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沿边和民族地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内容摘要:由于受自然、地理、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长期下去势必将影响沿边和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和边境稳定。应以实施“兴贸富边市场工程”为契机,加快推进沿边和民族地区边贸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物流基地和跨境物流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商品流通网络,改善沿边和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边境贸易、民族贸易繁荣发展,改变沿边地区和民族地区经济落后局面。
关键词:沿边和民族地区 流通基础设施 龙袍打一字商贸流通业
我国沿边和民族地区地域辽阔,陆路边境与14个国家接壤,涉及9个省区的43照组词个边境地级市、地区和自治州以及新疆建设兵团的58个边境团场,总面积212万平方公里,加上宁夏和青海、贵州等内陆少数民族聚集区,少数民族人口约3000多万。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沿边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牧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流通规模小,商品周转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发展水平。《国内贸易“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大力支持沿边省(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建设一批具
有民族和地方特的边贸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和区域性商贸中心,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需商品和民族贸易”。因此,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沿边和民族地区开发开放的机遇,加快沿边和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实施“兴贸富边市场工程”,提高商品集散和应急保障供给能力,对于加快沿边和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和经济繁荣,促进民族团结、稳定边疆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衢州旅游
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殊性营业执照网上办理流程
(一)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建设难度较大
上海观光沿边和民族地区大部分自然条件较差,如云南、广西、贵州以山区居多,而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沙漠面积大,且立体气候和局地小区域气候特征明显。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些地区土地贫瘠,干旱、泥石流、甚至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与其他地区相比,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风险较高。
(二)地缘政治关系复杂,不确定性较大
八个字赞美烟花沿边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受地缘政治影响很大。历史上我国沿边地区与
邻国军事摩擦不断,近些年中越南海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都没有得到圆满解决,同时政治问题逐步向军事问题升级,为防止战争破坏,一些沿边地区的经济建设步伐放缓,导致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限制。例如延边自治州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由于日俄有领土争端问题,韩日、韩朝均处于对立状态,俄罗斯在远东地区与中国合作时好时坏,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使这一地区的要素流动受阻,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国家沿边开放战略引导,向沿边口岸城市倾斜力度大
新疆、云南、广西、内蒙古等沿边和民族省区,是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国向西开放、向南开放和向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如新疆喀什地区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战略区位;霍尔果斯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吉尔吉斯坦等国家相邻,是我国向西开放和通往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重要国际通道。因此,沿边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要求符合国家开放战略导向,重大流通基础设施项目向沿边口岸城市倾斜,并结合沿边地区对外通道建设,布局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四)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地域和文化特不容忽视
沿边少数民族和内陆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自然风景秀丽、迷人,而且民族风情奇特、民俗诱人,商贸流通业的民族特和气息浓厚。例如,云南西双版纳、云南丽江、贵州黔西南、湖南湘西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这些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要求考虑民族和文化特,突出与当地民族文化和旅游相结合。
沿边和民族地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沿边开发开放战略的推动下,一些沿边口岸城市利用政策优势,加快推进边贸市场和跨境物流通道、物流基地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总体上看,与沿海和其他内陆地区相比,沿边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流通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农牧民买难、卖难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农牧民众生产生活的消费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设施陈旧、简陋
沿边和民族地区现有部分商品交易市场因建设年代久远,不同程度存在设施老化、功能萎
缩的情况,且因缺乏建设资金投入,改造升级缓慢,脏、乱、差现象仍较为普遍,已难以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而一些新建的大型商品交易市场、边贸市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普遍缺乏贮藏保鲜、质量检测等设施。同时,沿边地区大多数边民互市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利用原有城市管网,建设所需资金规模较一般地区高,导致部分边民互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甚至一些边民互市区运转不正常,或处于自然关闭状态。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沿边和民族地区多属于山区,交通条件较差,物流成本较高,因此整体上现有物流设施陈旧、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配套性、兼容性差的问题较为突出。虽然目前一些地区正在加快推进商贸物流园、物流基地建设,但多数是传统意义上商品交易市场或物流货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物流园区很少。由于缺乏较大规模的仓储、货运、信息网络中心等物流设施,造成商品市场流通缓慢、物流成本较高。
(三)流通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实现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一是商品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多数商品交易市场对商户、商品和物业的管理,仍以手工记录为主,不能提供信息查询、发布和跟踪服务。二是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滞后。许多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与商品交易市场、网络购物相结合的B2B、B2C、C2C电子商务平台相对较少。三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特别是一些地区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还没有建立起来,导致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之间、各物流园区之间信息不畅,流通效率低下。(四)跨境物流通道通行能力低
目前,我国跨境陆上运输通道建设,特别是铁路国际通道建设明显滞后,通道数量少、运力不足、通而不畅等问题较为突出。同时,除满洲里、霍尔果斯等少数陆路口岸外,大多数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不完善。特别是口岸现场通关查验设施落后,口岸必备的验货场、停车场、隔离用房、监管仓库、电子地磅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不齐全、不完善,通关效率低下,大大制约了边境贸易的发展。同时,一些地区受地形条件影响,公路口岸道路设施建设较差,口岸通行能力较低,也大大影响了口岸通关效率。
(五)区域性商贸中心建设难度较大
一般来说,区域性商贸中心大多是以港口、航空、铁路等物流枢纽为依托形成的区域性辐射力较强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交汇中心。我国沿边和民族地区由于大多公路、铁路、水运不发达,运输成本高,而且商业网点规模小、功能差、档次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难度较大。即使一些条件较好的沿边和民族地区,如南宁、乌鲁木齐、包头等城市,由于大规模、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商贸流通企业较少,商贸流通业与工业、农业、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融合性不强,与构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目标也还存在较大差距。
综合上述分析,我国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难以支撑当地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如果不加快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其负面影响将逐步显现,可能形成新的瓶颈。特别在沿边地区,会严重影响到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
加快沿边和民族地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构想
(一)以内外贸一体化为方向,推动沿边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内外贸一体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战略性措施。沿边地区流通节点城市及流通基础设施具有典型的开放属性,边贸市场、边贸互市点以及跨境物流通道,既服务于本地生产和居民消费,也服务于边境贸易发展和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合作,是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因此,沿边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要围绕沿边开发开放战略,既要扩大对内开放,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建设,也要进一步扩大对周边国家市场开放,通过发展具有带动型的边贸市场、边民互市贸易市场等,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和沿边口岸建设,构建内外联动、协调发展的商贸流通体系。
(二)以商旅文一体化为特,推动民族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应依托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突出商贸流通业与旅游、民族文化的融合发展,按照产业融合理念,对现有单一商贸功能的流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调整,通过建设民族手工艺品街区、特餐饮街区以及综合性商贸中心等,将购物与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体验融为一体,形成充分展示地区历史、文化、人文风貌的特商贸流通业发展格局(见图1)。
(三)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推动流通基础设施布局调整和优化
沿边和民族地区大多由于地域范围较广、各县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之间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不平衡。因此,沿边和民族地区流通节点和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应突出解决商贸流通业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以培育农村流通组织为抓手,通过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农村生产资料和日用品配送中心,优化城乡流通基础设施布局,满足农村生产和生活需求(见图2)。
加快沿边和民族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培育和建设一批特边贸市场,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以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为方向,加快推进中俄边民互贸区、中哈边民互市市场以及中越等边民互市点改造升级,推进边贸市场配套仓储、配送等设施建设。同时,依托沿边地区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整合资源,加快推进云南西双版纳、广西东兴、新疆伊犁、内蒙古二连浩特和阿拉善盟等地区边民互市贸易区和口岸边民互市贸易区等一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销售出口、经贸洽谈、商品展示为一体、具有地方特
的大型边贸市场,培育发展一批边民互市贸易综合市场,推动沿边地区内外贸一体化和投资贸易一体化发展。
(二)建设现代化商品交易市场,增强商品集散能力
一是培育一批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沿边和民族地区大多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牧业和林业资源较为丰富,棉花、烤烟、水果、花果、林木等产品品质好、产量好、发展潜力大。如内蒙古、贵州、甘肃的马铃薯、新疆的棉花和瓜果、广西和云南的甘蔗、云南和贵州的烤烟和茶叶、内蒙古和新疆的养羊业和养牛业在全国都具有较强的优势。同时,这些地区多位于山区,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如云南道地药材、大宗药材、珍稀药材以及民族药品种众多。应围绕沿边和民族地区农业主导产业和特产业,整合现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培育10-20个大型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包括水果市场、木材市场、中药材市场、蔬菜瓜果市场、茶叶市场等。同时,加快对现有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步骤地进行改造提升,支持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