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知识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理解。
融七岁时,值祖父六十寿诞,宾客盈门。一盘酥梨,置于寿台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问曰:“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融从容对曰:“树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长,为人之道也!”父大喜。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
[1]解释加点词语。
A.置于寿台之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融遂按长幼次序而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他人得梨巨,唯己独小,何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上面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阅读选文,你发现主人公有哪些优点值得你学习?(最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说:‘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不需要向主人公学习。’”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外文言文阅读。
杨布
杨朱①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
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①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
[1]解释加点的字。
(1)天雨,解素衣。_____ (2)岂能无怪哉?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
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
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
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 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节选自《列子·汤问》第七章
[1]用“/”画出下面句子的停顿。
我 以 日 始 出 时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时 远 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3]两小儿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为什么笑孔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钟氏之子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有汗?”毓对曰:“A。”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B。”
[1]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填入文中A、B两处。
A._______ B.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_________
(2)卿何以不汗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上文,试用自己的话说说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文章,简单分析两个孩子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理解。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俄而雪骤,公欣然③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④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⑥,左将军王凝之⑦妻也。
(注)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文义:文章的义理。③欣然:高兴的样子。④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⑤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⑥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
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⑦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左将军。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___”等要素。
[2]“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字词。
甚(________)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未闻(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7. 小古文阅读。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1]这番话是写__________的。在这段话里,他谈到的读书的要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________________
(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这句话是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此三者缺一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内阅读。
古人谈读书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 不敢以一得自足 如何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_________________。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1]请将原文中缺失的句子填写到下方的横线上。
[2]给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
[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盖:(_______) 窥:(_______)
士人:(_______) 下流:(_______)
[4]下列选项中,与“河伯之观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 )。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结合选文,请你谈一谈为何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阅读理解。
古人谈读书(节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敏而好学(______) (2)不耻下问(______)
(3)默而识之(______) (4)学而不厌(______)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哪些关于读书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小古文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