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前景探析
作者:***
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16期学前教育就业前景
[摘 要] 2019年6月,《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的颁布,国家明确开设幼儿保育专业,保育员进入专门化全面化培养的新时代。但由于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及“重教轻保”的现象仍很严重,幼儿保育专业虽发展前景良好,但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从国家和社会的支持;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多元培养,就业与升学并重;探索新型保教模式四个方面对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进行探索,以期培养更多“高素质,善保教”的新型保育人才。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幼儿保育;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6-0042-02
一、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前景良好
(一)保育员的社會认可度逐渐提高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保育与教育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同等重要,保育质量的高低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水平。近几年来,国内很多专家学者越来越重视保育员的专业化成长,有关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逐年增长,甚至有专家提出幼儿教育需要“保育优先,教育其次;保育为重,教育为辅”的观点。[1]课题组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各幼儿园各个层次的人员以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现:90.23%的家长认为幼儿园的保育工作非常重要;55.84%的家长认为幼儿园应该招收大专以上学历的保育员,甚至有25.86%的家长认为应该招收本科以上学历的保育员;98.75%的家长认为十分有必要在中职以上院校开设幼儿保育专业,通过专业系统的培训,培养“高素质,善保教”的新型保育人才。由此可见,保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社会认可度也是越来越高。
(二)保育员培养进入专业化、全面化的新时代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保育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国家和社会急需高素质的保育人才。但我国现有的保育员队伍质量却不容乐观。保育员入职门槛低,大多数保育员文化水平低下,主要依赖生活和育儿经验开展保育工作。虽在上岗前经过简单的培训,考取了保育员资
格证书,但和真正意义上的保育员相比,她们缺少专业的保育知识和能力,终将影响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高。保育员专业化发展策略一直是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其中冯敏华副教授以本校成功的教育经验指出进行幼教保育人才专业化培养是促进保育员专业化的有效途径。[2]但全国只有江浙沪一带的部分中职院校开办了幼儿保育专业。2019年6月26日教育部组织修订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46个新专业,其中包括幼儿保育专业,从此掀开了保育员专业化全面化培养的新篇章。
二、影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培养体系尚未完善
要进行保育人员专业培养、培训,首先必须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计。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教学标准》也还未颁布。众所周知,专业教学标准对职校教师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性规范性作用。它详细描述专业所面向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专业实施条件等的规范性教学文件,对促进专业建设、规范专业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3]这直接影响到幼儿保育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目前国内大部分中职学校主要参照《中
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进行专业建设,幼儿保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基本照搬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是做简单修订。保育专业教学团队也还未能进行系统完整的建立,相关保育实训设施设备也仍在建设中。
(二)“重教轻保”现象仍然很严重
笔者通过回收的调查问卷发现:工作5年以下的保育员占了51.75%,有84.62%的保育员月平均工资低于3000元,在编保育员仅占21.68%。可见,虽说当前社会上对保育员的称呼已从“阿姨”变为“生活老师”,但保育员的社会地位仍比较低,整体薪资待遇也比同班教师差很多,职称评定和编制制度也不完善,大部分保育员从业年限短、流动性大等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与此同时,在调查访谈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和学生对保育员的职业定位仍停留在以往经验主义层面,思想意识上还无法接受,导致生源严重不足。可见,“重教轻保”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这对幼儿保育专业的招生及就业也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发展建议
(一)国家及社会的支持
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国家、政府、社会及家庭的支撑,对保育员专业化这一问题,各界应予以重视,尽快将保育员专业化落到实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其行为同样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保育员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实施教育,与教师密切配合引导幼儿健康发展。”所以,国家及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依法落实并尽可能提高保育员的地位和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入保育工作中,这也能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方保障。
(二)完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要将“培养幼儿园及其他相关机构需要的保育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成立幼儿保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家长对幼儿保育的人才需求,了解保育员的工作领域及典型工作任务等,才能培养出国家和社会需求的保育人才。
通过对福州市各幼儿园各个层次的人员以及家长进行访谈交流和问卷回收数据分析,结合在岗位能力分析会上与行业专家的探讨思考,笔者认为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幼儿园、亲子园、早期教育机构、社区托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及其他相关机构等,涉及保育员、育婴员、家庭养护指导员、早期教育指导员、助理教师等多个岗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该与这些机构及对应岗位的专家一起共同制定,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科学。
2.构建动态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结合行业企业对幼儿保育人才的需求情况,将职业岗位数量、各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典型工作任务及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建议,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参考。同时,幼儿保育专业课程应涵盖《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考核要求,以技能标准为逻辑起点,将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
但中职学校不仅要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也要考虑有继续深造需求和条件的学生,并根据保育人才的社会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动态设置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3.壮大幼儿保育专业教师队伍
专业的师资团队是保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之一。作为新兴专业,幼儿保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仍然很薄弱。但“保”与“教”向来不分家,幼儿教育专业从1963年办学至今,已经具备成熟的师资团队。笔者认为可以吸收一批优秀的幼儿教育专业教师,并聘请熟悉幼儿园保育业务的业务园长、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同时,鼓励专业教师下幼儿园实践锻炼,提高师资的整体水平。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力争打造一支理论功底过硬、保育实践技能过强的师资团队,以便能更好地培育新时代保育人才。
4.加强园校合作,强化实践性教学
为了配合产教融合背景下国家及社会对“高素质,善保育”的保育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应以专业课程资源和岗位实务资源为基础,模拟保育典型工作领域,如卫生管理、生活管理、健康管理、配合教育及家长工作等,构建真实工作场景和多功能实训空间区域的保教模拟实训室、仿真教学综合平台,以期培养出来的保育人才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同时与校外实践基地紧密合作,采取多种形式的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如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帮助学生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与技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专业实践能力。
(三)多元培养,就业与升学并重
我國职业教育发展一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但进入新时代的中职学校教育发展应区别于高职院校,应考虑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同时,还应明确提出“以对口升学为导向”,让中职毕业生有足够渠道升入高职院校[4]。对于家长来说,社会越是发展,越是希望子女多读书提升学历,而且只认可全日制学校的正规学历。在《中职专业目录》中,幼儿保育专业的高职与本科继续教育学科均为“学前教育”。在高职扩招100万人的任务方案中要求,取消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比例限制,在学前教育、护理等领域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招生规模[5]。由此可见,中职的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升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继续学习的机会仍很大。
(四)探索新型保教模式
幼儿园跟其他教育机构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向来都是一体的。2018年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善保教的教师队伍,其中特别强调要突出“保教融合”。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都能体现出保教结合的原则,比如在绘画活动结束后,组织幼儿去洗手,户外游戏中注意幼儿安全防护或增减衣物亦是如此。我国
现有的幼儿园配班模式是“两教一保”。曾有学者提出要将教师岗位和保育员岗位合二为一,“两教一保”变为“三教兼保”,真正实现“保教一体”,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完成幼儿园保教任务,提高保教质量,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但这仍只是个想法,如何实现,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赵南.学前教育“保教并重”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J].教育研究,2012(7):115-121.
[2]冯敏华,朱晨晨.基于保教一体化的新型幼教保育人才专业化培养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2015(7):28-30.
[3]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地位的理性思考:基于宏观政策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3(10):48.
[4]陈金宝.新时代中职学校教育发展应明确为就业与对口升学“双导向”[J].职教通讯,2017(32).
[5]黄碧珠.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9(12):35-37.
编辑 陈鲜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