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的旅游资源
仙桃市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处于湖北金三角(襄樊、宜昌、黄石三市构成的三角区)优先发展区的中心和汉口旅游两江(长江、汉江)经济开发带的交汇点上。东靠特大城市武汉,西邻古城荆州。武(武汉)宜(宜昌)高等级公路和国道横贯全境,行程1小时可达武汉港、汉口火车站和天河机场。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0 平方公里,总人口147.4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30万。 
   
  仙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南北兼宜的气候特点。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重要的粮、棉、鱼、油生产基地。境内一马平川,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风景宜人,具有浓郁的水乡特。 
   
  仙桃钟灵毓秀,人文优势明显。仙桃是全国唯一的体操之乡,是著名的状元之乡和文化之乡。涌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等一批世界冠军。沔阳花鼓戏、皮影戏享誉海内外。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仙桃人挥动如椽巨笔,谱写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1991年,
仙桃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1992年以来连续八年被评为湖北省综合实力十强县市之首:200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3.1亿元,外贸出口收购额12.8亿元,市级财政收入 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2991元。 
     
  仙桃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体,已形成以纺织、服装、机械、电子、医药、化工、食品、轻工、建材等行业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外向型经济格局已形成, 外贸产品外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兴办三资企业107家,引进外资2.5亿美元,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备,城市功能日益健全。 
   
  省内县最大的一级客运站已经兴建,城区供水供电覆盖率达100%。市区建有中南地区县市级第一流的邮电大楼,程控电话可直拨全国各地和世界200多个国家及地区,光纤通信、数字微波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全部开通。城中带状公园、星级酒店、高档舞厅和桑拿、大型商场、医疗保健、各类学校、体育馆 ()、电视广播等一应俱全,城东7.3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形成,并列为省管开发区。 
   
  随着仙桃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其在江汉平原城市中的经济、文化、交通及商贸流通的中心地位。正在建设中的仙桃市将成为荆楚明星城市、水乡园林城市、现代化中等城市 
   
  仙桃市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投资旅游湖北省辖县级市,人口150万,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4街道196乡,市府驻沙嘴街道。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景观资源的不可重复和无可替代性,决定了只有掌握独具优势的旅游品牌并使之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旅游市场份额。有鉴于此,利用水资源、突出水特、做活水文章,成了千湖之省的湖北旅游走品牌化发展道路的先导。
    仙桃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风景宜人,具有浓郁的水乡特。沔城是仙桃市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沔城孔圣庙、玄妙观、沔阳古城遗址与曹场古流潭、沔城、 沔城清真寺、文圣庙、武侯祠、沔州府、东岳庙(革命烈士纪念馆)、广长社(广长律院)、莲花池、普佛寺、迎恩楼、准提阁……
    在仙桃境内,最有名的旅游景区莫过于沔阳八景了。
    东沼红莲 在古城东门外,有大、小莲花池。大莲花池莲花洁白,小莲花池莲花红艳,从不杂。
    西墟古柏 西门城楼,紧靠诸葛亮读书台遗址。城楼上有翠柏树在民国四五年间被雷炸毁。
    三趣波光 位于五带河永盛桥头。玉带河有——支流向北与柴河汇合,在此形成三汊河口。每逢皓月当空,三汊河中波浪起伏,一浪一影,蔚为壮观,因而定名二湿波光
    五峰山 铁匠街之北,有假山形似五岳,名为五峰山,此乃沔城人造风景之杰作。
    沧浪渔唱 在五峰山的东北,二老坡以东,很早以前,都是湖泊。羊子湖、沧浪海,渔民甚多。据说,屈原在沧浪水边逢渔夫后《渔夫》之赋以表明爱国之情,是为沧浪渔唱
    丙穴钓鲰 在东门城垣北边有一口古井.半边露出城外半边詖墙脚遮压,小莲花池水浅可见。传说此井盛产白泥鳅,故命名。井边钓鳅,后又称为丙穴钓鳅。天高气爽,风景宜人的秋天,文人墨客垂钓于井边,抒情物外。
    柳口樵歌:在南门外柳门,距城约八华里。此地是芦苇荣山。樵夫行唱,水声相应,如山谷回音,分外动人,故有柳口樵歌之来历。
    荆楼玩月 亦名南楼玩月,在南门城楼,紧靠大汉陈友谅故居,离三山绵绣的电甲山很近,距柳口樵歌也不远。登楼观月,不禁令人心旷神怡。
 
 
编辑词条
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是湖北三大地方剧种之一,形成于清嘉庆年间,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发源于沔阳通顺河、襄河一带,形成于沔阳、天门地区,1954年,改名为天沔花鼓戏19815月又由荆州行署文化局正式定名为荆州花鼓戏
  它的唱腔主要来源于当地民歌、小曲和渔鼓、道情音乐,很多唱腔渗透着民歌音调,有些
仍保留着民歌原形。同时也吸收了某些楚剧、汉剧、汉滩小曲的音调和曲牌,丰富了本剧种的唱腔。其声腔有高腔、圻水、打锣、四平四大主腔和九十多种小调,戏剧台词不用韵白,而是采用当地人民的口头语 、歇后语。具有主动、明快、幽默的艺术风格。
  它的表演形式是民间歌舞和地花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沔阳地势低洼,水灾频繁,故有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之民谣,旧时百姓深受水灾之苦,只得背井离乡,靠敲碟子、拍鱼鼓、打莲湘、玩莲花落、唱民歌小调乞讨谋生。这些艺术形式也在艺人们实践中得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有人物装扮,有简单的故事情节的表演形式,唱的多是恭喜之词或爱情生活小故事,如《十枝梅》、《思凡》等。这就是当时人们称为的沿门花鼓地花鼓。后来艺人门借鉴其他剧种不断得到丰富、完善,把过去只清唱改为唱作兼重,把男扮女装改为女扮女装,使其表演更贴近生活,而又有一定艺术性。如原沔阳花鼓戏剧团知名艺人程兰亭琢磨的六步八段十神的摘花表演,形象地表现了看、闻、听、摘、刺、攀、打、放、扎等姿态。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塑造任务讲究真实,敢于突破,不拘一格,极大地丰富了剧种的表现力,表现了沔阳花鼓戏的艺术特。
  它的打击乐除了吸收兄弟剧种锣鼓经外,其牌子的打法、乐器的配备,又别具一格,如
乱劈柴走锤高腔、悲腔、打锣腔更子圻水三起板等锣鼓牌,都有独特的打法。乐器除鼓、板、锣、钹外,马锣的运用能烘托气氛,显示出浓郁的地方特。
  沔阳花鼓戏有传统剧目150多个,改编和创作的现代剧目近100个。其中传统剧目《站花墙》、《秦雪梅》、《王瞎子闹店》、《秦香莲》和现代戏《红炉》、《小坚决》《向老三招婿》等优秀剧目深受众欢迎。
  现在,沔阳花鼓得到不断创新与发展,并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创作表演人才,民间花鼓艺人遍及乡间,专业、业余剧团常年活跃在 城镇乡村,丰富了城乡人民众文化生活。
     
江汉平原皮影戏是指流行在湖北省中南部的潜江、天门、沔阳(今仙桃市)、监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京山等县(市)具有相同艺术特征的皮影戏。江汉平原北依长江,南贯汉水,又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皮影戏在这里到了滋生和繁荣的土壤。虽然其源头尚无法考证,但早在明末清初,这一带凡举办谢神会事,逢年过节都有唱皮影戏的习惯。日积月累便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雕镂特。
    江汉平原皮影戏的核心地区集中在天、潜、沔一带,其显著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雕镂(造型)艺术,唱腔艺术和口头文字艺术等方面。
    江汉平原皮影的雕镂艺术,源于潜江的汤格郭格,尤以图案精细、人物造型逼真与国内其它地区皮影造型比较,其工艺精细、造型生动、圆润舒展、以大见长,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唱腔以歌腔、渔鼓腔为主。特别是歌腔皮影中的鸡鸣腔,源于东周时期的楚国《四面楚歌》,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活化石。渔鼓腔出自旧时艺人的乞讨唱曲,调式多样,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江汉平原皮影戏演唱的剧目多达300多个,这些剧本实际上只有剧目的条文,在表演时全靠艺人根据历史故事展开情节和刻化人物。唱、做、念、打浑然一体。其口头文学艺术形式是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又一主要特征。
    近三年来,潜江市文化局会同相关地区,开展了深入细致的普查和发掘研究,收集整理了约12万字的文字集成,收集图片资料100多幅,拟正式出版《江汉平原皮影艺术》一书;完成了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录相评审片。
    江汉平原皮影戏包含的独特雕镂艺术和具有古朴的楚风、楚韵的唱腔艺术,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