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的典型案例
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具有一定天然的优势。
当前,随着国内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国民对于医疗、养老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需求。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改变当前“医养分离”养老现状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应运而生。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医办养”的典型案例,广州新海颐养苑的医养结合工作实践。
广州新海颐养苑
No.1
护理型“刚需”老人需求巨大
相比较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具有一定天然的优势。
据广州新海颐养苑院长陈玉芳介绍,该院老人大多有明确的医疗需求,如需要血液透析和尿管
、胃管护理等。早在2014年广州新海医院就成立了老年科,专门针对患有老年病的老人,在三年后的2017年,广州新海颐养苑从广州新海医院分离出来,成为最早一批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机构之一。
从广州新海医院进入,一直走到最后一栋原“行政楼”,其中的四五六三层便是广州新海颐养苑所在。“这栋楼原来是医院的行政楼和员工宿舍。”据陈玉芳院长介绍,目前颐养苑和新海医院是“兄弟单位”,因此,医院的许多医疗设备都能够进行“共用”。
陈玉芳说,颐养苑面对的老人是以护理型为主的“刚需”老人,94张床位几乎一直处于“满员”状态。
她和许多在颐养苑的护士、医生一样,此前一直在新海医院工作,“我在来到颐养苑之前做了二十多年的护士,在许多科室都工作过,在2019年调来之前是神经内科的护士长。”
机构养老“医院和养老院是两码事,养老院需要考虑得更多。”陈玉芳说,如老人在医院住院时只要配合就可以了,就算是整天躺在床上也并无大碍,而养老院则需要卧床的老人尽量早上晒一晒太阳,能够自己做的事情要尽量自己做,这样才能延缓老人各项功能的衰退,并需要关注到人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
医院开办的养老院在老人的护理方面经验也会更加丰富一些,如护理胃管、尿管的老人,对老人压疮的护理等都能够更加专业。
No.2
医办养医疗能力优势明显
49岁的许先生的父亲是住在新海颐养苑的一位老人,他在父亲在医院间辗转了两个月出院之后,还是选择到这里进行康复。
在此前,许先生的父亲去年曾在新海颐养苑住过一年的时间。“当时父亲是摔了腿,行动不便,听到亲戚介绍便住了进来。”大概住了一年之后,父亲的病情已经稳定,并且也基本能够生活自理,便离开颐养苑回到了家。“但由于父亲患有肾病、糖尿病、高血压,离开养老院后没有控制饮食,导致了尿毒症脑病,进入ICU急救,直到近期才出院。”许先生说,急救后的并发症导致了父亲需要血液透析,所以又住进了颐养苑。“血液透析的科室就在对面楼的五楼,住在这里也方便一些。”
XXX说,由于养老院本身就是医院分离出来,所以二者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在老人需要住
院时,我们的护士会在通知家属过来的同时,先将老人转送到医院处理救治,在与家属交接班之后才会回来。”她说,依托医院的医护能力,其他养老院没办法收的插着胃管、尿管的老人,可以在颐养苑得到护理。
“在医务人员的构成方面,依托医院支持的养老院在护理技术方面还是会更有经验。”陈玉芳说,因此,养老院的侧重也有所不同,有的以环境文化吸引老人,但由于不是“刚需”,也有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
“医是重投入,养是轻投入,因此医疗机构更加容易开展养老服务。针对老人对医疗能力的需求,单纯的养是没有意义的。此外,医办养能够让医养更加紧密,并把政府惠民的成本穿起来,打造普惠性的医养结合机构。”专家表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