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摘要】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开展劳动教育是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强化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可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教育过程,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让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明白在将来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是成长中的一个必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生    劳动观点  劳动教育
一、引言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够创造、能够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今日的教育,一定要从小学生身上播下创造的种子,从根儿培养起。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基本途经。
二、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们身处在一个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劳动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都有所忽视。去年一所权威机构调查发现,51%的学生长期由家长整理生活用品,72%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离开父母就束手无策,只有31%的学生偶尔做些简单的家务。当今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宠爱,使得孩子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再加上应试教育遗留的影响,家长们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教育,许多孩子依赖性强,不会劳动。这对我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
三、小学劳动教育教育的意义
现实中父母比较重视文化的教育,而顾及孩子的其它方面培养的较少,再加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这方面,很少有家长主动让孩子做家务的。现在的小学生劳动观念日渐淡薄,在劳动过程中斤斤计较、动手能力差的现象日益突出。面对新世纪的新一代儿童,如何继续发扬这种劳动美德呢?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小学生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人性化、社会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可以在学校教学大楼、宣传栏、楼梯走廊墙壁上悬挂着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校内广播、校园网、黑板报充分地宣传,让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校园文化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要做到了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的教育氛围,促进了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环境的教育熏陶作用。还可以通过亲子趣味水果拼盘比赛,穿衣服比赛,种植小能手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动手的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的文化生活。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学校除了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之外,班级内也要创设充满浓浓的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班级班训、黑板报、专栏、条幅等都可以设计爱劳动的内容。还可以开展一系列以“热爱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劳动小能手”的评选,举办“热爱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意识扎根于学生心里。
(二)学科渗透
劳动教育同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和其它学科进行互相渗透、融合和跨越,将达到有机地为劳动教育服务的良好效果。
1、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前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通过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做的小制作从材料、外形、用途、制作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这样的课型不但融合了语文的相关学科知识,还能使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如《青蛙卖泥塘》这篇课文,学生不仅从中明白了劳动改变生活的道理,也明白了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激发了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美术的教学目标、内容、任务也处处渗透着劳动教育。如在教学“陶泥”这一课时,就可采用美术中捏、揉、搓、压橡皮泥等技法。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两者互相渗透和融合,能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4、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小学生劳动手抄报内容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它直观、具体、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劳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三年级下册第一课《茶垫》时,先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品种多样、设计精美的茶垫,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设计并制作美观又实用的茶垫。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手脑并用,制作出形态各异、缤纷多姿的茶垫,有心形的,有花形的,有三角形的……书中做茶垫用的皱纸也被有的学生换成了毛线、塑料绳、橡皮丝。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才会产生这么优秀的作品。
(三)创设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劳动教育不但要靠学校的教育,更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资源和优势,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走进生产实际,然后从中获取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1)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家庭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但是潜在的教育资源,也是负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把劳动能力的培养视为小学生教育重要的必修课程。有些家庭在教育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孩子劳动是浪费学习的时间,恰恰相反,劳动使孩子身心健康,精神愉快,聪明能干,尤其利于养成依靠自己,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能锻炼其动手能力。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改变“学生是专门读书的”陈腐思想,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家校配合,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新时代人才。
(2)劳动教育教学与社区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培养孩子是学校和家长的事,也是社会的责任。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它时时刻刻在起
着教育作用。社区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为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社区举办的重阳节敬老教育活动,不仅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时机。培养学生公益劳动习惯,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
广东江门——是中国有名的侨乡,有灿烂的文化,也有独特简直风情等。教师不仅把五邑侨乡文化带进课堂,让他们在了解侨乡文化的同时,还引导他们去收集侨乡的历史资料。结合我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外出启明里、十三墟街、华侨博物馆、市科技馆。他们慢慢地体会劳动创造了美,没有劳动就没有美好的生活,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是时代与教育发展趋势,它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乃至整个民族、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要从培养学生劳动情感入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勤劳动、爱劳动的好习惯,通过参加校内的劳动实践和社会公益劳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意志,进而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
参考文献
史宗武《小学劳动课应切实抓好劳动习惯的培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