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春“历史学”专业《中国历史地理》离线作业-满分答案
1. 晋南北朝时期,东西方各种文化在新疆地区汇聚交融的突出表现就是对( )的吸收。
A.希腊艺术
B.罗马艺术
C.犍陀罗艺术
D.印度艺术
参考答案:C
2. 701年,日本参照中国律令制编成第一部律令法典_______,确立了律令制国家法的基础。701年,日本参照中国律令制编成第一部律令法典_______,确立了律令制国家法的基础。
正确答案:《大宝律令》
《大宝律令》
3.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
正确答案:《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1年应慈禧改革上谕所奏。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献计献策。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倡导下先有各省督抚的联衔会奏的动议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是该奏折的主稿者但《三折》稳健、不宜过激的基调则是由刘坤一确定的。
《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文献,是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1年应慈禧改革上谕所奏。庚子事变后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献计献策。在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倡导下,先有各省督抚的联衔会奏的动议,后演变为由刘坤一领衔与张之洞一起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张之洞是该奏折的主稿者,但《三折》稳健、不宜过激的基调则是由刘坤一确定的。
4. 匈奴绝和亲,入汉塞是在( )时期。A、汉高祖B、吕后C、汉景帝D、汉武帝
匈奴绝和亲,入汉塞是在( )时期。
A、汉高祖
B、吕后
C、汉景帝
D、汉武帝
正确答案: D
5. 1932年1月,英勇抵抗日军的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主要领导是A.蔡延锴B.蒋光鼐C.佟麟阁D.周保中
1932年1月,英勇抵抗日军的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的主要领导是
A.蔡延锴
B.蒋光鼐
C.佟麟阁
D.周保中
正确答案:AB
6. 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开发公司是______。
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开发公司是______。
微软公司
7. 简述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形成的条件。
简述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形成的条件。
正确答案:武则天下台后唐朝政局一度陷入混乱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动荡的局面才得以稳定。唐玄宗针对唐中宗、唐睿宗时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采取措施一方面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另一方面
大力进行改革。(1)裁汰冗员裁减闲散机构慎选官吏整顿吏治。挑选精干的官员量才录用。(2)
重视农业生产。开元初关东地区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派出专使督察州县
捕蝗大大减轻了灾害。另外还在各地大兴屯田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管理。(3)改革府兵制。唐朝
初年沿用隋朝府兵制高宗以后府兵制逐渐破坏。开元十一年玄宗废府兵番上宿卫制改用募兵制
招募壮士充任中央宿卫。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又募人戍边。这样的兵制改革节省了番上、戍
边往来于途的大量人力物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4)抑制食封贵族。唐初实行均田制各级贵族
按照规定可以享受不同数量的封田这些封田不向国家纳租对国家财政收入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唐玄宗即位后于715年下诏规定封家的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城封家到京城领取。同时又
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户数减少十分之二。这些措施对压制食封贵族势力有一定作用。(5)压抑
佛教。武则天崇信佛教修建了很多佛寺。唐中宗、睿宗时佛教势力继续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所在不得兴建寺院对抑制佛教势力有一定作用。正因为唐
玄宗励精图治开元时期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盛世局面。
武则天下台后,唐朝政局一度陷入混乱,直到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动荡的局面才得以稳定。唐玄
宗针对唐中宗、唐睿宗时暴露出来的大量问题,采取措施,一方面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另一方面
大力进行改革。(1)裁汰冗员,裁减闲散机构,慎选官吏,整顿吏治。挑选精干的官员,量才录用。
(2)重视农业生产。开元初,关东地区连续发生严重的蝗灾,唐玄宗接受姚崇的建议,派出专使督
察州县捕蝗,大大减轻了灾害。另外还在各地大兴屯田,加强对农田水利的管理。(3)改革府兵制。唐朝初年,沿用隋朝府兵制,高宗以后,府兵制逐渐破坏。开元十一年,玄宗废府兵番上宿卫制,改用募兵制,招募壮士充任中央宿卫。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又募人戍边。这样的兵制改革节省了番上、戍边往来于途的大量人力物力,减轻了人民的负担。(4)抑制食封贵族。唐初实行
均田制,各级贵族按照规定可以享受不同数量的封田,这些封田不向国家纳租,对国家财政收入
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唐玄宗即位后,于715年下诏,规定封家的租调由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城,
封家到京城领取。同时又规定,凡子孙承袭实封,户数减少十分之二。这些措施对压制食封贵族
势力有一定作用。(5)压抑佛教。武则天崇信佛教,修建了很多佛寺。唐中宗、睿宗时,佛教势
力继续发展,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714年,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所在不得兴建寺院,对抑
制佛教势力有一定作用。正因为唐玄宗励精图治,开元时期出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
盛世局面。
8. 司马迁是下列哪个皇帝时的著名史学家?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高祖
司马迁是下列哪个皇帝时的著名史学家?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正确答案: C
9. “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 )
A、错误
B、正确
参考答案:B
10. 对匈奴民族来说,战争方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
对匈奴民族来说,战争方式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
正确答案:√
11. 周公对梦的解析是周公个人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 )
周公对梦的解析是周公个人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 )
正确答案:×
12.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
了巴黎和会)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
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
美国呢? 材料二国际联盟有两项基本宗旨。首先,谋求通过集体行动维护和平,各国之间发
中国历史学家生争端要提交国联理事会进行仲裁和协调,必要时可以进行经济制裁和军事制裁。换句话说,
国联成员保证保护其他成员免受侵略。国联的第二个宗旨是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中促进国际合作。国际联盟设立了组织机构,主要为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成员国组成,
每年9月在日内瓦总部举行常会,必要时还可召开特别会议。每个成员国可派3名代表,但只
有1票表决权。国联大会是一个大论坛,国家无论大小,都有权发表意见,但实际上所起的作
用不大。《国联盟约》中……规定大会和理事会的一切决议只有经过全体成员国的同意方可生效。材料三《国联盟约》规定,“联盟成员国有尊重并保持所有联盟成员国领土完整和政治
独立,以抵御外来侵犯的义务”,一个成员国对另一个成员国发动侵略,“应视为对于联盟所
有其他成员国的战争行为”。被侵略国可以向国联理事会提出申诉,或者诉诸常设国际法院。
一旦侵略行为被确定,国联成员国就要对侵略者实行集体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制裁。当时很多
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纯粹是由几件偶然事件引发的,因而国际联盟制止武装冲突的指导思想,是实施“冷处理”。盟约规定,冲突双方不论是将争端诉诸常设国际法院还是国联理事会,在3个月之内都不许使用武力,这就是所谓的“延缓原则”,即通过一个“冷静时期”使冲突
热点降温,最后恢复和平。由于国际联盟没有设立国际警察部队,它惩罚侵略者的主要手段是
经济制裁。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
迅速而顺利的处理。如1925年保加利亚和希腊之间发生纠纷,希腊军队进占保加利亚南部,
后者提出申诉,理事会经过调查后作出裁决,要求希腊撤军并支付22.5万美元赔偿金。但是
对30年代涉及大国的侵略行为,国际联盟却束手无策。请回答:
国联由美国倡导建立,为何美国最终未加入?
正确答案:美国未加入的原因:\r\n由于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认为凡尔赛
条约以及《国联盟约》对于美国来说没有好处反而会使美国卷入欧洲的纷争于是在威尔逊向国
会递交和会有关内容后他们竭力阻挠和反对美国参加国联最后美国参议院否决了美国参加国联
的决议宣布不承认凡尔赛和约。
13. 朱熹在活着的时候其理学就提到官学的地位。( )
朱熹在活着的时候其理学就提到官学的地位。( )
正确答案:√
14. 国家理由是指以共同体的利益为缘由。( )
国家理由是指以共同体的利益为缘由。( )
正确答案:√
15. 简述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
简述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
正确答案:(1)“科技立国”战略是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
增长的根本性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之前日本采取的是赶超先进国家的传统战略模式但又根
据国际形势和本国情况进行了改革狠抓带头工业的复苏和发展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世纪
70年代以后世界处于新的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革命之中日本面对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技术较量也
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制定了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模式即“科技立国”的战略模式。\r\n (2)所谓“科技立国”的战略模式也就是以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世界加工工厂以克服
资源上的缺陷从而保证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大体可以表述为:从引进外国
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入手在应用中模仿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改良和创新进而开发“自主的”尖
端科学技术使科技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r\n (3)具体来讲日
本的“科技立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把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服务体系化技术等
新兴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技术和空间、海洋科学技
术的研究;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使投资经费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3%;
建立高技术密集型的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多样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及技术输出。\r\n (4)
日本的“科技立国”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效。所谓“科技立国”除了经济发展的内容
外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还提出了政治军事上的目标即提高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使
其成为与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同时通过所谓的“综合完全保障战略”扩充其军事力
量使其从军事小国发展到拥有中上等军备规模的国家。通过上述方面的努力日本为自己设定的
总目标是截至20世纪末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技术三位一体的头等大国。
(1)“科技立国”战略,是日本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根
本性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之前,日本采取的是赶超先进国家的传统战略模式,但又根据国际
形势和本国情况进行了改革,狠抓带头工业的复苏和发展,从而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0世纪70
年代以后,世界处于新的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革命之中,日本面对激烈的经济竞争和技术较量,
也对发展战略进行了反思和调整,制定了新的社会发展战略模式,即“科技立国”的战略模式。(2)所谓“科技立国”的战略模式,也就是以建立一个具有高度技术水平的世界加工工厂,以克
服资源上的缺陷,从而保证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大体可以表述为:从引进
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入手,在应用中模仿和吸收,并在此基础上改良和创新,进而开发“自
主的”尖端科学技术,使科技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以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3)具体来讲,
日本的“科技立国”,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把电子技术、软件技术、服务体系化技
术等新兴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重点;加强基础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技术和空间、海洋科
学技术的研究;大幅度增加技术开发研究的投资,使投资经费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3%;建立高技术密集型的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多样化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以及技术输出。(4)
日本的“科技立国”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效。所谓“科技立国”,除了经济发展的内
容外,日本的“科技立国”战略还提出了政治军事上的目标,即提高日本在国际社会上的政治地位,使其成为与经济地位相称的“政治大国”。同时,通过所谓的“综合完全保障战略”,扩充
其军事力量,使其从军事小国发展到拥有中上等军备规模的国家。通过上述方面的努力,日本为
自己设定的总目标是,截至20世纪末,成为世界上政治、经济、技术三位一体的头等大国。
16. 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时期都包含哪些国家?
参考答案: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此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
周四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
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17. 简述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简述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正确答案: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生产阶段向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
段过渡的过程。它以机器生产为起点以机器制造机器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于18
世纪60年代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法、美、德、俄、日等国。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发生有以下原
因:\r\n (1)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通过圈地运动这种特殊方式
的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进而开展农业技术革新还最先形成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工资劳动力者三层式社会结构使英国农业由落后变为先进最终为英
国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r\n (2)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国家政治
统一推翻封建制度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掌权
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r\n (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这一时期
英国不断发动对外战争进行奴隶贸易从殖民地掠夺财富。对内政府还发行大量国债搜刮国内人民。这些财富集中在资产阶级的手中并且转化为工业革命必需的资本。这些都是实现工业革命
所必需的经济条件。\r\n (4)七年战争对工业革命具有特殊意义七年战争英国战胜法国获
得了法国在北美、非洲和亚洲的大量殖民地奠定了不列颠帝国的基础英国成为世界商业和殖民
地霸主为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r\n (5)同时工业革命也是以自然科学
的进步为基础的。16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如
培根、牛顿等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出现解决了许多理论上的问题。
工业革命也称产业革命,是指从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生产阶段,向资本主义机器生产阶段过渡的
过程。它以机器生产为起点,以机器制造机器的基本完成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
年代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法、美、德、俄、日等国。工业革命在英国最早发生有以下原因:(1)
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通过圈地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资本主义土地
改革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进而开展农业技术革新,还最先形成了土地所有者——农业资
本家——农业工资劳动力者三层式社会结构,使英国农业由落后变为先进,最终为英国农村经济
发展创造了一切必要前提。(2)较早地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实现国家政治统一,推翻封建制度,
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资产阶级掌权后推行了一系列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促进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工业革命的到来。(3)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奴隶贸易等手段,最先具备了必要的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这一时期,英国不断发动对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