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烹饪(中式烹调师)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人文素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烹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能从事中餐烹饪操作及餐饮业管理,具备扎实的烹饪基本功与娴熟地烹饪技能。熟练掌握烹调技术、、面点常见点心制作,科学使用烹饪原料、会烹饪制作,懂营养,适应餐饮行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可持续发展人才。
三、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 知识结构
1、中职生必备的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等知识。
2、中式烹饪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和烹饪操作技能。
3、餐饮企业厨房的组织管理、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
4、厨房设施、设备、工具的使用、保养方法及安全常识。
5、有关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法律、法规知识。
6、常用烹饪原料的相关知识;膳食营养知识;菜点成本核算的知识。
7、烹饪美学的应用知识。
(二)职业能力
1、掌握烹饪原料加工处理方法和成型质量标准。
2、能够对烹饪原料进行鉴别、加工处理和妥善保管。
3、熟悉烹调各环节的操作原则与要求。
4、能够安全熟练地使用设备和工具,并保证日常的清洁卫生。
5、能够正确运用烹饪技法制作热菜、冷菜,食品雕刻、中式面点常见品种,保证其卫生、安全及营养价值。
6、能够合理搭配彩、制作常用饰品美化菜肴。
7、具有较强的法规意识、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尊师重德、爱岗敬业。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具有重诚信、重质量、重效率、优质服务的观念。
4、热爱烹饪事业,继承、发展、创新祖国的烹饪技术。
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为依据
2、模式类型:工学结合
3、模式名称:“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4、指导思想:根据企业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岗位(),以岗位()工作过程的要求为导向,密切校企合作,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实施“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嵌入,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最大限度符合。
5、模式涵:
在“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中,加强各环节的管理,建立运作系统、保障系统和评价监控系统。
运作系统包括培养目标的确立、合作企业的选择、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等;含着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教学体系和技能教学体系。
五、岗位核心能力学习领域的教学设计
1、岗位基础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岗位基础性学习领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学校为主体,充分听取企业意见,把各个单项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统一的、反复出现的知识,构建成基础性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
2、岗位核心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岗位核心学习领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围绕烹饪专业所涉及的核心能力与职业资格标准,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根据各职业岗位的行动领域,以岗位能力为导向,校企合作,构建核心职业能力培养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3、岗位拓展学习领域阶段的教学设计
岗位拓展学习领域教学设计的思路是:根据学生就业特点,从拓宽就业出发,在设计烹饪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构建掌握邻近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学习领域,建立核心课程体系加强培养就业心理素养、社会素养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课程体系,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
六、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一)方案编制依据
1、本方案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职业教育教学计划编写的原则意见,并结合烹饪专业现状、特点与社会需求编写而成;
2、本方案在广泛调研,了解企业行业需求的基础上,以“质量立校、品牌强校、特兴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制定本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围绕技能培养构建课程体系”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以应用型、实际操作型为突出特点的教学模式,把职业资格标准与课程教学容相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
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二)方案的特点
1、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即课程体系根据技能人才规格即时构建。
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计开设的课程时本着实事的态度,遵循“三个结合”(即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根据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办学环境;注重理论与应用的联系,并注重不断更新教学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职业技能课程教学容以强化岗位实用知识、技能为宗旨,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2、课程体系符合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注重实践教学
教学计划突出了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增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多数课程都设置了综合实训,理论课同实践课有机结合,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3、注重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的针对性和合理性,适时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整合。
为了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我们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容;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进行课程开发设立复合专业。
七、招生对象
招收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城乡知识青年,复转军人以及应届初高中毕业生。
八、学习形式与学制
1、学习形式:脱产。
2、学制:实行学期制3年,第三年安排顶岗实习。
九、从业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酒店、餐饮等服务业,大型企、事业单位食堂,从事烹饪岗位(红案、白案、中餐、西餐等)的工作。
十、执业书
国家职业标准《中式烹调师(四级)》证书
十一、教学形式安排
1、理论授课:理论课程由教师组织面授
2、职业技能训练: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烹饪专业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实训过程中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实习,写出实习报告。
3、顶岗实习: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熟悉烹饪各环节的操作原则及要求。
十二、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红案
教学课程分为公共文化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技能实践四部分。理论、基本技能集中授课;专业课采用模块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综合实习采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
(一)教学要求
1、理论教学、一体化教学、合作探究、开拓创新、顶岗实习各环节,环环相扣有机结合,注重能力培养,全面提高学员素质。
2、技能训练与当地生产实际、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针对性和适用性,注重培养就业和创业能力。
(二)课程设置
【文化基础课程】
1、语文
教材: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的《语文》
教学要求:立足于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及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能力基础,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完善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和职业彩,牢牢把握应用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养的渗透两个重心。
2、形体训练
教材:省职教教研室教材编写组新编《体育与健康》,高等教育出版。
教学要求:通过课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
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3、德育
教学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容。德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基本观点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法纪法制教育,文明礼仪、行为规教育,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创业观,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培养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4、数学
教材:人教出版的《数学》教材
教学要求: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5、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