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这才使“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维持。此语表明中华文明( )
A.兼收并蓄 B.绵延不绝 C.多元一体 D.开放革新
2.(3分)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3.(3分)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4.(3分)如表信息能够反映( )
表:晚清税收统计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份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1849 | 3281 | 969 |
1885 | 3071 | 3923 |
A.甲午战争后政府许可外商在华设厂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
C.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资本雄厚
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5.(3分)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6.(3分)1980年,温州地区(不包括原温州市郊)59674个农业生产队中,以包产、包干到户等为主要形式的占70.1%.这反映了( )
A.土地革命的开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进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二、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2分)
7.(12分)棉花,将不同大陆连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
材料一: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给这个新生国家带来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3)结合材料三,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供应链被切断的理由。
8.(10分)回眸百年中国承前启后的历史节点,立足“转型”,积蓄前行的力量。
材料一:1920年,来华访问的美国哲学家杜威在演讲中指出:“(如果)没有一场基于理念转变的社会转型,中国是不可能改变的。”引发中国青年学生的强烈共鸣。同年,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来到中国,他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孝亲观念,并称社会改造问题求之古人,中国老子的思想最有价值。他的演讲并未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引起太大反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等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两位哲学家的演讲在中国知识界反响不同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表现为一个又一个变革的浪头,迂回曲折地推陈出新。1920年的中国,前承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国民革命,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这一总体特征。部分大事记如下:
时间 | 大事记 |
1月 | 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中小学陆续使用白话文教材。 |
5月 | ①陈独秀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②孙中山发表演讲,强调国民党“今后应再有一番革命,才能做成一个真中华民国”。 |
8月 | 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此后,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经典著作被翻译出版。 |
8月至次年春 | 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工人周刊》等通俗读物纷纷创刊。 |
11月 | 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下,上海机器工会、上海印刷工会相继成立。 |
(2)为什么说1920年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总体特征?结合材料一、二,联系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
1.(3分)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中国古代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这才使“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维持。此语表明中华文明( )
A.兼收并蓄 B.绵延不绝 C.多元一体 D.开放革新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关键信息是“中国古代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这才使‘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维持”。
【解答】据材料“中国古代文化只有逐渐的变化,而没有突然的断裂,这才使‘中国’的观念,可以长期维持”可知,表明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传承至今没有中断的文明。
故选:B。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中华文明的特点。
2.(3分)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掌握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解答】根据材料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城,
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张骞通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关系;为汉朝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创造了条件;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3分)关于禁军之策,宋神宗阐述:禁军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与诸道之兵“内外相制”,天下因此百余年。这一策略( )
A.导致了武将专权 B.分割了宰相权力
C.提高了文官地位 D.加强了中央集权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北宋时期的军事布局反映了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特点,加强了中央集权。
【解答】题干材料主要是让地方与中央总兵力上保持平衡,在总体上保持了对局部的地方的
优势有利于控制地方,D项正确;
导致了武将专权,与上述布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
北宋的军事布局反映了其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特点,加强中央禁军也是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军制改革事关中央集权与削弱相权无关,排除B;
材料没有体现提高了文官地位,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宋太祖加强君权的相关知识。
4.(3分)如表信息能够反映( )
中国历史学家表:晚清税收统计表(单位:万两)
项目/年份 | 农业税收入 | 工商杂税收入 |
1849 | 3281 | 969 |
1885 | 3071 | 3923 |
A.甲午战争后政府许可外商在华设厂
B.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
C.洋务运动兴办的军事工业资本雄厚
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注意把握框表信息。
【解答】据“晚清税收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晚清工商杂税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增加了晚清收入,B符合题意。A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C洋务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D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CD时间不符。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解答。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