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其中“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该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的基本途径。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       
依靠力量:全国各族人民
中心任务:经济建设
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原则
物质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根本动力
根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存在,但不是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根本制度: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根本目的: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否定批判与肯定诠释
  1、否定批判: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先后归纳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2、肯定诠释:一改以往习惯从基本标志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路径,采用了新的功能揭示路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关系,解放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互为条件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达到共同富裕。后者是最终目标与实现方式。
  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
  80年:“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第一次使用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
  84年: “……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87年:“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任务是要发展生产力” 。
  91年:“我们搞改革开放,……没有丢马克思,……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
  92年初南方谈话:“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编辑本段
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最早是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1987年党的13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左右)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定性);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定位)。
这个论断反对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实现目标:逐
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论断,最早是在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来的,随着实践的发展,1987年党的13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1956年)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左右)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定性);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定位)。
这个论断反对了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机械论,是右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另一种是以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以越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发展水平: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2)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条件决定的;
(3)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决定的,我国和西方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战略的特点
以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制定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了21世纪中叶之前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这是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跨世纪的宏伟蓝图,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目标不是片面强调经济增长的单向发展目标,而是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发展战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人民政府的宗旨。
提出的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纠正了过去制定中长期国家经济计划时只重视产值、产量、速度,忽视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偏差,而是着眼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特别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战略的第一步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使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第三,既坚持实事求是,又具有雄心壮志的战略。过去,我国曾为了在短期内实现现代化,并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几度出现严重脱离我国的国情,超越了实际可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高产值,使国民经济的发展大起大落,遭到巨大损失。欲速则不达,制定发展战略必须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情况,不断修正、调整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所以,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从实际出发的,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对于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中国来说,肯定是一个具有雄心壮志的宏伟目标。我们用一百年时间走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通常要几百年走完的历程,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然,现在还不能吹牛,只有到了21世纪中叶,我国实现发展战略的目标,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才能理直气壮地说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才能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的发展首先必须解决两个问题:第一,确定一个发展的目标,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时间和步骤;第二,制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对策和措施,也就是要制定我国的发展
战略。
1、“三步走”战略的内容
(1)为代表的中央第一代领导人关于分阶段逐步建设“四个现代化”和逐步达到小康水平的宏伟设想。
(2)为代表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关于分阶段逐步实现小康社会、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战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