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案例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
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
教学案例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案例 1 跑马乡的故事
案例呈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 1958 10 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 11 7 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 11 8 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 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顾海良、秦宣;《新时期的旗帜》)
案例讨论:
1 )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 )我们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案例点评:
1 曾讲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国情,党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犯下各种“左”或右的错误。 跑马乡的故事,就是因为当时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缺乏充分认识,急于求成而造成的。
2 经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长时间的思想酝酿,我们党的十三大第一次论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且完整地概括和表述了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当前我国国情最基本的概括,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为反对“左”和右的错误倾向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认清社会主义事业长期性和艰巨性的指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继承和重大发展。
认清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认清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只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和特征,我们才能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案例 2 苏联的探索
案例呈现: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宁从帝国主义时代的历史条件出发,论证了落后国家一国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可能性,领导俄国劳动人民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论述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时,第一次明确地把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了许多创造性的见解。
首先,他对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 ( 实际上是社会主义 ) 的过渡时期的认识更加具体和深刻。认为过渡时期不能不兼有两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和特征,是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和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形式是资本主义、小商品生产和社会主义,相应的基本力量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主要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阶级斗争的新形势的继续;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过渡时期就愈长,任务愈艰巨,斗争愈尖锐;过渡时期要经过若干阶段,在政策上要照顾到许多更小的过渡,估计到每一种过渡的特殊任务。因此,他深感马克思强调新社会诞生时的那种“长久的阵痛”不是没有缘故的。
其次,他虽然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发展阶段,但已经察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他说,苏维埃俄国只能“过渡到新的、还没有长出来的、还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将来达到“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显然,在他的思想里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不发达的社会主义”之分。而且他还有一个提法,即从资本主义“跃进到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跃进到中级阶段”,“跃进到共产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的这些思想,反映了他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的新认识,并察觉到了社会主义是要划分为阶段的。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新认识、察觉到社会主义有不同发展阶段的新提法,对于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务必从实
际出发,不要超阶段很存指导意义。
过去的几十年里,从斯大林开始的苏联历届领导人以及东欧诸国领导人都没有搞清楚本国究竟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发展阶段上。斯大林实际上没有接受列宁提出的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要经历若干阶段的思想。 1936 年,他宣布“我们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 1938 年,苏联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明确提出要在五年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并从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显然,斯大林错误地把社会主义社会也视为一个短暂的历史阶段,超阶段地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也没有弄清楚苏联的基本国情,基本上继承了斯大林把社会主义看做短暂的阶段的思想,认为 20 世纪 30 年代苏联已经建成社会主义,现在的任务是准备向共产主义过渡。他急于求成,在改革上实施了一套“左”的办法。 1961 10 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二大上宣布“ 20 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还制定了一个时间表。因此,人们称赫鲁晓夫的主张是“共产主义建成论”。
勃列日涅夫时期,纠正了赫鲁晓夫的主观主义唯意志论,调整过“左”的改革措施,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有一些改变。勃列日涅夫停止使用“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口号,提出了“发达
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但认为已经“为顺利建成共产主义创造了条件”。
以后,苏联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更接近苏联实际, 1982 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安德罗波夫及其继任者契尔年科都认为苏联当时的社会性质是处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起点”上,这被人们称为“社会主义起点论”。在这之前,苏联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不够准确。
1985 3 月,戈尔巴乔夫执政,竭力改变过去的看法,用“完善社会主义”取代了“完善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这就是“完善社会主义论”。由于苏联领导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对“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不坚定,在改革中左右摇摆。最后,戈尔巴乔夫完全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并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组编:《理论教程》, 73 页,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1998
案例讨论:
1 )苏联历届领导人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是怎样认识的 ?
2 )苏联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对我国有何启示 ?
案例点评:
1 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并正式把共产主义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十分强调要研究革命发展的阶段问题,但当时主要致力于研究和解决需要经过哪些阶段过渡到社会主义问题,而来不及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本身有那些阶段。斯大林在领导苏联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没有深入分析本国的具体国情,错误地认为社会主义建成之日,就是向共产主义过渡开始之时,在生产力不够发达的基础上急于向共产高级阶段过渡。他去世以后,苏共领导人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是一个暂阶段的观念,相反, 1959 年苏共二十一大宣布,苏联进入“全面开展共产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 1961 年苏共二十二大进一步宣布“ 20 年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虽然苏共以后领导人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开始接近实际,由于苏联领导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对“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也就不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到正确的发展道路。最后,必将葬送了社会主义。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曾和苏联一样,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总的来说,一直处于不完全清醒的状态。这主要表现在,错误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脱离实际,超越国力,结果欲速则不达。可见,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深刻地认识和掌握中国的国情,也就是不但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而且还必须搞清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哪个阶段,搞清楚什么是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在现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案例 3 新中国的物质基础
案例呈现:
1949 年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82 6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7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额仅占社会商品零售额的 4 8 %。在农业内部结构上,种植业占 82 5 %,林牧副渔业仅占 17 5 %。在种植业中,按产值计,粮食作物又占绝大比重,经济作物分量较小。全国人均占有粮食 209 公斤,棉花 O 8 公斤,油料 4 8 公斤,生猪 O 11 头。
1949 年我国钢产量 15 8 万吨,是美国的 O 2 %、日本的 5 %,不到世界的 1 ‰,按人均算不过 O 25 公斤多。 1952 年我国的工业水平实际低于 1800 年的英国、 1890 年的法国,接近于 1910 年的俄国,如果按人口平均,只及英国 18 世纪后期的水平;城市职工 809 万人,只占全国劳动力的 4 5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只占 10 %。
1949 年的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大体为 100 年至 200 年间。当时我国人均原煤量为 59 公斤,落后于法国 119 年、德国 109 年、英国 250 年左右、美国 160 年以上。人均生铁 O 46 公斤,落后于美国 190 年、法国和德国 160 年、英国 210 年。人均钢产量为 O 29 公斤,落后于美国 89 年、德国 94 年、 法国 106 年、英国 120 年以上。人均水泥产量为 1 22 公斤, 也都落后于这些国家 70 年至 120 年左右。(陶文昭:《如何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学与研究》, 2000(1)
案例讨论:
(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是怎样的?
2 )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案例点评:
1 )当时我国是一个典型的落后农业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处于很不发达的阶段。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对国情的 认识十分清醒,他说: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他还多次指出,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工农业不发达,科技水平低,人口众多,农业人口占 80% 以上。这个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2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也就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所决定的。我国虽然越过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仍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