可放弃老师的指导作用,至少应告诉学生:某种理解更接近原著的寓意;某一种理解更有积极意义。这就能把思维的开放性与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集合起来,这就能把学生的主动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而且这样做才可以保证逆向思维的正确目标:它是一种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胡思乱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