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怎样提高语言教学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这实际上是改变一种习惯,是学习领域的“移风易俗”。由过去的传授式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语文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要转变。笔者认为,当好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师应转变以下三个观念:
1 语文教师由传授者向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
《标准》力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具有机械灌输意味的窘迫状况,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意味着教师的角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积极的旁观者,有效的组织
如何提高想象力者和理智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师生构建的不是一个表象精美的表演课堂,而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将教学变成是一种对话、参与的教学活动方式。课堂应当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显和创造力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则是与学生一起分享成功。这种学习方式的革命说到底就是让学生在接受性学习之外学会探索性学习。因此,教师要鼓励、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答案,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摸索适合自己的获取新知识和能力的途径,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跟别人不同包括与教师不同的想法,支持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索求“新解”的尝试。教师要努力在这种学习活动方式的转变中,在课堂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意的统一,鼓励学生对教科书发表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立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当然,如此转变的前提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构建一种平等、人道、和谐、民主的互动互惠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信任、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2 语文教学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
《标准》对生活所蕴含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体现
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路。语文学习从根本上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得知:以往的语文教学是封闭在课堂内,切断了与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过去的语文教学有三个偏向:首先,把语文实践理解得过于狭窄,特别是与应试联系在一起,只要求学生读课文,写应试文和做基础题,其余一概不重视。其次,没有有意识地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只是在考试题涉及的狭小范围内提及,仍然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最后,把语文知识强调过了头,热衷于孤立地讲语法、修辞等知识,却不去问它对语文实践有无实际作用,造成学生语文能力畸形发展的后果。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只有充分利用语言交际的实际情况和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才会使语文能力的发展保持最基本的动力。因此,以往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意识和做法必须彻底改变。语文教育教学应步入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轨道上来。教师应改变以往以封闭的课堂教学堵塞语文教学源头活水的状况,实施大语文教学,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延伸和扩展,去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语言材料,参加广泛、实在的语言交际活动,从中领会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练就运用语文的各种技巧和习惯。
3 语文评价向多元化、发展性转变
笔者发现,以往的语文评价推崇标准化的测试,偏重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而把想象力、情感力、审美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排除在外,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指向纳入到一个早已预设好的没有个人意志,想象力、创造性的空间模式之中,这正是传统语文评价的弊端之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影响了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魅力与价值。根据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学生多元性的特点,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一套全新的评价观念。在语文评价中,应该充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理解方式和知识的获得途径,而不能予以一个统一的、模式化的评价标准。根据语文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认为,语文课程的评价不能仅仅指向语文知识掌握、理解的机械性考查,也应当将想象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包括在内,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角度进行评价,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评价手段上,鉴于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不适于过多采取量化和客观的方法,而应偏向于定性评价。在具体评价的实施方式上,应建立以教师的评价为主,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问相互评价,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语文教师尤
其需要加强的是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致力于学生自我评价意识和习惯的形成。总而言之,评价要真正起到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以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标准》赋予了语文教师新的含义。语文教师要走出传统,更新自己的观念,做学生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在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生动活泼、事半功倍,我们的语文教师才会与时俱进、永不落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