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2、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3、 公有制的含义: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就是要进一步突破过去“一大二公三纯”的对
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偏见,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部分,此外还在探索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方式 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2)可持续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意义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它具有这
样的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 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率;(3)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措施:
--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别。
  --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灾害损失明显降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到2010年,全国人口数量控制在14亿以内,年平均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0%左右,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
  --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
  --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3%,治理“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地3300万公顷,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0万公
顷,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前5年下降10%,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
  --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参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
三大优良作风: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2:和人民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3: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和谐社会含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初级阶段的几个方面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是回答中国现阶段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目前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础原则,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 国现阶段社会的规定性。这是 国现阶段最基本的国情、最大的实际。
初级阶段含义:当代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指在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经历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重性:先进性,落后性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二).这个阶段,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渐转变为包含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
(三)、这个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四)、这个阶段,是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五)、这个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六)、这个过程,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七)、这个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八)、这个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阶段。
(九)、这个阶段,是逐步缩小同时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总之,这几个方面,既展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全面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目标,也从不同方面反映了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本质。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实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成熟、完善,上述基本特征也会随之变化,其中,先进的、积极的因素将会不断扩大,消极的、落后的因素也会逐步缩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