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成语运用
一、课标解读
1.正确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在语境中合理运用词语,是语言
表达运用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词语运用一直是各省市中考题
中必考的考点之一。近年来各地的考卷上,“词语”这一考点呈现出新的走向:命题时多选
用课文语句或时鲜语料,题型一般涉及语境释词、语境运用、词语辨析等考查角度;对词语语境义的探究成为一个热点;在“候选”词语的选择上,那些具有特别内涵的词语更受青睐。
2.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辨识成语使用的正误,结合语境理解成语,是常见的考点。
成语具有言简意赅,意蕴丰富的特点,承载了悠久的汉文化底蕴。成语的运用要建立在对成语的正确理解之上。除了要把握它的正确含义外,还要结合语境从感情彩、对象搭配等方面考虑,仔细推敲辨别。
二、考点突破
(一)考点梳理
考点一:词语解释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致知:获得知识)
B.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恪尽职守: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
C.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叹为观止:看着令人叹气,不想再看下去了)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
....地汲取知识。(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温馨提示】结合语境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是正确使用词语的前提。脱离开语言环境,单纯的解释词语,已经被摒弃,代之的则是把词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解释,我
们称之为“动态解词”。词的含义受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同一个词,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
不一样。在新的语境中,会产生新的意思。正确使用词语要结合语境,弄清它的本义、引申
义、比喻义以及深层含义和特殊意义等内容,才能做到正确使用。其实,词语考查的解题思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能够结合词语本义来分析具体的语境义及其变化,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快速回答的准确率。
考点二:词语辨析
蓬荜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
②毕业了,把这本书送给你,留个吧!
③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让人。
④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都,给了刚返校的师生们一
个惊喜。
A.标志记念刮目相看改头换面B.标本纪念刮目相看焕然一新
C.标志纪念另眼相看改头换面D.标本记念另眼想看焕然一新【温馨提示】汉语的同义词非常丰富,同义词越多,语言的表现力就越强,可以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充分、细致,使文章生动活泼,避免语言的单调、重复。在具体运用时,我们不
仅要弄清这些词语之间的相同点,尤其要辨别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可从意义的轻重不同、范围的大小、词义重点不同、
感情彩不同、语体彩不同、搭配对象不同、词性和句法功能不同等几个方面入手来辨析。
【归纳总结】常考词辨析
翱翔遨游这两组字形必须搭配。字形区分:前者是“羽”对“羽”。
飘渺缥缈
这两组字形可以这样记忆,前者可谓“我是风儿你是沙”,后者是“丝儿”
对“丝儿”。
沉湎缅怀前者是“水”对“水”,后者可谓“我是丝儿把你牵”。
严密周密
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
到、严密(完备、细密),范围更大,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
唆使指使
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
某一件事,语言较轻。
箪食瓢饮箪食壶浆意义区分:前者出自论语中孔子对弟子颜回感叹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个词的意义是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后者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当仁不让前者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
当之无愧让。此词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提纲挈领金榜题名前者“提”,提起,抓住;后者“题”,写;纲:渔网的总绳;挈:提起。抓住网的总绳,提住衣的领子。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
金榜:科举时代称殿试揭晓的榜;题名:写上名字。指科举得中。
墙脚墙角前者是指墙的底部,根基。后者是指墙的角落,一角。所以,要用“挖墙脚”。
前仆后继前赴后继表达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着重表现一种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大无畏精神;后者着重表现一种敢于战斗、奋勇向前的英雄气概。
陈述的对象不同:前者陈述的对象只限于人,而后者不限于人,它还可以是其他事物,如:隋朝末年,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前赴后继。这里陈述的对象是“农民起义”,只能用“前赴后继”,而不能用“前仆后继”。
考点三:词语换位
3.汉字具有强大的组词功能,不同的字序组合往往表达着不同的词义。下列新诗正是
利用汉字的这一功能创造出了隽永含蓄的意境,请仿照诗中几对加点词语的组词特点,另选两组同类的词语填写在下边的空格处。
我为一些词语后悔/比如年少或是少年/而我躲在另一个词后面/我又感觉羞愧/察觉和觉察/但是我喜欢蜜蜂甚于蜂蜜。──纳什《蜜蜂》
①和②和
【温馨提示】此题是近年来年中考词语考查最具特的试题之一。形式新:抛开传统的选择题形式,设置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采用诗歌的表现形式来展现词语的魅力。内容新:
相同的字,不同组合就可以组成含义不同的隽永的词语,这是汉语的神奇魅力所在,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激情,而不显呆板死气。答案新:此题为开放式答题,答案灵活自由,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能够体现课改的精髓。
考点四:词语搭配
4.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1)我们外出旅游的时候,要带好自己(必需、必须)的生活用品。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启事、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
一生。
(3)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变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必需】动一定要有;不可少。
【必须】副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
必要;一定要;②加强命令语气。
【启事】名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启示】①动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②名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变换】动事物的一种形式或
内容换成另一种。
【变幻】动不规则地改变。
【温馨提示】中考考查近义词语的数量比较大,运用近义词要仔细分辨,正确使用。比
如“赞扬”可以带宾语,而“赞叹”则不能;“提议”与“建议”可看与“建议”是否搭配
来确定。注意辨析词语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如“目不暇接”“应接不暇”,“接收”与“接
受”,前者都具有主动性,后者都具有被动性,再如“应诊”与“就诊”“执教”与“就教”等。
考点五:关联词语使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着一种热情。
②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对所干的事情。
③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A.澎湃文明/野蛮既然/就B.泛滥野蛮/文
明既然/就
C.澎湃野蛮/文明虽然/但 D.泛滥文明/野蛮虽然/但
【温馨提示】在判断关联词语使用是否正确合理时,绝大部分同学都是凭语感顺读然后
推测答案,答题的准确率并不高。怎样通过理性分析,提高这类题目的答题准确率呢?只要
同学们能够在整体阅读文句的基础上,再具体探寻各个语句含义之间的层次关联即可。
(二)要点梳理
1.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辨析使用范围
【分析】有很多近义词词义的范围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通过留同析异,确定词义适用的范围,来推断出正确的选项。
【示例】“事情、事件、事故”这组词中,“事情”泛指一切活动和所发生的现象,意
义范围最大;“事件”指已经发生的不平常的事情,范围比较小;“事故”指由于某种原有的词往往只能和固定的某些词搭配,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习惯。例如:改变改造这两个词都含有“更改、变动”的意思,但搭配关系不同。“改变”一般和“主张、态度、立场、计划”等搭配;“改造”一般和“沙漠、思想、世界观”等搭配。
方法三:辨析词义轻重
【分析】有些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然相同,但在表现其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则有轻重的差别。
【示例】努力竭力努力:指尽量使出力量,语意较轻。竭力:指用尽全部力量,
表示尽力的程度已经达到极点,语意重。
方法四:辨析感情彩
【分析】有些词的基本意义相同,但含有不同的感情彩。有的带有肯定、喜爱、赞扬
意味的词叫褒义词;有的带有否定、憎恨、蔑视意味的词叫贬义词。介于二者之间的叫中性词。
【示例】“神机妙算”和“诡计多端”“赞成”和“附和”“果断”和“武断”等。
方法五:辨析词语词性
【分析】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根据词性可以判断某词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词的语法功能。
【示例】“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
了。
方法六:辨析语体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