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_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_第四讲_练习题
第四章 练习题回族的传统节日
 一、概念解释
1.社会认知: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涉及的是像思考个人问题、思考社会关系以及思考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   
2.自我中心 指个体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能区别一个人自己的活动和对象的变化,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现象上。   
3.去自我中心 渐渐去掉自我中心得观点   
4.假想观众   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5.个人神话 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   
宋词是一种6.观点采择 经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从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者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Shantz,1983)。塞尔曼(Selman,1980)把观点采择定义为个体“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以及发现这些不同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能力”。观点采择与自我中心是相对立的,它要求个人在对他人作出判断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计划时把他人的观点或视角考虑在内,即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观点采择首先是要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区分开来,然后再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准确的推测,最后达到采择他人的观点。         
7.社会观点采择  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是沿着一系列的阶段进行的。在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前青春期阶段,年轻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但仍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 
8.心理理论  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受等)的认识,以及以此为基础对相应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   
9.内隐人格理论 即个体对人的基本特性(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 
10.社会规范是社会组织根据自身需要提出的、用以调节成员的社会行为的标准或准则,是社会对于其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的一种规定。社会规范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一般行为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蚁人2彩蛋1.自我中心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思维缺乏( c)。
A.抽象性   B.具体性   C.推理性   D.可逆性
2.从出生到青少年,儿童要经历( d)去自我中心的过程。
国际象棋下法
A. 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3.青少年经常会说,“我与众不同”,“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上”,这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的( a )特点。
A.个人神话   B.假想观众   C.去自我中心   D.心理理论
4.10-12岁儿童青少年的观点采择处于( c )阶段。
A.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B.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C.相互的观点采择   D.社会与习俗的观点采择。
5.青少年的心理理论发展主要体现是( c )的发展。
A.人格理论   B.内隐人格理论   C.内隐人格   D.社会观点采择
碧欧泉隔离霜好用吗三、填空题
1.青春期青少年自我中心倾向主要表现有: ___个人神话______和___假想观众______。
2.观点采择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自我中心或无差别知觉、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__相互的观点采择_______和_社会与习俗系统观点采择________。。
3.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基本趋势是从_愿望心理理论________,发展到愿望-信念心理理论,再发展到信念-愿望心理理论,最后到_主动的解释性心理理论_______。
4.社会规范包括政治规范、法律规范、_道德规范_______和__一般行为规范_______。
5.自我中心的解除,必须具备两个条件:_意识到自我是主体,并把主体与客体区别开来_______和_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的观点协调起来,而不把自己的观点当做绝对真理。________。
6.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人际认知、社会观点采择、_道德_______和__一般行为_______等方面。
四、判断正误
1.自我中心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错)
2.社会观点采择是指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对 )
3.心理理论是指心理学理论。(错 )
4.内隐人格是心理理论的一个方面。( 对)
5.遵从权威是青少年社会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错)
五、简答题
1.什么是社会认知?社会认知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认知,顾名思义就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它涉及的是像思考个人问题、思考社会关系以及思考社会体制这样的认知活动(Lapsley,1989)。关于社会认知的定义,不同研究取向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信息加工心理学对社会认知的界定是,社会认知研究包括所有影响个体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的研究,以及对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社会认知代表着一种观点,即对认知过程的理解是认识人的复杂的社会行为的关键;当代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社会认知的对象是人以及人类的事件,它是关于人和人的行为的认知。也有研究者指出,社会认知指人们对自我和他人的思维、情感、动机和行为的认知加工。简言之,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于个人、体、社会及其关系的认知。
具体来讲,社会认知的内容包括:(1)关于个体的行为、心理特征及原因的认知;(2)关于诸如感知、愿望、意图、信念、思维及知识等心理状态的认知;(3)关于个体间关系,包括权威、友谊、冲突关系等的认知;(4)关于体内关系,包括社会角和社会结
构的认知。
2.青少年自我中心主义主要表现是什么?
青少年的自我中心主义实际上是指青少年高度自我意识的结果,这种高度的自我意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青少年认为别人都像他们自己一样关注他们;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强调个体独特感或者“个人神话”。换句话说,他们把自己想象为“独特的自我”,把周围人视为“假想观众”,似乎这些假想的观众随时随地都在关注、观察着自己这一独特的自我。他们常常主观地把自己的自我欣赏、自感不足等都投射到周围人身上。例如,当一个女青少年走进教室的时候,她会想所有的人都在注意她的表情和打扮。又如一个男孩在卧室里像摇滚歌星那样跳舞,想象周围坐满了崇拜他的歌迷,等等。这种过分夸大自己感受和体验的现象是带有强烈主观彩的自我中心倾向。
根据艾尔金德的观点,独特的自我是青少年关于个人独特性的认识。青少年专注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关注假象观众的重要性,这使得青少年形成了个体的独特感和个体永久性。个体独特感使得青少年感到没有人了解他们的真正感受。同时,青少年的个体独特感使他们觉得自己远离世界上的许多世俗需要,他们会说,“我与众不同”,“这种事不会发生在我身
上”。这种个人神话常常表现在青少年的日记里。
3.青少年社会观点采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根据塞尔曼的看法,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是沿着一系列的阶段进行的。在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前青春期阶段,年轻人可以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但仍不明白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是如何与另一个人的感觉和想法产生联系的。在青春期早期阶段,个体进入了相互的观点采择阶段,他们能够以第三方身份看待问题,同时能够明白一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另一个人的,即能看到人际间的互动以及互动对彼此的影响。个体的社会认知达到这一水平,其人际关系的应对方式也不同于过去。
在青春期晚期,观点采择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及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观点采择阶段。在此阶段,青少年开始能够理解人们对彼此的看法是复杂的,经常是无意识的,而且会受到个人所无力控制的更强的外力的影响,这些外力中包括个人在社会或者社会体制中的地位。例如,你能够理解,你对给你授课的老师的看法不仅会受到自己的个性和老师的个性的影响,也会受制于师生关系界定方式的内在约束。
因此,随着青少年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最终获得了社会观点采择的能力。而社会观点采择能力的获得与发展,使得青少年与同伴及父母之间的交往质量进一步提高,此时的他们有能力让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接受他们的观点。例如,库得克(L.A.Kurdek)和克里尔(D.Krile)在1982年的研究发现,受欢迎的儿童具有出的观点采择能力,维恩伯格等人(Vernberget al.,1994)的研究也发现社会观点协调能力影响青少年在新的社区中友谊关系的形成。
4.青少年的内隐人格理论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心理理论是对他人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认知判断,由于个体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的内容十分丰富,由此个体心理理论包含多种成分。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心理理论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儿童早期的心理理论是以信念或愿望心理学为特征的。进入青少年阶段,个体对心理的认识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变得更为复杂和抽象,他们能够对他人的个性和和社会行为进行认知推断。近年来,发展心理学关于青少年心理理论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青少年的内隐人格理论方面。
需要指出的是,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不同于心理学家所指的人格理
论,而是普通人关于人格的概念,即个体对人的基本特性(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内隐人格理论的说法来自于心理学家凯利(G.A.Kelly)。他认为,每一个普通人对人都有他们不同于别人的独特的理解,都认为人们的个性品质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只要认识了其中一个占重要位置的特征,就可以推知其他品质。从功能上说,内隐人格理论是人们适应多变的社会情境的一种方式。人们建立起了自己对人的理解,就可以使自己所处的周围环境结构化,从而可以对自己及他人在一个社会情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由于受社会文化以及个体的社会地位、动机、情绪情感等因素的影响,每一个人所形成的内隐人格理论是不相同的。因此,个体的内隐人格理论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建立起来的非科学的观念,没有系统的科学依据。
蔬菜批发从心理理论的观点来看,发展心理学对内隐人格理论的研究就是要考察儿童何时将某一特质或特性理解为一种有组织的、持久的、具有某种心理状态的倾向,以及这种理解在个体身上的发展。学前儿童就已经表现出了某种关于特质的认知,但描述的较少、不充分。到了青少年阶段,个体能够将特性看做是某种关于他人的有组织的综合写照。具体差别表现为三点:(1)如果给予有关他人的信息,青少年更倾向于把当前信息和以前的信息结合起来进行考虑,而儿童仅仅会凭借现有资料做出判断;(2)青少年更容易看到个性的情境性
和可变性,而儿童通常把个性看做是一成不变的;(3)在描绘他人的个性时,青少年不像儿童那样仅仅注意个体的表面特征,相反他们更有可能探索个体个性更深一层的、复杂的、甚至隐蔽的原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