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比肩接踵的历史故事
成语⽐肩接踵的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成语⽐肩接踵形容⼈多拥挤或接连不断。⽐肩接踵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夫晏婴的故事。亲爱的⼩伙伴们,⼤家知道该成语背后的故事吗?下⾯⼩编给⼤家分享关于⽐肩接踵的故事,我们⼀起来看⼀下吧~
  ⽐肩接踵的故事
  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夫,他⾝材短⼩,相貌平平,但很有才华,⽽且⽣活俭朴,对国家忠贞不⼆。有⼀年,他作为齐国的使者出访楚国。当时楚国在位的国君是楚灵王,楚灵王倚仗楚国是⼤国,⾃以为是,居然与⼤⾂合谋要羞辱晏婴。
  晏婴⼀⾏⼈抵达楚都郢城的东门时,发现城门没有敞开,晏婴就命车夫通知守门的⼠兵来开门。⼀个楚国⼠兵从城楼上下来,指着⼤门旁边的⼀个⼩门,对晏婴说:“请您由此⼈城。”晏婴⼼知楚国⼈是存⼼羞辱他,便讥笑道:“这明明是狗洞,应该是为出使狗国的⼈准备的;我出使的是楚国,怎么能从这⾥⾛?”
  楚国⼠兵不知如何作答,赶紧回去禀报楚灵王。楚灵王有些窘迫,悻悻然说:“我本打算让晏婴难堪,现在反倒⾃取其辱了。”接着他传令让卫⼠⼤开城门,迎接晏婴⼊城。晏婴⼊城后,见郢城⽓势宏伟,街上⼈来⼈往,⼼中赞叹不已。
  次⽈,晏婴⼊宫觐见楚灵王。晏婴迈进殿门时,看到楚国的⾂⼦早都到齐了。趁着楚王没到,⼀些⼈就⽤⾔语刁难晏婴,并且态度极其傲慢,晏婴不卑不亢地从容反驳。这时,楚灵王在众多⼠兵的护卫下出现了,晏婴随即上前⾏礼。楚灵王看了他⼀眼,⽤嘲讽的⼝吻说:“齐国⼤概没多少⼈吧?”
  晏婴回答:“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三万户⼈家,⼈们⼀起举起袖⼦就能形成⼤⽚阴影;⼀起挥洒汗⽔就像下⾬⼀样。街上的⼈太多了,⼤家都肩膀挨着肩膀,脚跟碰着脚跟,⼗分拥挤。⼤王岂能说我们齐国没⼈?”
  楚灵王说:“齐国⼈⼝如此多,却为何派你出使楚国呢?”晏婴缓缓地说:“我们齐国选择使者的时候,有个惯例:就是派贤⼠出访贤君在位的国家,派庸⼈出访庸君在位的国家。⽽我晏婴是齐国最没⽤的⼈,就被派来出访楚国了。”
  楚王听了这席话,惭愧万分。他终于明⽩了晏婴是不能⼩看的,就改⽤盛⼤庄重的仪式来招待晏婴。就这样,晏婴不负众望,出⾊地完成了使命。“⽐肩继踵”⼀词也随着他出使楚国的故事流传了下来。
  ⽐肩接踵成语出处
  1.清· 戴名世《<;道墟图诗>序》:“其间名⾂巨儒、魁奇俊伟豪杰不之⼠,⽐肩接踵⽽出。”⼜《<⼩学论选>序》:“天下之谬悠庸烂者,⽐肩接踵,不可胜数。”
  2.春秋·齐·晏婴《晏⼦春秋·杂下》:晏⼦对⽈:“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肩继踵⽽在,何为⽆⼈?”
  ⽐肩接踵成语释义悻悻然的意思
  ⽐:挨着,踵:脚后跟。⼜⽐肩继踵。形容⼈很多或接连不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