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武冈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产生的垃圾量不断增加,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我国600多座主要城市每年产生垃圾1.6亿吨,人均垃圾年
产量440公斤,
且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这些城市已堆放或填埋各类垃圾80亿吨,垃圾堆存量计侵占土地5亿平方米,有2/3城市被垃圾包围。许多已到库容的垃圾填埋场,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不但能降低污染,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还能为城
市居民提供全新优美的景观和游憩空间[1]
1项目概况
武冈市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也称武冈旧垃圾场)始用于1997
年,由于过往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投入运行之前是没有按照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就使用的。武冈市城市生
活垃圾填埋场是无序垃圾场,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的渗滤液收集处理及垃圾气体收集处理。垃圾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农田,污染毒害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气体的无序排放,使有害气体扩散污染到周围环境中;垃圾场面表的开敞,使得苍蝇蚊虫鼠类猖獗,甚至产生传染病的传播。各种危害必
须引起足够重视。因此,
对该垃圾场工程不仅要求按照规定并高于规定的工程措施施工,同时还需要对环境进行生态恢复,使得垃圾场及周围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不仅在环境保护角度上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的和谐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意义。
2生态修复
2.1概念生态是指有生命的,适合生存的状态。填埋场封场后,基地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凡与人活动相关的景区、景点暂不建设,垃圾填埋山体通过植被回归自然,重新发挥其在城市总体生态
——————————————————————
—作者简介:肖琨(1986-),男,湖南醴陵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园林景观设
计;彭重华(通讯作者)(1954-),男,湖南武冈人,教授,博导,现
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湖南武冈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Greening of Landfill in Wugang ,Hunan
肖琨Xiao Kun ;彭重华Peng Zhonghua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长沙410004)
(School of Environment Art Design ,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China )摘要:文章以武冈市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的方法和过程进行系统性研究,对类似被破坏的土地的生态恢
复和景观绿化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s the landfill in Wugang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makes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method and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greening,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landscape greening of the similar destroyed land.
关键词: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景观绿化Key words:landfills ;ecological restoration ;landscape greening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4-0053-02
方,砖雕木刻都疏朗淡稚;清代的整体设计讲究繁复玲珑,砖雕木刻意细精华。在窗子下方、天井上方四周栏杆、檐条,采用浮雕、浅雕较多;在梁托、斗拱、雀替以至月梁上使用圆雕、深雕较多;在家具方面,则较多地应用浅雕、透雕。流坑古建筑在数以百计的屋宇,堂上有匾,门旁有联,门头、墙壁上刻有不少题榜、名额等不可缺少的装饰部分,这些匾联皆有来历,内涵丰富,意境深远,如同厅堂正中的照壁上都挂有画轴,两旁及柱子上都挂有木质楹联。大多都是教育子孙后代的一些格言。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二字箴言惟勤惟俭;两条正路曰耕曰读”、“世事让三分,天阔地宽;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等,这些对联,或表主人之身世,或显家族之荣耀,或反映人们对读书、经商务农、做官的传统道德思想,或反映“天人合一”的美好情境。厅堂的家具摆设也颇有讲究。厅正中自里而外,长条几,八仙桌,桌子两侧是木靠椅(或者是太师椅),八仙桌两侧是主人和贵宾的座位。更引人注目的是长条几上的陈设,东边花瓶,西
边座镜,中置自鸣钟。作为流坑传统的厅堂陈设,寓意终身平静,一生平安。3流坑宗族文化流坑村是中国封建宗法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流坑董氏依靠严密的封建宗族制度来凝聚族众、维系秩序、稳定发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动的遗存随处可见,特别是众多的谱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现今保存有明万历十年族谱3本,清代各房谱牒20多个版本,各种宗庙祠堂58座。大宗祠遗址更是一绝,五根高8米、直径0.7米的花岗岩石柱,傲视苍穹,被称为流坑的“圆明园”。每一座宗庙祠堂都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室内公共空间,必位于中
轴线上,这是人们举行重要礼仪活动的公共场所,也是维持宗族血
缘关系的纽带,每年都要定时在此举行隆重的敬宗祭祖活动。村内
实行族长管理,统一管理村内诸如交通、卫生、排水、纠纷等事宜。村民们平时各为家政,祭祖行礼时,便是一个大家庭;流坑的日常管理
非常严格,这一点在族谱上均有所反映。因村民日久必致“生齿日
繁、萃处稠密”,出现占有公用场地等现象。因此,村里按祖上立的公约,即家法。如在前厅侧墙上便嵌有一方禁碑,上书:“祖堂乃先公英
灵栖所,永禁堆放竹木等项;天井、丹墀永禁浴身污秽;村内七横(东西向)一竖(南北向)八条街巷,
乃朝夕出入公共之路,永禁接檐截竖及砌结浴所、猪栏、鸡牺等项。村外门坪斗角周墙角,永禁架木笠厕,
蔽塞外界。”此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当然,为了维系和光大宗族,村内除了有庄严肃穆的一面外,还有亲情融融的一面。如,每座房屋前坪一般两边多固定设有长凳或树筒、石敦等以备坐,几乎任何时候走访村屋,尤其夏天,这里都会有人在谈天说地或闲坐;若遇客人,他们便会“笑问客从何处来”,笑脸相迎,盛情款待。此外为了满足村民们信仰的需要,流坑村内还设有“文华庙”,把“佛家”安在村后。每月的初一、十五,村民都要在这里祭祀。总之,流坑村是古村文化的经典,是我国古典民居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1997年8月初,国家文物局
局长张文彬专程考察流坑村,对流坑古村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流坑村的历史从五代一直延续到清代,延续时间之久,历史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之高,建筑艺术之精美,保存之完整,文化内涵
之丰富,恐怕是国内其它地区的古村落所不能比拟的。
”并挥笔为流坑题词:“千古第一村”。4结语通过对流坑村的亲自调查和研究发现。不管是从房屋的外观,或
是内部结构,或是流坑所彰显的宗族文化,都能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客
家流坑建筑整体呈现给世人的气势和美感,透出的凝聚力量,震撼的家族气息。在感受之余也让我不禁想起我们做为现代人是否需要把这种流坑建筑和文化好好保护和继承发扬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参考文献:[1]周銮书.初访流坑村.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01出版).[2]周景崇.论乡土聚落景观文化思想在现村镇设计中的转换.苏州大学,2007.
[3]罗哲文,郑孝燮.江西千年古村流坑,中国古代文明缩影.光明日报.
[4]李燕.抚州流坑民居建筑与环境的研究.南昌大学,2007.
[5]邵鸿.明清江西农村社区中的会──以乐安县流坑村为例.农村研究.
[6]伍海翔.江西流坑村乡土建筑初探.建筑理论与建筑史.
·53·
价值工程
环境中的作用,脆弱的填埋场生态系统需要植被的涵养,使之较快
发挥生态效益,平衡区域生态环境[2]。
2.2场地堆体整形与处理该项目场地堆体整形与处理过程中
保持场区内排水、交通、填埋气体收集处理、渗沥液收集处理等设施
正常运行。整形与处理后,垃圾堆体顶面坡度不小于5%;当边坡坡
度大于10%时宜采用台阶式收坡,台阶间边坡坡度不大于1:3,台
阶宽度不小于2m,高差不大于5m。
2.3雨水回收系统该项目垃圾堆体外的地表水不流入垃圾堆
体和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封场区域雨水通过场区内排水沟收集,
排入场区雨水回收系统。这样做的好处是雨水和渗滤液的分级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
2.4植被栽植计划该项目植被栽植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栽植草坪、观赏地被、花卉及花灌木。通过地表植被的涵养,恢复基地的生态属性。第二阶段:根据垃圾堆体稳定性观测,大部分垃圾稳定化后进行乔、灌、花、草等层次丰富、彩丰富的景观种植搭配。填埋场覆盖土层上种植合适的植被,
这些植被能控制土壤的流失和风化,还对垃圾土中重金属有吸收富集能力,避免这些有毒有害重金属随雨水的流动进入农田和江河湖泊,消除重金属的毒害作用。同时,植被技术还能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如,小气候效应。
3景观绿化
3.1绿化设计目标和原则
3.1.1目标垃圾填埋场的绿化设计目标是通过景观设计与工程技术的结合,达到对垃圾场及其周边进行改良的目的,有效地解决垃圾场带来的空气、水体、土壤等污染,从而实现保护公共健康和周边环境的目的。
3.1.2原则①整体协调和体现地方特。垃圾填埋场的绿化与其周边的环境背景相互协调,在树种的选择上延续周边山体的植物落。绿化形式上体现南方梯田式的自然景观为主,具有地方特。
②有利于水土保持的原则。水土保持是垃圾填埋场的首要功能。因此需要选择水土保持效果好的绿化覆盖材料,并做好场地排水和施工,防止绿化后出现水流侵蚀现象。③安全便利原则。填埋场场地绿化需要考虑对各种设施的影响,植物的种植不应对防渗层等设施造成危害。因此在植物的选择时应在覆盖了防渗膜的土壤上面种植浅根性植物,如一些菊科等浅根性且抗性强的植物。④经济性原则。绿化设计应
考虑到后期维护的费用问题。由于填埋场的特殊性,土层薄、蓄水少、地势高,因此选择耐旱植物有利于节约水费开支。选用低维护费用的绿化植被有利于降低后期管理维护费用。该项目设计中选择根系较浅且抗性较强的草本植物作为绿化材料,维护费用较低。
3.2绿化设计思路和理念
3.2.1思路在具体的设计中,该方案主要以雨水和渗滤液的分级处理为特,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垃圾渗滤液的处理量,节约了成本。该方案力求将传统的垃圾填埋场改造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多样,并且富有科普教育意义的现在城市绿开放空间。
3.2.2理念①“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环境的同时,体现人文生态和人文教育。该设计中的垃圾滤出液处理系统的整个过程都是以半透明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人们很好地认识垃圾滤出液净化处理技术提供了一个科学平台。另外,也能使人们产生环境保护意识,具有强烈的科普教育意义。②“因地制宜”切合场地实际。该方案在植物选择上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植物,在填埋场周边种植浓郁的植物(浅根性植物为主)边界进行围合,提高绿量,同时也形成向周边山体的一个自然过渡。注重草本花卉的应用,不仅可以营造一种天然野趣的乡村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更为有效的净化垃圾填埋场周边受污染的土壤,并便于集中处
理。③“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
率,体现自然生态。该方案以“回归自
然,再现自然”贯穿整个设计与建造中。
抚州景点
寻求人与受污染山水土壤及受破坏植
物落之间的重新和谐,使整个设计重
新逐步融入融于自然,再现人与自然的
和谐共处。同时所有的功能构建物也进
行景观化处理,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
下,使之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图
1、图2)
3.3功能分区该项目场地主要分为三个区域:①主入口区,包括入口标志、停车场、入口广场、标识牌、环保雕塑;②生态修复区,包括整个垃圾填埋区域、主要坡地景观区域、碎花草坪区域以及雨水收集系统;③渗滤液收集处理展示区,包括渗滤液收集池、渗滤液净化装置、净化水展示池以及科普教育区域。
(图3)
3.4景观绿化特
3.4.1雨水与渗滤液的分级处理方式这种做法有效地减少垃圾渗滤液总量并处理,使其得到有效的净化处理,是垃圾填埋场成功的关键。该设计最大的亮点即在于此。由于雨水与渗滤液的不同性质,基于成本经济的考虑,采用分级回收处理的方式。一方面在垃圾场的周边山脚设计了一套环山雨水收集渠道,可有效地避免周边山体上冲刷下来的雨水进入垃圾填埋场;而另一套位于每个坡地底部的明沟暗渠来收集垃圾填埋场中的雨水。两套雨水收集渠道的配合就可以使得基本上进入垃圾填埋场的所有雨水都能够被有效的收集,避免雨水渗透到地下的垃圾中从而增加垃圾滤出液的排出总量。另一方面滤出液的收集与净化系统集中在整个填埋场的最下方,滤出液通过地下的暗沟与管道统一集中于滤出液调节池中,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加以净化(活性腐殖泥厌氧生物处理器—SBR生物膜处理器—纳滤器—反渗透膜器装置),最终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3.4.2绿化布局特垃圾填埋场上面部分的布局以中国南方的梯田自然景观为模本,将垃圾填埋场进行艺术处理成缓坡梯级式景观格局,人们可以沿着“田埂”式道路畅游。这样不仅使得整个垃圾填埋场成为了一个中国南方半农耕文化的展示地,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整个场地的雨水的收集,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渗透到地下的垃圾中。
3.4.3沼气吸收净化处理考虑到垃圾在底下腐化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如果不及时将地下的气体进行有效的疏导排放,就可能引起地形的变形,甚至会引发火灾、爆炸等更为严重的后果。该方案中通过将沼气净化装置错落地安放在整个垃圾填埋场中,并将其进行适当的景观化改造,和谐地融入周边环境中,以兼顾工程设施与景观美化两个方面。
3.4.4植物配置特基于垃圾填埋场封场后上方土层薄的特殊性,主要选用抗性强、根系穿透力弱的草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可以更有效聚集重金属,并且方便移除,然后集中统一处理。适当地增加豆科植物能为土壤提供天然“绿肥”,而菊科植物的种植则增添了场地的自然野趣,减少了绿化种植中的人工痕迹。
对于垃圾填埋场的周边地区则建议,除了草本植物还配置了一些当地的对土壤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有较强吸收净化能力且根系庞大的乔木,如广玉兰、榉树等。这样可以稳固土层,达到最佳的绿化效果。
4结语
中国的垃圾填埋场规模巨大,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应力求通过生态修复与景观绿化解决环境问题,并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未来对于垃圾填埋场的修复与绿化领域将面临巨大挑战与机遇[3]。湖南武冈市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及景观绿化的设计理念从解决问题开始,既满足场地的特殊要求,
又充分考虑了周边区域特征。对场地地形、景观水体进行了充分把握,根据场地特征,在宏观“生态第一”概念下采取不同的尺度。该项目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苏浩然,王玉芬,李丽娜.哈尔滨市某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J].价值工程,2011,06:37-39.
[2]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
[3]洪泉,唐慧超.废物填埋场的生态恢复与可持续景观设计[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35(1):
56-58.·5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