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四川民俗旅游发展现状
1.宏观环境
四川省无论是生态旅游还是文化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川旅游的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业尽快发展成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1997年,中共四川省委决定,省人大决议,把旅游业作为四川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支柱产业,明确提出了“培育支柱产业,建设旅游大省”的目标。19986月,省委省政府又做出了《关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把四川建成旅游大省的建设目标,从而最终确定了旅游业在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998年,四川旅游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共接待国际旅游者29.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0.86亿美元;接待国内旅游者435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9亿万元人民币。
旅游业在发展速度上,既要与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基本协调,又要快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度,投入产出效益高于传统产业,把丰富的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四川省邀请一大批国际旅游业专家,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于19991月完成了《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工程;《规划》确定旅游业是“我省21四川 旅游世纪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骨干或支柱产业”确定四川的旅游定位为中国自然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强省。这说明文化旅游在
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得到了广泛的确认;同年4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旅游工作会议,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批准的《规划》,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促进四川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将远期目标的实现期定在2015年,从1999年至2005年则属近中期目标的实施阶段。《规划》要求,19992005年,全省国际旅游者平均增长10.1%,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5%,2005年达到2.4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265亿元人民币:2006年——2010年,国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6%13.6%,分别达到5.66亿美元和593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8%;2011年一2015年,是巩固、充实、完善阶段,旅游总收入达到全省GDP8.2%。到2010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或超过IOoO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相当于当年全省GDP15%以上,排名从现在的全国第12名进入前8名。
2000年四川省委下发“中共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决定”指出: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一项新兴产业。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快我省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旅游业列入全省经济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我省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我省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旅游业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最有条件培育成支柱产业。
20061月川办函[2006]19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入境旅游加快发展的通知,”指出“要加快川西、攀西和川南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开发,大力推动川北、川东旅游整体开发;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深度开发文化旅游。”
2006928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四川省旅游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随着该条例的出台和施行,一系列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规定将适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条例指出了国有旅游资源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当分离,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通过租赁、承包、竞买和其他法定形式取得国有旅游资源的经营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经营权不得进行整体性转让。其他旅游景区景点的经营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部分景点经营权的转让,由市、州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四川旅游最终的目标是成为旅游经济强省,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全省6大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从业人员逐步实现专业化和知识化;旅游氛围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和民众已对旅游开发的产业效益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旅游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在增强;旅游
秩序由以前的不规范经过整治后向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个别景区和地方的旅游秩序已达到相当水平;旅游中介机构由分散、不良竞争的旧有格局向寻求整合,以形成服务和品牌竞争优势;旅游投资主体已由民间资本和中小资本为主向国有优势资本和资本为主要投资过渡;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观,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的交通网络,基本完成了重要和主要景区的水、电、气、通讯设施的建设;旅游环节中的信息预报、卫生医疗、治安秩序和娱乐设施初步具备;旅游营销正由传统的市场营销转向较高水平的品牌营销,名牌意识大大增强;旅游业直接带动地方第三产业的效益明显提高,地方财政和老百姓就业致富都到了崭新的渠道;四川旅游还同国家和世界倡导的生态、环保工程紧密相连,在川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用大量实践创出了一条带动老、少、边、穷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特之路……凡此种种,都昭示着四川旅游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从国际旅游市场看以中国、泰国、印度等为代表的东方国家正逐渐成为欧美人们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促使这一长期的期望具备了实现的契机,旅游中介组织也有足够的理由高规格地开发培育中国线路,未来10年中国旅游将成为全球的最佳市场口岸和投资口岸之一,而且这一趋势必将刺激中国旅游投资主体的根本性转变,一大批拥有雄厚实力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部分资金注入开发景区将取代现有行政开发模式和民间资本
开发模式。2.总体分布特点
四川省组成旅游产业的行、游、住、食、购、娱服务要素,初具规模。旅游企业和景点遍布全省21个市、州。以成都为重心,中小城市为支撑点,著名旅游景区景点为基础,主干旅游线路为脉络的全省旅游网络已经形成。然而由于旅游业有四个决定因素即空闲时间、交通、资金、信息同时还具有很强依托性——它依托的最大的外部影响因素是交通条件,最大的内部影响因素是地区旅游形象和拳头旅游产品,而这些因素和特点又各不同,所以四川省各地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极不均衡的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旅游者过分集中在发达地区。据统计国内旅游方面,1999年底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300万人次的城市有3个。这3个城市是成都、绵阳、乐山,其总接待量占全省的62.6%,总收入占全省的70.61%,而这3个城市中名列第一的成都又占总接待量的49%,占总收入的57%
第二,偏远地区旅游者很少。但排位于后的10个市州是南充、广元、内江、攀枝花、资阳、巴中、广安、眉山、雅安和甘孜。
第三,人均花费低分布不平衡。1999年四川国内旅游者人均花费426元。位于前五位的分别
是德阳、阿坝、攀枝花、成都、甘孜,其花费分别是人均花费的138%129%126%115%111%;位于后五位的是广安、巴中、达州雅安和资阳,分别只有均花费的44%46%49%52%55%o
由此可以看出,在我省旅游比较发达的市州主要是中心城市及相近的周边区域和部分民族地区如成都、绵阳、乐山、德阳、阿坝、自贡、宜宾等地。这些地区主要有以下特点:集中了我省有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人均消费较高;宣传、包装和营销较好;有独特的文化特等。而我省旅游较差的市州主要是偏远地区如广安、巴中、达州、广元等。这些地区主要有以下特点:知名度尚不够;有旅游点但没有形成旅游线;旅游仍然是以观光为目的;人均消费偏低;旅游开发没有特形象;专业人才不足,影响发展后劲:交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等。虽然这些地区目前旅游事业较差,但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还是具有很大的潜力,如开发得当,今后也可望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3.民俗旅游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1年,四川省国内旅游总收入314.00亿元,同比增长21.7%,列全国第11位;2002380.00亿元,同比增长21.0%,列全国第12位;2003420.80亿元,增长10.7%,列全国第9位;
2004566.23亿元,增长34.8%,列全国第9位;2005721.26亿元增长27.4%
2005年四川旅游业实现总收入721.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成为中国西部旅游业中的一个亮点。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06.28万人次,外汇收入3.16亿美元,国内旅游13163.9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95.87亿元。
民俗旅游提升了四川的整体形象。目前,四川的民俗旅游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节庆庙会,有不少已被开发出来形成旅游项目,促进了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庆庙会活动,充分体现了各地浓郁的地方特,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人前往。如都江堰放水节、望丛祠赛歌会、成都花会等,系地方所独有,尤其是都江堰放水节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届时,以仿古场面重现古时都江堰开渠放水的祭祀典礼,众人齐声欢庆即将由放水带来的丰收。端午节的龙舟赛,以乐山国际龙舟节的规模为最大,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人和客商,形成了乐山地区旅游业的接待高峰期,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在少数民族地区,凉山彝族火把节最为壮观,斗牛、斗鸡、赛马、摔交;男女老幼都穿戴着绚丽夺目的服饰,招摇过市,可以说是彝族服饰大展示,令人目不暇接。彝族人民高举火把载歌载舞,开始了篝火晚会,青年男女吹弹歌舞,尽情欢乐,热闹非
凡。同时,凉山州借节日促进经贸事业的发展,收到了很好效果。除此之外,还开发出不少以乡情民俗为主的民俗旅游点,如温江县金马新村、乐山市五通桥等地。其中乐山市五通桥民俗旅游被外国游客称为
“最了解欧洲人心理”的杰作。这是1986年五通桥区旅游局凭借这里的山光水和一年一度龙舟赛的传统习俗,结合街村特有的民间风情,开发出深受外宾欢迎的民俗旅游新项目,其内容除水上活动外,安排旅游者参观养蚕、养鱼、养花、养鸟:欣赏藤编、竹编、竹雕和井盐的生产工艺;访问教师之家,中医之家、书画之家、普通人家等。一系列充满土、俗、雅、趣的参与性游览活动。旅游者在这里常常兴高采烈,乐而忘返,受到普遍欢迎。同时,四川还开办了一些民俗博物馆,如四川大学博物馆、大邑川西民俗陈列馆、西南民族学院博物馆、自贡的中国彩灯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制社会博物馆等,这对于帮助游客了解各地各民族风俗意义颇大。川西高原神秘的藏传佛教文化;羌族和彝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奇特的、保存至今的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正在消失的古城镇建筑和以大邑县刘氏庄园为典型的乡村建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