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中考复习资料
专题一:中国近代史(一):侵略与反思
导入部分:
1.辛苦-收获。2.复习方法:掌握历史史实;理清历史线索;规范答题技巧。3.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重大事件:1940年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中国近代史三条基本线索:侵略史、抗争史、探索史。
一、知识网络
表一: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序号 | 名称 | 起止时间 | 交战双方 | 结 果 | 条 约 | 影 响 |
1 | 战争 | 1840—1842年 | 中国、英国 | 中国战败 | 中英《南京条约》 | 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 | 第二次战争 | 1856—1860年 | 中国、英法联军 | 中国战败 | 中英、中法《XX条约》,中英、中法中俄《条约》 | 第二次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 |
3 | 中法战争 | 1883—1885年 | 中国、法国 |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 | 《中法新约》 | 中国的西南大门被打开了。 |
4 | 甲午战争 | 1894年 | 中国、日本 | 中国战败 | 中日《马关条约》 | 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了。 |
5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年 | 中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 中国战败 | 《辛丑条约》 | 《辛丑条约》后,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表二: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大规模的革命运动或改革
序号 | 名称 | 时间 | 领导人 | 主要思想 | 事件性质 | 失败原因 | 影响或评价 |
1 | 太平天国运动 | 1851—1864年 | 洪秀全 | 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一套方案 | 反封建反外来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 沉重打击了腐败的满清王朝,打击了西方列强的在华势力。 |
2 | 戊戌变法 | 1898年 | 康有为 梁启超 | 变法图强(内容详见P33) |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 没有触与封建制度;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严重脱离广大众。 |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3 | 义和团运动 | 1900年 | / | 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
4 | 辛亥革命 | 1911年 | 孙中山 |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资产阶级革命 |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XX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三: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
序号 | 时 间 | 代表人物 | 重要著作 | 主要思想 | 影响或评价 |
1 | 战争时期 | 林则徐 魏源 | 《海国图志》 | 1.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 2.“师夷长技以制夷”。 | 最早提出向西方学习,开风气之先。 |
2 | 太平天国时期 | 洪秀全 洪仁玕 | 《资政新编》 | 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3.开设新式学堂等。 |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
3 | 洋务运动时期 | (洋务派) 奕訢、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 / | “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 1.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2.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
4 | 戊戌变法前夕 | (早期维新派)王韬 郑观应 | / | 政治上主张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实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 维新思想是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5 | 戊戌变法时期 | (维新派) 康有为 梁启超 | / | 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振兴国家。P33 |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中国社会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6 | 戊戌变法时期 | 严复 | 译著《天演论》 | 1.倡导普与西学;2.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思想和“世道必进,后胜于前”的社会进步理论。 | 为宣传西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
7 | 辛亥革命前后 |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 | 用暴力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XX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二、其它重要问题
1.战争前夕西方列强和中国形势的对比。
序号 | 比较项目 | 西方列强 | 中国 |
1 | 政治制度 | 相继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 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 |
2 | 经济力量 | 相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家实力迅速增强。 | 战争前夕的中国,已到了封建末世,资本主义萌芽虽有所增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财政日益困难,国势日衰。 |
3 | 军事力量 | 军力强盛,武器先进。 | 武器落后,军备松弛,国防薄弱。 |
2.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分析。
(1.政治腐败:清政府统治腐败;2.经济落后:封建经济落后,清政府财政困难;3.军事落
后:武器落后,军备松弛,战斗力差。)
3.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P4.1.割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2.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3.开放通商口岸: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4.协定税款: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4.第二次战争是战争的继续,对吗?请分析。
(1.目的: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2.性质:都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3.手段:侵略战争;4.后果: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获取更多利益和特权,打开中国市场,加重中国的民族危机。)
5.第二次战争前后,俄国是如何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P8
6.左宗棠收复XX:背景、时间、人物、策略、结果、意义。
(背景:阿古柏侵入XX,英俄虎视眈眈,XX危机。时间:1876年。人物:左宗棠。策略:
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结果:军事上取得胜利,收回伊犁。意义:缓和了XX危机,维护了国家主权。)
7.结合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P4.1.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2.赔款: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3.增开通商口岸:大大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4.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大大地便利了帝国主义势力的侵入,标志着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始资本输出。)
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8.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
(1.割地;2.赔款;3.通商口岸;4.协定税款-开设工厂。)
9.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危害。
(1.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中国的经济命脉完全掌握在帝国主义手中;3.中国社会完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阶段、主要思想、性质、
(时间:1915-1919年;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阶段:1915-1917年为第一阶段、1917-1919年为第二阶段;主要思想:第一阶段主要宣传“XX与科学”、第二阶段主要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性质: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三、练习(附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