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120-影视理论知识-2.3.1两种移情
两种移情
2移情是一个美学术语,说的是审美主体在进行美学体验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赋加于外物,使被移植情感的对象仿佛有了与审美主体一样的情感和心理。
3用《文心雕龙》里的话说,就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的情感与自然万物,特别是你的审美对象之间的密切关联的。比如你感到悲伤时,就会觉得周围的天气和树木也很悲伤,天阴沉沉的,树林昏暗得很;而当你心情舒畅的时候,看看身边着自然界里的景,就会觉得天高气爽,一派盎然。
4所以杜甫的诗歌《春望》写战争之后的惨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心里难过的人看到花上的露珠会觉得是花在流泪,听到一声鸟叫也能感受到鸟的焦虑。
5这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有时候是不知不觉产生和形成的,但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却应该是有意而为之的。
6在影视艺术中,移情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移情作用一样,就是将身边的客观事物赋予主题情感进行表现,独具匠心的布置剧中环境和陈设,让其与剧中人物的处境
、情感、心理活动相互映衬,加强对于整体情节的气氛渲染和氛围营造,更好地将创作者想要表达给观众的主要思想和情感价值传达出来。
7比如美国影片《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达佩斯大饭店在现实中是空旷、陈旧而萧条的,但在回忆中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却是华丽、浓艳而生机勃勃的。这种环境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就是移情作用的一种。原本颜或者这影片中的客观环境是没有任何的情绪作用的,它在电影中的意义就是交代时空信息,比如时间、地点的展示,但经过编导的安排,任何观众的心情都会受到这些客观景物的影响,从而产生强烈的倾向。【插入视频】
8而另一种移情是影视作品作为叙事艺术而特有的。那就是它能够让观众在作品欣赏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剧中人物的身上。将主人公的情感命运当作自己的情感来领会,把主人公所感受到的酸甜苦辣、坎坷历程,都当成是自己的亲身体会,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同生死、共患难。出图著名演员陈强在延安时期,曾扮演话剧《白毛女》中的反派角“黄世仁”,因为演得太逼真,竟被台下的一位战士用瞄准,想要毙了他,所幸被及时发觉而未造成悲剧。那位战士很可能也有过如白毛女一般被地主压榨的经历,于是,他高度认同白毛女的遭遇、处境和性格,对于影片的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鸣也就显得更加紧密和深刻。
你和他之间是否有了真感情9这种移情,我们通常称之为“入戏”。一位好的观众,我们常常会评价他说,“你入戏太深啦”。其实,好的影视剧就是不能让观众作为旁观者而处于剧情之外,而是通过情节和逻辑,诱使观众不知不觉走进故事之中,从心理层面真正接受这个故事,相信这个故事,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并不断地、设身处地地为主人公的命运做出分析和思考,最后随着主人公的悲伤而悲伤,快乐而快乐,跟随整个故事的演进,完成一次别样的、虚拟的人生体验。
10这样一种带入感,就是“移情”在影视审美中最为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看电影会哭,我的儿子才两岁,他跟我去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在剧终的那一刻,千寻和小白龙要分别了,我竟然发现他流下了眼泪——我根本没想过他能看懂,当然,至今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看懂了,但那眼泪却是真实的,是艺术打动人的证明。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