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复习资料
1、鸦⽚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原因:(1)从中国⾃⾝来看, 中国社会总体上呈现出有强到弱的态势
(2).从西⽅看,西⽅资本主义已经蓬勃发展起来,迫切需要开拓市场,商品、资本侵略扩张(炮舰护航)。
(3)从中英之间的产品贸易看,英国⼯业品遭到中国⾃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抵抗,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超状态 ,
(4)从地缘政治看,中国周边的邻国多被殖民主义者染指,缓冲带越来
(5)清政府的禁烟运动
影响:(⼀)消极影响:中国与西⽅列强签订⼀系列不平等条约,西⽅列强在中国撷取⼤量侵略特权,中国独⽴的主权和领⼟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积极影响:鸦⽚战争强⾏打开了、落后、封闭的⼤门,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五⼝通商逐步⽡解着中国的⾃然经济,促进了中国商业的发展;⾃给⾃⾜的⾃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随着⾃然经济的解体,⼀定程度上中国的封建制度瘦到冲击:传播了欧洲的现代⽂明和技术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盾和⾰命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盾:⼀是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盾,、⼆是封建主义和⼈民⼤众之间的阶级⽭盾,前者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盾。
⾰命任务:⼀个是求得民族独⽴和⼈民解放;⼀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共同富裕。
前者是从根本上推倒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解决⽣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中国经济、⽂化落后的状况,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者之间不能互相替代,但⼜息息相关。前者是前提,后者是⽬的与归宿。
3、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什么?
帝国主义的侵略,主要给中国带来四个⽅⾯的影响:(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民;侵占中国领⼟,划分势⼒范围;赔款,抢劫财富)(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岸;剥夺中国的关税⾃主权;
实⾏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脉)(4)⽂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进⾏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但是客观上,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有⼀定的积极影响——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太平天国的两个⾰命纲领
《天朝⽥亩制度》(“凡天下⽥,天下⼈同耕”。是太平天国解决⽣产资料与产品分配的⾰命纲领,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地主的⼟地所有制,但仍是⾃给⾃⾜的⾃然经济,是⼩农业与家庭⼿⼯业相结合的传统⽣活⽅式,⼜是没有商品交换的绝对平均的社会)《资政新篇》(是⼲王洪仁玕在后期提出的中国第⼀套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意愿的政治纲领,由于客观上周边环境的恶劣与主观上农民阶级的漠视⽽没有起到预期的作⽤)
5、洋务运动(该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所进⾏的⼀场引进西⽅军事装备、机器
⽣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强”、“求富”运动。)
内容:兴办近代企业;建⽴新式海军;创⽴新式学堂、派遣留学⽣
性质:洋务运动是⼀场由失败的封建⼤地主统治阶级领导的⾃救运动。[
评价:积极作⽤:洋务运动积极作⽤表现在:第⼀,引进了西⽅资本主义国家的⼀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批近代企业;第⼆,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产经验,培养了技术⼒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25][3][23][26]
局限性: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洋务企业管理具有腐朽性。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虽然⾃我标榜“⾃强新政”,但由于他们都是封建传统思想的卫道者,根本⽆意于学习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只主张学习西⽅技术,极⼒反对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进⾏任何形式的变⾰,只是徘徊在封建王国的藩篱中⾃认为有所新创⽽洋洋得意,所以最终也没能在外国侵略者⾯前表现出“⾃强”、“中兴”。相反,在列强侵略势⼒的进攻下,这些封建思想的卫道者们所举⾏的“壮举”迅速归于失败。
[25][3][23][26]
6、戊戌维新的政治实践及失败原因
实践:向皇帝上书;著书⽴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原因: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的强⼤的守旧势⼒的反对。维新派本⾝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
⾸先,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地所有制。
其次,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他们⼤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幻想西⽅列强能帮助⾃⼰变法维新,结果是处处碰壁。
再次,惧怕⼈民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夫和知识分⼦的⼩圈⼦。他们不但脱离⼈民众,⽽且惧怕甚⾄仇视⼈民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民众的⽀持。
(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第⼀,戊戌维新运动是⼀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向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第⼆,戊戌维新运动是⼀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戊戌维新运动不仅在思想启蒙和⽂化教育⽅⾯开创了新的局⾯,⽽且在社会风习⽅⾯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仅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着⾃上⽽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民主、富强,必须⽤⾰命的⼿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7、⾟亥⾰命的历史意义、性质、失败原因及教训?
答: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3)颁布了⼀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定的条件。4)推动了中国⼈民思想解放。5)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促使中国的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发⽣了新的积极变化。6)不仅在⼀定程度上⼤⼏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还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涨。
性质:是⼀次资产阶级民族⾰命。
失败原因: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案是⾏不通的。帝国主义与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势⼒以及旧官僚、⽴宪派⼀起勾结起来,从外部
和内部绞杀了这场⾰命。2)从主观⽅⾯来说,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命派本⾝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主要是:没有提出彻底地翻地反封建的⾰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不能建⽴坚强的⾰命政党;作为团结⼀切⾰命⼒量的强有⼒的核⼼。
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需要进⾏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8、旧民主主义⾰命转向新民主主义⾰命的历史必然性?
答:(⼀)旧民主主义⾰命想新民主主义⾰命转变是中国近代社会基本⽭盾和⾰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旧民主主义⾰命的失败要求新的⾰命的到来。
1)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表明:依靠单纯农民战争的形式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命任务。
2)洋务派作为地主阶级的⼀部分,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他们⾸先是封建阶级的维护者。使其“师夷长技”局限在学习技术的层⾯,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强求富的⽬的。
3)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表明由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上层知识分⼦发动的这种⾃上⽽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根本⾛不通的。
4)⾟亥⾰命的失败更进⼀步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是⼀个带有浓厚两重性的阶级,两重性决定了它⾰命的不彻底性。
(⼆)新民主主义⾰命发⽣具备了条件。
1)中国⼯⼈运动的发展,⽆产阶级的壮⼤和成熟,是中国⾰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2)五四运动使⼈们的思想进⼀步解放,马克思主义⼴泛传播,中国⾰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3)⼗⽉⾰命后,世界已经进⼊帝国主义和⽆产阶级⾰命的时代,这使中国⾰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9、新⽂化运动
答:主要⼈物及作品:陈独秀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举“民主”和“科学”这两⾯旗帜。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章,提出“打倒孔家店”全⾯否定儒家学说。
蔡元培是著名民主⾰命家和教育家,他在学术上实⾏“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针。
胡适是⽂学⾰命和初期新⽂化运动中重要的代表⼈物。在新⽂化运动中,胡适率先提出⽤⽩话⽂代替⽂⾔⽂。
鲁迅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作,《狂⼈⽇记》是他的第⼀篇⽩话⼩说。
李⼤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还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命。
意义::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次空前的思想的⼤解放运动。2.推动了中国⾃然科学的发展。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所接受,看到了中国⼯⼈阶级的伟⼤⼒量。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0、五四运动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
答: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争的⼝号、主张及其实践将近代中国将帝国主义的认识推到了超越感性认识的理性认识阶段,表明中国⼈民反帝反封建的⽃争提升到了⼀个新的⽔平线上了。
2)五四运动是⼀次真正的众运动。如果说⾟亥⾰命的根本弱点之⼀是没有⼴泛地动员和组织众,那么五四运动本⾝就是⼀场众性的⾰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运动的结合。在五四运动的洗礼和推动下,⼀些⼈经过⽐较开始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集合起来并进⼀步与⼯⼈众结合起来,⽽这结合的过程本⾝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这样,五四运动就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作了思想上和⼲部上的准备。正因为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它就成为了中国⾰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命阶段的开端。
11、近代中国先进分⼦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论述题)
答:(1)⽃争实践---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向西⽅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命派的努⼒先后失败。
(2)思想启蒙----五四新⽂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论战,最终确⽴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的指导思想地位。
(3)阶级基础---五四前后⼯⼈阶级的壮⼤及其⽃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
(4)外来影响---“⼀战”的影响:“⼀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盾,中国⼈对资本主义⽅案产⽣了怀疑;俄国⼗⽉⾰命的推动:⼗⽉⾰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昭⽰了新的理想⽬标和建国⽅案,
这就是俄国⼈⾛的路,搞社会主义。
12.中国共产党成⽴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答:历史特点:1.⽐较纯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2.阶级基础⽐较好。
意义:A.中国共产党的成⽴,标志着中国⾰命终于有了⼀个坚强的领导核⼼。
B.标志着中国⾰命终于有了⼀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C.标志着中国⾰命结束了⼀再失败的局⾯,开创了从此⾛向胜利的伟⼤局⾯。
D.预⽰着中国必将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历史;预⽰着历史和各族⼈民
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复兴!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E.中国共产党的成⽴,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个开天辟地的⼤事变。
13.中国⾰命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必然性?
答:A.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民族独⽴⽽受
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的敌⼈,⾰命的主要⽃争形式只能是武装⽃争,以⾰命的武装消灭反⾰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B.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的绝⼤多数,是⽆产阶级可靠的⾰命军和⾰命的主⼒军。中国⾰命的敌⼈虽然建⽴了庞⼤的反⾰命军队,并长期占据这中⼼城市,⽽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作中⼼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和锻炼⾃⼰的⼒量,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这中⼼城市的敌⼈进⾏长期有效的⽃争。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命的最后胜利。
14.抗战指导思想及抗⽇战争发展的简要过程。
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新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
抗战战争爆发,民族⽭盾上升为主要⽭盾,以⽑泽东为⾸的中共以“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等著名论点。⾸先确⽴了以新民主主义作为民众社会动员的指导思想。
(⼆)全⾯抗战思想
中共针对国民党实⾏的⽚⾯抗战路线,提出“全⾯的民族抗战”,“众战争”和“⼈民的全⾯的战争”等⼝号,概括为全⾯抗战的思想,亦成为中共动员和依靠⼈民进⾏抗战的指导思想。
(三)抗战优先思想
在抗战全⾯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义为重,其所进⾏的民众社会动员,⾃始⾄终都贯彻着抗战优先的指导思想,团结抗⽇,⼀致对外,保卫家园,⼀切抗⽇活动以打败⽇本帝国主义为前提。
国民党的指导思想:
(⼀)伪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抗战指导思想和攘外安内交错的指导思想
抗⽇战争发展的简要过程:
第⼀阶段:从1937年7⽉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7⽇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守军第⼆⼗九路军还击;
1937年7⽉31⽇,蒋介⽯发表《告全体将⼠书》:“……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宣告战争已经全⾯爆发;
1937年8⽉12⽇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守军坚守上海三个⽉,打破⽇军三个⽉灭亡中国的⾔论;
1937年9⽉,⽇本为夺取⼭西丰富的煤炭资源,派出10余万陆军展开进攻。国民政府因应组织展开了太原会战;
1937年11⽉南京保卫战开始,12⽉13⽇侵占南京,制造震惊中外的南京⼤屠杀;
1938年2⽉中国国民⾰命军在以徐州为中⼼的地区与⽇军激战,史称徐州会战。中国守军在台⼉庄取得⼤捷;
1938年8⽉⾄10⽉的武汉会战是中⽇战争中规模最⼤的会战;
1938年10⽉⼴州战役;
第⼆阶段:从1938年10⽉⾄1943年12⽉,是战略相持阶段
1939年3-4⽉南昌会战;1939年12⽉桂南会战; 1939年5⽉随枣会战; 1939年9-1 0⽉第⼀次长沙会战; 1939年11⽉-1940年2⽉桂北会战(取得昆仑关⼤捷); 1940年5⽉-6⽉枣宜会战; 1940年8⽉-12⽉百团⼤战;1942年元旦发起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第三阶段:从1944年1⽉解放区战争局部反攻⾄1945年8⽉⽇本宣布⽆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15.近代中国三种政治⼒量及他们提出的三种建国⽅案。
(1)1949年新中国成⽴以前,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量:
⼀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资产阶级(后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民主⾰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现时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民主⾰命的⼒量之⼀。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物和若⼲⽆党派民主⼈⼠。
三是⼯⼈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民主⾰命的主要⼒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三种政治⼒量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案:
第⼀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资产阶级的⽅案。主张继续实⾏地主阶级、买办的⼤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案。他们是要建⽴⼀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资本主义得到⾃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个独⽴的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是⼯⼈阶级和其他进步势⼒的⽅案。他们主张在⼯⼈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先进⾏⼀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命,即新民主主义⾰命,以便建⽴⼀个⼯⼈阶级领导的⼈民共和国,即⼈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民共和国,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上述建国⽅案摆在中国⼈民的⾯前,由他们在⾃⼰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从根本上说,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案并不具备现实性,可供中国⼈民选择的⽅案主要是两个:或者是继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或者是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16.重庆谈判
时间:1945年8⽉
原因:
蒋介⽯⽬的
重庆谈判之前,蒋介⽯军队由于抗战⼤多退回西北、西南地区,当时共产党还没有做好打内战的各⽅⾯准备,谈判可以拖延时间,调拨军队。如果共产党不去,蒋介⽯就可以说共产党拒绝和平谈判,从⽽发起内战,责任都在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
当时⽑泽东去重庆谈判,共产党还是对国民党抱有幻想,尽⼀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希望可以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标。另⼀⽅⾯也是为了揭穿蒋介⽯的假和平的阴谋。
内容:1945年10⽉10⽇,双⽅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焦点:⼈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
意义: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民主团结的⽅针,有利于打破蒋介⽯的独裁统治。
第⼀章反对外国侵略的⽃争
⼀、单项选择题
1.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第⼀个不平等条约是(B )
A《⾟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第⼆次鸦⽚战争中,掠夺中国领⼟最多的侵略者是(C )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法国
3.近代中外反动势⼒开始勾结起来是在( B )
A第⼀次鸦⽚战争以后 B第⼆次鸦⽚战争以后
C甲午战争以后 D⼋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
4.把我国领⼟台湾割让⽇本的不平等条约是(A )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丑条约》
5.侵略者第⼆次洗劫和焚烧圆明园的战争是( D )
A鸦⽚战争 B第⼆次鸦⽚战争
C甲午战争 D⼋国联军侵华战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