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作者:***
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2年第12期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其地位不言而喻,努力让学生学好语文,是为学生学习其它学科奠定扎实的基础和前提。而语文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很多教师都想方设法地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但个别教师由于教学观念陈旧,运用方法不对,以致效果甚微,甚至无效。本文浅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以问题为教学主线,增设互动环节,培养学生想象力等策略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使学生学好语文学科,可以为学习其它学科奠定扎实的文化功底。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或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教师要依
据教材特点,结合学情,运用有效的教学对策,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一些学校先后推出先进、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当前仍然有不少教师存在陈旧、传统的教学观念。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个别教师仍然包办整个课堂教学,担心学生学不会,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当学生思维的“保姆”,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还有个别年龄偏大的教师“一日和尚敲打一日钟”,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浪费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厌听、厌学,甚至与教师产生对立情绪,师生关系陷入僵局。
(二)运用方法流于形式
如何提高想象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但有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随意给学生分组,无目标地让学生讨论,导致出现学生常常是乱哄哄或有些
学生不懂得怎样合作和交流的情况,这样的操作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思维得不到发展。个别教师尝试通过提问题来启发学生思维,导致学生整节课一直不停地“问答”,且提出的大多数问题又浅显,学生思维仅仅在课本表层徜徉,或有些问题不是极为笼统就是很深奥,导致学生作答不准或无法回答。这些流于形式的教法,难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以问题为教学主线
在语文教学中,以问题为教学主线,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不但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助于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问题呢?首先,教师务必在课前认真“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情感态度,从教材中深掘问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与教材相符合的问题,使问题的内容紧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要适应学生实际,要做到難易兼
备,还要有梯度,以锻炼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提高每位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这篇课文时,在让学生熟知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重点写了哪个场面?”“哪位同学能简要概述开国大典的过程?”通过这样难易不同、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启发学生认真思考,使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重点段落和主要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概括问题等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用课文重点语句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社会实际拓展学生思维,“当今的新中国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美满,是谁为我们创造的?”教师要适当加以点拨,让学生认识到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不怕困难、不畏牺牲,英勇奋斗,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这样既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党爱国、崇敬先烈的思政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向学生提问外,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形成良好习惯,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空间的延伸与发展。比如,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就是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个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或“不成问题”时,教师要从另一角度给予鼓励和肯定,增强学
生的信心,培养他们敢于尝试,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二)增设教学互动环节
课堂教学互动环节,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及生生互动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扮演课堂的主导角,师生互动主要通过“一问一答”来进行。教师提问时,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重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出示答案,要科学地候答,或做适当引导,或另提问其他学生。创设课堂教学互动环节的侧重点要放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即是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生生互动这一环节。教师在给学生分小组学习时,各小组成员搭配要体现出不同的知识水平结构,尽量做到“同组异质,异组同质”,指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利于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和讨论。教师要创造条件增加生生互动环节,增强学生思维火花在交流中碰撞、摩擦,活跃学生思维,同时也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和友谊,并形成良好班风、学风。如,在对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任务单(小组交流讨论:1.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想想用什么心情来读?2.画一画,把4-6自然段中的关键句
用横线画出来。3.想一想,第4-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景观?4.纵观全文,请画出能概括海滨小城景物特点的那句话),让各小组根据问题清单,先让学生独自内化后再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再通过提问、引导和学生之间补充回答,从而活跃学生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语文学科优势,适当增设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等环节。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述能力,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策略。
(三)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语文学科对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文學作品。想像是以丰富的表象为基础,表象是头脑中保持过去感知后的映像。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的头脑中就必须有丰富的表象。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中的优质资源,让学生感知、储存更多丰富的知识表象;其次要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和留意身边或社会上一些有意义的事物,培养学生积极积累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提供保障。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主要途径还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上,所以,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挖掘课文中情感丰富的重点段落和语句,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感表现,并
联系已往的生活经验,积极展开联想的翅膀自由翱翔。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童话中丰富的想象,特别要让学生弄懂为何小女孩先后五次擦燃火柴联想到不同景象,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小女孩的现实写照,体会小女孩的悲惨命运。为了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这样提问:“假如奶奶来到小女孩的身边,这时小女孩会怎么说或怎么做呢?”“如果小女孩来到你的身边,你会对小女孩说什么呢?”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表演。通过假设来拓展学生的联想空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穷苦孩子的恻隐之心;通过小女孩与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对比,也使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续写课文,鼓励、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预测,进行作文想像,如,《大学毕业后的我》《五十年后的太空》等。通过不断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运用以上的策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
实际,灵活应用其它有效的途径或方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只要教师加强学习,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想方设法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必然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何银霞.探究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提高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12):38.
[2]叶多荣.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7(2):95-96.
责任编辑 陈小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