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作文
关于黄梅戏的作文(通用12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黄梅戏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黄梅戏的作文 篇1
戏曲的历史源远流长,再这样一条历史的长河中,我看到了中国耀眼的光芒。
昨天语文课,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有关戏曲的知识,并且要求我们写一篇关于戏曲的作文,这可不是为难我吗?平时在家看电视,我的眼里就只有电视剧、综艺节目之类的。其实在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大多数就喜欢赶潮流。平日里,班里的女生一聚在一起,聊的就是电视剧,明星……
现在的人不都是这样吗?大多数都喜欢追时尚,把以前传统的文化历史都抛到脑后去了。那么,中国这样的一个古国,这样悠久的历史,难道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渐渐消逝吗。
今天刚看了一部著名的黄梅戏《梁祝》:戏曲取材于一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在祝家庄,祝员外的女儿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那里,她与青年书生梁山伯建立了深挚的友情。当快要分别的时候,祝英台用各种美妙的比喻向梁山伯吐露内心的蕴藏已久的爱情,梁山伯去没有领悟。一年之后,梁山伯得知祝英台是个女子,便立即向祝英台求婚,可是祝英台已经被许配给了一个豪门子弟——马文才。由于得到不自由婚姻,梁山伯不久后悲愤死去。祝英台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后,来到梁山不的坟墓前,向苍天发出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梁山伯的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毅然投入到墓中。逐化成一对彩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
故事最后,我已热泪盈眶。对梁祝缠绵的爱情而感动,为中国戏曲而震惊!
黄梅戏的作文 篇2
黄梅戏是我的家乡戏,不分老幼,大家都能唱上几句。
我从小便很热爱黄梅戏。记得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场黄梅戏比赛,那时候的我既想展示自己的才艺,又想锻炼一下胆量,便报名参加了。经过层层选拔之后,我成功进入了决赛。
我想在比赛中获得一个好成绩,所以请爸爸为我了一个老师,在开车去往老师家的路上,我一直想象着老师的样子。来到老师家,终于看到一位面相慈祥的老婆婆。第一次见面她很亲切,热情的把我拉进家门,坐了一会儿后,她开始向我教授课程了。
我首先学《女附马》的前奏戏曲手势,用手翘起兰花指围着房间绕一圈,再双脚交叉,上半身转过来。我可是学过舞蹈的,这些简单动作根本难不住我。很快,我就学会了,把这些跳了一遍,老师直夸我跳得好。
开始学唱了,我有点紧张,显得有些“五音不全”,唱了一遍又一遍,就是唱不好,老师在一旁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过了好长时间,我终于学会了基本唱法。天慢慢暗了下来,今天的课程就这样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老师。
此后,我每天练习,从不间断,终于将一曲《女驸马》选段唱得字正腔圆,在校赛的舞台上为我赢得了无数的掌声。
黄梅戏的作文 篇3
古人道“闭门添香读闲书”也正好适于梅雨季节。昨晚雨天也让心情意外,闭起门来看了
一出黄梅戏《金钗记》中的花园会一场,说的是小黄秀英与书生王金荣邂逅花园私定终身,非常老套的故事情节。向来看戏多半不看故事情节,年幼时跟着长辈们看戏,长辈们是冲着演员、唱腔去的,而我是冲着小、娘娘们的行头去的,有时还会痴心妄想起那些衣带飘飘来。那些发髻高簪,那些华丽刺绣,那种飘逸一度环绕于一颗童心之中。
黄梅戏以唱腔委婉著称,前有严凤英的《天仙配》,后有马兰的《女驸马》,都是顶顶出名的黄梅经典,也都被搬上了银幕,在家耳熟能详。这一出《金钗记》女演员酷似马兰,有大家之气,展现的大家闺秀栩栩如生。
小黄秀英一习白衣裙端坐百花亭,听众丫环报花名,满怀园春之中,丫环们在春香的带领下把眼前的花一一传神唱来,一派莺歌缭绕。这是一种超乎现实的场景,那种简单明了,似清泉般清澈,所有纷纷扰扰随之散去。
如今戏曲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特别在年轻一代中很少有戏迷了。我也不例外,经常醉心于魔幻大片,钟情于现实题材,看戏只不过是儿时的回忆罢了。可是在这样的雨天,我却不经意地走进了黄梅神韵,却意想不到让心灵如此透明。
黄梅戏的作文 篇4
黄梅戏是我国五大戏种之一,也我家乡的戏剧。无论是往时还是今日,我的生活里总是有黄梅戏的身影。
我最初听黄梅戏时,大概只有一岁多吧!因为奶奶是个戏迷,村里有一个戏班子,每当有喜事或大事,总是缺不了他们。只要黄梅戏班子一开演,奶奶就一准会带着我去听,从刚开始抱着我去,到后来牵着我去,再到现在我扶着奶奶去,一路下来,我还真听了不少黄梅戏呢。
可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看那位黄梅戏演员的练习。记得当时有一位年轻的加入村中的戏班子。那天,那位正在背一个戏段子,突然一跑调,把台下的我们逗得哈哈大笑,那位的脸瞬间红的像苹果一样,她害羞地跑下“舞台”,离开了大家的视野。
我以为她不好意思地离开了,可没想到,她竟然跑到了村头的大树下继续练习。后来,我经常看到她靠着大树练习。久而久之,她从一位唱不出一句段子的人,变成一位“身怀绝技”的“高手”。我问她为什么变得这样厉害,她笑着说:“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奔跑,就一定能成功!”
后来,村里的戏班子去外面发展,我和奶奶很久没有看到他们的戏了,但他们的声音会永远留在我心中。
黄梅戏的作文 篇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历史悠久的文化,至今流传,黄梅戏就是其中之一。
从记事起,每次到爷爷奶奶家玩,他们总端坐在电视机旁的摇椅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电视上一人唱戏。当时我还小,并不明白这是什么。只是坐在奶奶怀里,咿咿呀呀的哼着。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爷爷奶奶他们看的叫黄梅戏。
我对黄梅戏了解并不深,但也知道些,毕竟这是我们安徽的特文化。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最出名的莫过于《天仙配》和《女驸马》了。
记得有一天傍晚,百般无聊的,我想去公园逛逛,便拉上弟弟奔向公园,还未走到公园,就
远远的看到那里灯火璀璨,似乎隐隐约约的听到有主持人讲话。我立即起了劲,冲向公园。果然不出我所料,有人在公园里搭了戏台子,正准备表演黄梅戏,围观的人大多都是老人,偶尔有几个孩子。即使是这样,人还是很多。我和弟弟始终挤不进去,就了一个较高的地方坐下,远远的看着。第一个就是黄梅戏的经典《天仙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听着听着,我便沉迷于这曲调之中,不愧是经典,不愧是黄梅戏,这曲调甚有韵味,让人念念不忘。由于偶尔会带几句家乡话的缘故,我总感到很亲切。一曲很快就完了,我意犹未尽地等待着下一曲。下一曲的《女驸马》也是较为出名,只见一个身穿古代状元衣裳的人从后台走上前来"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黄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哇,好新鲜哪"这一曲我听过很多次,所以会唱一点,便跟着哼了起来。不知不觉天已经黑了,妈妈让我回家了,我回头看了看台上,依依不舍地回去了。自那以后,我对黄梅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有人搭台子唱黄梅戏,我都会坐在台下,兴致盎然地看着。
黄梅戏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他流行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大区域。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彩。彩调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
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是中华传统文化,更是安徽特文化。我们这些中华儿女应传承下去,让它流传千古!
黄梅戏的作文 篇6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南腔北调,各种戏种多如繁花,数不胜数,且每一种戏种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历史的熏陶。而我,独爱于黄梅戏,或许是因为我是安庆人的原故吧。
现如今多元素发展时代,物质丰富,流行乐盛行,而作为中国文化隗宝的戏曲,面临新的发展与振兴,作为中国五大戏曲之一的黄梅戏,尤为重要。
黄梅戏,起源于黄梅,唱响与安庆,从小就与我结下了深厚的情感,那时候,黄梅戏在山村里相当盛行,人人传唱。每当听起悠扬的二胡声,心情都相当激动,母亲也时不时的清唱上几句,相当悦耳。我老家有一台传声唱机,都是黄梅戏的传声带。在我上学的年纪,更是偏爱黄梅戏,那时我买了一个磁带的随声听,去堂哥家借了很多黄梅戏的磁带,回家慢慢听,
特别过瘾。九十年代末,家里终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那时候才感受到黄梅戏里面的情怀,可以在电视里看见黄梅戏大师严凤英的风采,风靡的《天仙配》美丽善良的七仙女爱上了朴实的董永,冲破重重阻挠,槐荫树下结连理,天上与人间的真情,让人向往,荡气回肠。《女驸马》耳出能响,一句“为救李朗离家园”唱出那辛酸与无奈。冯素贞为救夫,冒死顶替李兆庭之名应试高举状元郎,被招为驸马,洞房花烛之夜,陈词感动公主,被皇帝收为义女,新人最终结成秦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善良、聪明的古代奇女子。让人感动肺腑。戏曲作文
黄梅戏,轻轻唱,唱到了我的心坎上,郎对花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子,磨的是,做的是黑粑,此花叫做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得儿喂的喂尚喂,叫做荞麦花。一曲对花,对出美好生活之花,荞麦花、莲蓬花、葵花、茄子花、芝麻花、石榴花,对花对到我们的家,家乡生活之花,自然之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