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及分析
小组成员:韩玉坤 张露 郝馨
管继梅 刘彦玲 杨文诗
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及分析
内容:
1 949-2012人民币汇率表
1949-2012人民币汇率 | |||
年份 | 汇率 | 年份 | 汇率 |
1949 | 2.3 | 1981 | 1.705 |
1950 | 2.75 | 1982 | 1.893 |
1951 | 2.238 | 1983 | 1.976 |
1952 | 2.617 | 1984 | 2.32 |
1953 | 2.462 | 1985 | 2.937 |
1954 | 2.462 | 1986 | 3.453 |
1955 | 2.462 | 1987 | 3.722 |
1956 | 2.462 | 1988 | 3.722 |
1957 | 2.462 | 1989 | 3.765 |
1958 | 2.462 | 1990 | 4.783 |
1959 | 2.462 | 1991 | 5.323 |
1960 | 2.462 | 1992 | 5.516 |
1961 | 2.462 | 1993 | 5.762 |
1962 | 2.462 | 1994 | 8.619 |
1963 | 2.462 | 1995 | 8.351 |
1964 | 2.462 | 1996 | 8.314 |
1965 | 2.462 | 1997 | 8.29 |
1966 | 2.462 | 1998 | 8.279 |
1967 | 2.462 | 1999 | 8.278 |
1968 | 2.462 | 2000 | 8.279 |
1969 | 2.462 | 2001 | 8.277 |
1970 | 2.462 | 2002 | 8.277 |
1971 | 2.462 | 2003 | 8.277 |
1972 | 2.245 | 2004 | 8.0922 |
1973 | 1.989 | 2005 | 8.0702 |
1974 | 1.961 | 2006 | 7.8087 |
1975 | 1.859 | 2007 | 7.7035 |
1976 | 1.941 | 2008 | 6.8505 |
1977 | 1.858 | 2009 | 6.8189 |
1978 | 1.684 | 2010 | 6.6227 |
1979 | 1.555 | 2011 | 6.4588 |
1980 | 1.498 | 2012 | 6.3125 |
由此作出1949-2012人民币汇率走势图,其中ABCDEF为人民币汇率发展时期重要的时点。
1949年—1952年: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时期
这个时期因为人民币并未规定金比价,最初与美元的汇率是根据“购买力平价”方式确定,变
化很大。在1950年3月全国统一财经工作会议前,人民币汇率频繁且大幅度贬值。在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以美元为基础,共调整过52次,由1949年的3月1美元兑600元旧人民币,调整到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兑42000元旧人民币,相差525倍,贬值率高达98%。这主要是由于该阶段因建国初期恶性通胀蔓延的缘故,导致国内物价不断上升,而国外物价相对稳定,所以,造成美元/人民币不断上升。
1950年3月到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以及朝鲜战争造成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中国的“封锁禁运”的措施,中国为推动本国进口亟需的物资,逐步调高人民币汇价,人民币汇率由1950年4月的1美元兑42000元旧人民币,调至1952年12月的 1美元兑26170元旧人民币。这段时期,人民币基本采用浮动汇率制度。
A(1953年):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国内物价全面稳定,国有经济成分已在外贸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人民币汇率不再起调节进出口的作用,对外贸易由国家通过指令性计划进行垄断性经营。
此时,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使得人民币官方汇率稳定。但存在较高的换汇成本。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二套人民币,新人民币按照折合比率1:10000兑换旧人民币(第一套旧人民币从壹圆券到伍万圆券共12种面额,可见当时通胀的严重程度),人民币汇率也随着大幅调整至1第三套人民币价格表美元兑2.4618元新人民币左右。
1955年-1971年人民币汇率一直是1美元兑2.4618元新人民币。
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发行。在整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尽管曾出现过通胀等情况,但是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维持相对的稳定,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内是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几乎所有的物价都受到严格计划控制,,人民币汇率自然也不例外。
B(1971年):1971年8月,美国尼克松政府宣布放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制。美元兑黄金官价随即大幅贬值。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兑2.2673元人民币。
1972-1979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中国这一时期频繁调整汇率,在确定汇率时,中国采取盯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方法。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币值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
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态势。1972年为1美元兑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兑2.005元人民币;1977年为1美元兑1.755元人民币。1978年中国开始市场经济改革之路。
C(1979年):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比价失调,形成了国内外市场价格相差悬殊且出口亏损的状况,这就使人民币汇价不能同时照顾到贸易和非贸易两个方面。为了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起实行两种汇价制度,即另外制定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继续保留官方牌价用作非贸易外汇结算价。
从1981年1月到1984年12月期间,中国实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1美元兑2.80元人民币;官方牌价即非贸易外汇1美元兑1.50元人民币。其间,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执行央行的职责,剥离传统商业银行业务。
1985年以后,我国的外贸体制在改革中变化很大,人民币汇价改变了以往只随外币浮动而变动的情况,而是根据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调整,使之逐步起到调节对外经济的作用。
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的高估,以及内部贸易结算价的取消,使得出口变得日趋艰难,为了支持出口,有利于其他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币汇价不断调低:1986年7月5日,将1美元兑3.20元人民币调至3.70元人民币,1987 第四套人民币发行,1989年11月调为 4.72元人民币,1990年12月调至5.21元人民币。上述几次调整的主要依据是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的变化。199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时作一些小幅度的下调,1992年12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下调至1美元兑5.8860元人民币。
D(1994年):官方价格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1994年1月1日汇率并轨后,人民币与美元间的汇价迅速贬值到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
自从1994年汇率并轨后,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对外经济运行平稳,汇率稳中有升。
1997年下半年以来爆发的亚洲金融风暴给东南亚、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以沉重打击,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但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韩国、
日本金融市场此起彼伏的风暴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内地金融运行基本保持平稳,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在l美元兑换8.28元左右。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也呈平稳发展态势。
但97风暴后,亚洲国家的货币纷纷兑美元,人民币急速贬值。中国出口也因此受到了重创,而让别的亚洲国家直接受益,利用外资也出现了负增长,但国际收支连续10年还是出现双顺差的局面。
E(2005年):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实行浮动汇率制。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当即升值2.1%。05年人民币升幅达2.56%。
2006年5月15日 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跌破8.0大关,06年度人民币升幅达3.23% 。
2007年1月11日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7.80关口告破,同时贵过港币。3月8日保尔森访华,人民币突破7.73关口。 5月21日,美元兑人民币的即期汇率波动幅度由0.3%扩大到0.5%。10月24日G7财长会议举行后,人民币突破7.50关口。11月23日中国10月份贸易顺差以270.5
亿美元创出新高,人民币突破7.40关口。07年度升幅达6.45% 。
F(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出现暴跌,中国失控的通胀短期也得到了抑制,当时的危机对策之一是人民币开始紧盯美元,将美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维持在6.89—6.80区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