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文史(2)原文-翻译-全文
贞观政要·文史(2)原文宣武门之变|翻译|全文
【原文】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兼知起居注。太宗问曰: 卿比知起居,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得观见否?朕欲见此注记者,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遂良曰: 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行,善恶毕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太宗曰: 朕有不善。卿必记耶? 遂良曰: 臣闻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笔,何不书之? 黄门侍郎刘洎进曰: 人君有过失,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设令遂良不记,天下之人皆记之矣。
【译文】
贞观十三年,褚遂良担任谏议大夫,兼任撰写帝王言行的起居注的史官。一次,唐太宗问他: 你的起居注,都写些什么呢?可不可以让君王自己看一看?我想看看起居注,用帝王的得失来警戒自己。 褚遂良劝阻说: 现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记录帝王言语的左史,和记录帝王行为的右史。无论好坏全部记录下来,以期望帝王不做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可是,我却没听说过帝王自己要看关于自己的史书。 唐太宗说: 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们都记录下来了吗? 褚遂良说:
常言道,坚守道义不如尽忠职守。我的职责是记录历史,怎么可以不把一切都记录下来呢? 黄门侍郎刘洎说: 帝王有过失,就像日月有日食、月食一样,人人都看得见。即使褚遂良不记录,天下老百姓都会记住的。
【原文】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 朕每观前代史书,彰善瘅恶①,足为将来规诫。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 对曰: 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 太宗曰: 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 玄龄等遂删略国史为编年体,撰高祖、太宗实录各二十卷,表上之。太宗见六月四日事②,语多微文③,乃谓玄龄曰: 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④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侍中魏徵奏曰: 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
【注释】
①彰善瘅(d n)恶:表彰美善,指斥丑恶。
②六月四日事:即玄武门之变。
③微文:委婉隐晦的文辞。
④季友鸩叔牙:春秋时鲁庄公有三个弟弟,长者庆父,次者叔牙,再次季友。庄公打算让儿子继位,叔牙却说应让庆父嗣位,季友奉庄公之命,让人用毒酒将叔牙杀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