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之我见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之我见
摘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存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教材建设严重滞后、实验条件缺乏、师资力量相当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充分发挥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指导和服务作用。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目前,在整个物流行业竞争激烈、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较大的情况下,许多本科院校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以期培养更多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来满足物流企业的需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
一、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物流管理专业是要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这一点在目前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有明确反映。但到底什么是物流管理人才,物流管理人才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物流管理人才
与运输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流通管理、物资管理等其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什么实质区别,这些对人才培养来说是非常具体、而且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大部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没有给予清晰的回答。
依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根据《物流师国家职业标准》和相关的职业资格管理条例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鉴定,目前社会需要的物流管理人才要求兼具管理学、工学两大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知识模块:
(1)现代物流理论: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化;第三方物流,物流技术及其设备,供应链管理及国际物流。
(2)现代系统工程知识:物流市场分析与管理,物流市场经济技术分析,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及销售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及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及配送管理;物流战略规划及物流网络规划;物料搬运系统设计及企业物流系统解决方案;配送中心规划,物流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及物流系统评价。
综合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是:
现代物流管理需要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兼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劳动密集特点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务行业,其涉及的领域中,物流管理和运营工作需要各种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者。同时,企业为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就必须在提高科技应用水平的同时,降低单位作业的人力投入,在定编定岗时,就要压缩人员编制,采取多个岗位交叉合并的策略,反映在实际中,就是岗位的设置并非无缝连接,而是岗位与岗位之间有一定比例的重叠,这样,就需要岗位多面手来完成重叠环节的作业。与此需要相对应的物流管理人才,就应该兼具管理类和工程类的知识。
正是由于物流具有系统性和一体化以及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运作的特点,同时,企业面临降低成本的压力而增加对岗位多面手的需求,因此,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企业青睐。
2、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人才的培养最终是要落实到课程的学习上,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势必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结构设置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第一,没有界定清晰的专业主干课程。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尽管都规定了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但这主要是基于自己学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理解,不同高校对主干课程规定有时大相径庭。
第二,课程设置过多依赖于“母体专业”。考虑到师资背景和专业建设的资源共享性,目前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往往是有一定依托关系的“母体”专业,如学校已开设了工商管理、经济学、物资管理、流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由于师资缺乏,不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母体专业重合性高,使得物流管理专业的本身专业课程开设难以到位,一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甚至沦为母体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
第三,课程开设时序混乱。一个专业的课程般可以区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以及专业拓展课,课程开设从时序上来讲通常也有一定要求。由于目前不少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者属于“半路出家”,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衔接问题缺乏足够的把握能力,以致课程开设往往时序混乱乃至颠倒。这不仅使教师讲起课来感到格外吃力,甚至觉得是“对牛弹琴”,也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影响了学习效果。
第四,课程设置与实践严重脱节。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不断提高,
而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刚性很大,难以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社会实际应用之间存在较大程度脱节,课程过多偏重于理论解释和分析,缺乏对活生生的物流管理案例和实践的探讨,更缺乏实践性、操作性的教学环节。
物流管理专业应加强通识教育,突出实践教学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基础扎实、适用面较宽、综合能力较强的专业应用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这里所要求的“能力”不仅是岗位能力,更应是工作适应能力;不仅是专业能力,也是综合能力;不仅是就业能力,也是一定的创业能力;不仅是操作性技能,也是创造性技能。这里所要求的“技术”是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是适应高技术的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
因此,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设置应该包括专业知识结构、基本能力、基本素质。
3、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教材撰写“低、乱、重、虚”。“低”是指教材质量低。随着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校不断增加,
教材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编写教材的队伍也日益庞大,“鱼龙混杂”,尽管也编出了一些质量较高的教材,但大部分教材质量低劣,编写者急功近利,在没有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厚重积淀、没有深思熟虑的情况下就动手编写教材。“乱”是指教材编写混乱。例如:一些教材内容相同,而名称相异;一些教材名称与内容不相匹配;一些教材没有完整的体系结构,内容残缺不全。
“重”是指不同课程教材内容重复。由于编写者对教材编写依据理解的不同,使得目前物流管理专业不同课程教材交叉重复性大,如《物流导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教材相当部分内容都是重叠的。
“虚”是指教材远离实际。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但目前国内不少物流管理专业教材过分偏重于理论,内容过于抽象,脱离活生生的物流管理实际,不仅教师教学感到吃力,学生学起来、理解起来也感到困难重重。
4、实验条件缺乏、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由于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大都设置在文科院系,而文科院系实验室经费投入相对理工科院
系一般要低得多,这就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严重短缺,不少有物流管理专业高校的院系,甚至仅仅只有院系级各专业通用实验室,而没有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专用实验室。某些高校由于考虑到实验条件难以保障,还有意识压缩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和实践性课时,对一些实验条件要求很高的专业课程不予开设。
没有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真正建设好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主要有“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原因:从存量方面看,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属于“匆忙上马”,在缺乏专业师资情况下开设的。这些高校为了抓住物流管理人才市场紧缺的机遇,缓解学校就业压力,从其它专业抽调师资组建物流管理专业,这就使得物流管理专业存在师资力量“先天不足”;从增量方面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师资供求缺口过大,导致不少高校希望借助于人才引进措施来加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设想一时难以实现。
二、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其建设必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各种不同的建设主体,建设好物流管理专业还需要各专业建设主体做出积极努力,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1.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把好专业开设审批关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目录外本科专业(编号110210w)由北京物资学院于2001年进行首次招生,到2002年招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增至7所,2003年增至37所,2004年增至75所,2005年增至109所,2006年更是增加到179所。应该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校数量的成倍增长,与市场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是有一定相关性的。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校数量的成倍增长也存在很大的盲动性,许多高校是在不具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基本条件下一味为迎合市场需求而匆匆决定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这自然很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际上,目前在人才市场最紧俏的,是那些懂技术、会管理、有经验的高质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而不是“大路货”和“残次品”。为了确保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抑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校数量粗放增长现象,把握住人才培养的质量生命线,应把申报开设物流管理专业高校的专业师资、实验手段和其他基本教学条件的保障程度作为是否批准申报的核心问题来考虑,适当提高专业“进入壁垒”,对那些不具备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条件、难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高校的申报要做到坚决不批准。
2.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指委)应充分发挥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指导和服务作用作为专业建设的专家组织、指导组织和服务组织,针对我省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际问题,
教指委目前应重视以下六方面工作:
1)、建议尽快出台《我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以明晰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使物流管理学科建设具有坚实的立身之基和鲜明的学科特。物流管理专业学科定位如果不恰当、人才培养目标如果不明确,专业建设就会步入歧途。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既需要制定者有深厚的物流管理学科专业背景,也需要制定者对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教指委作为一个由理论界和实践界人士组成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专家组织,有自己独到优势,应该发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指导和导向作用。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迄今为止仍是教育部高校专业设置目录外专业,教育部还没有像目录内专业那样规定高校该专业统一的主干课程。为避免目前各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不同理解、随机设置的混乱局面,保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教指委代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尽快统一规定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主干课程。
2)建议尽快出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指导性意见》。物流管理专业既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也是一个管理学、工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性专业,物流管
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比般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要求更高、作用更突出:第一,物流管理专业不少课程教学需要一定比例实验课时来支撑。没有专用实验室,仅仅依靠黑板、依靠多媒体,很难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一些鲜活的、操作性强的问题。第二,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技术类课程,如《物流技术与装备》、《物流信息技术》、《仓储管理》等教学需要实验室来提供工具、机械以及实体模型,提供模拟仿真系统。如果没有这些教学手段,这类课程教学往往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第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类课程需要实验室提供操作系统软件和规划与设计平台。没有这些软件和平台,规划与设计类课程就不可能开得起来,学生就没办法进行富有价值的毕业设计。因此,作为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组织,教指委有必要强化和硬化自己在引导、规范、督促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尽早步入正常轨道。
实验室是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实验室建设最终要靠各高校的重视和投入。高校要把实验室建设看成建设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前提性条件,要把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和理工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看得同样重要,要像投资于理工科实验室一样,舍得花成本对物流管理实验室进行投资。
3)适时对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进行水平评估。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各高校领导对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和重视,教指委可考虑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情况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估使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规范化,通过评估促进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