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文化
【特:口感优雅,醇香细腻,回味悠长,令人陶醉】
酱香型亦称茅香型,属大曲酒类,其酒质晶亮透明,酱香突出,泽微黄,酒体醇厚,幽雅细致,回味悠长,令人陶醉,敞杯不饮,香气扑鼻,开怀畅饮,满口生香,饮后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
以酱香为主,略有焦香细腻柔顺,含泸香而不突出,酯香柔雅协调,先酯后酱,酱香悠长,杯中香气经久不变,空杯留香经久不散(有“扣杯隔日香”的说法),味大于香,苦度适中,酒度低而不变。口味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茅香不绝。
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因自古盛产美酒而闻名于世,它是风格最完美的酱香型大曲酒之典型,故“酱香型”又称为“茅香型”。
茅香酒由酱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风味融合而成,现已知香气成分复杂,这种香味又分前香和后香。所谓前香,主要是由低沸点的醇、酯、醛类组成,起呈香作用,所谓后香,是由高沸点的酸性物质组成,对呈味起主要作用,是空杯留香的构成物质。
启瓶时,首先闻到幽雅而细腻的芬芳,这就是前香,继而细闻,又闻到酱香,且夹带着烘炒的甜香,饮后空杯仍有一股香兰素和玫瑰花的幽雅芳香,而且5-7天不会消失,美誉为空杯香,这就是后香。前香后香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贵州仁怀茅台镇自古酿酒,茅香是当地气候、地形、水文、原料、酵池等的自然天成之作,成为茅香酒不可克隆的秘密。
【产地:茅台镇水文地理独一无二,茅台酒自然天成的品质难以复制】
贵州仁怀市赤水河畔茅台镇,平均海拔高度880米,年平均气温16.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1400小时,无霜期311天,年降雨量800-1000毫米。
地处贵州高原西北部,大类山脉西段北侧,北靠历史名城遵义,南临川南,山环峙,形势险要,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赤水河航运贯穿全境,赤水河水质纯洁清甜,含有少量矿物质,正好酿酒。
茅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也充分证明了茅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2001年茅酒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纳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
茅台镇总面积87.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1.7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人(城区人口1.6万)。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写照。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从此茅台镇誉满全球;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三渡赤水,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壮丽诗篇。
茅台镇集厚重的古盐文化、灿烂的长征文化和神秘的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当地所特有的地形地势,土壤、水质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造就了茅台酒酱香突出、优雅细腻饱满、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的独特风格,这也成为茅台酒品质、文化无法复制的根本原因。
【渊源:茅台酒技历经千年精进,佳韵天成,亘古不变】
历史上最早记载赤水河畔酿酒史的,为司马迁的《史记》。《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载: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刘彻饮到来自古夜郎(今仁怀地区)所产名酒“枸酱”,情不自禁地赞曰:“甘美之”。后来,汉武帝派大将唐蒙到贵州开拓夷道,专门绕道此美酒产地益都(是现今茅台镇的古称)。
有道是“汉家枸酱为何物?赚得唐蒙益部来”,枸酱,经考证为仁怀赤水河一带生产的用水果加入粮食经发酵酿制的酒,这便是茅台镇酱香型酒的前身。
在中国的酿酒史上,真正完全用粮食经制曲酿造的白酒始于唐宋。而赤水河畔茅台镇一带所产的大曲酒,就已经成为朝廷贡品,茅台古酒自古享有至高荣誉。
茅台镇开设正规作坊始于何时尚无明确考证,据茅台镇现存最早的明代《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族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中有酿酒作坊,并已经在现今茅台镇杨柳湾一带有一定规模。族谱所载邬氏是明代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平定动乱后定居茅台镇的,这说明茅台镇早在1599年前就有了酿酒的正规作坊。茅台美酒独特的“回沙”工艺在这个时候基本
形成。
至明末清初,仁怀地区的酿酒业达到村村有作坊。在此期间,茅台地区独步天下的回沙酱香型白酒已臻成型。到了1704年(康熙四十二年),茅台佳酿已成为我国白酒的精品。
乾隆年间贵州总督张广泗向朝廷奏请开修疏浚赤水河道以便川盐入黔,促使茅台酿酒业的更加兴旺。到嘉庆、道光年间,茅台酿酒已相当兴旺,远销滇、黔、川、湘,当时著名的酒坊代表就是“大和烧房”。
咸丰年间茅台镇产酒由于战乱一度中断。清同治一年(1862年)茅台酒坊在旧址上开始重建,这以后直到1949年主要有三家作坊,名叫“烧房”,最先开设的是“成义烧房”,其次是“荣和烧房”和“恒兴烧房”。
“成义烧房”的前身是“成裕烧房”,于同治一年(1869)开设,创始人华联辉。华联辉祖籍江西临川,始祖康熙年间来贵州经商后定居遵义,华联辉主要经营盐业,中过举人,见茅台出好酒,于是决定设坊烤酒,经其三代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华联辉之子华之鸿接办之初仍只是附带业务,直至茅台酒有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金奖之后才引起华氏的重视扩大生产,其酒俗称“华茅”。
“荣太和烧房”于光绪五年(1879 年)设立,后更名为“荣和烧房”。起初本为几家合伙经营,几经周折1949年“荣和烧房”的经营权落到王秉乾之手。当时有窖坑四个,生产能力达12000多公斤,但由于管理不善,常年产量仅有5000公斤左右,其酒俗称“王茅”。
“恒兴烧房”前身为“衡昌烧房”是由贵阳人周秉衡于1929年在茅台开办,周后因从事生易破产,酒房流动资金被挪用还债,生产停滞,一拖八年,到1938年同民族资本家赖永初合伙组成“大兴实业公司”,赖出资八万银元,周以酒房作价入股,扩大规模生产。后赖使用各种手腕迫使周把“衡昌烧房”卖给自己,并于1941年更名为“恒兴烧房”,其酒俗称“赖茅”。
1915年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成义”(华茅)、“荣和”(王茅)两家的酒作为名优特产送展,当时的农商部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展会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从此,茅台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蜚声中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