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摘 要:体育个性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所决定的,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个性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发展学生个性中,具有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
关键词:体育;个性;地位和作用
1前言
个性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先天的遗传因素,是个性发展的自然前提。而后天因素有社会环境因素和教育因素。其中,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把学生的个性以及体育对个性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过程中,查阅了有关学生个性发展的论文;以及与本课题有关的论著。
2.2.2逻辑推理法                             
运用逻辑学原理,对以上研究方法得出的观点、结论和建议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归纳整理,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分类统计和辩证分析,并进行演绎推理。
2.2.3观察法
3结果与分析
3.1 课题研究的背景
根据调查发现决定学生个性的不仅仅只取决于思想、品德、价值观等方面还与体育教育有着
密切的关系,体育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性的特征:著名的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曾对个性下了定义:"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因此个性的本质特征为: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的个性更加突出,许多学校按传统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即口头教育。大大的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青少年的发育状况,心理特征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许多学校实施体育教育来发展学生的个性。
3.2课题的理论依据
3.2.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包括全面发展与充分、自由的发展。充分、自由的发展即是人的
个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指人的各种才能的发展,个性发展指人的自主性和独特性的自由充分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3.2.2社会学的个性形成理论
  活动功能原理。体育是人的独立行为活动,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研究个性不能离开活动",人的"个性在任何方面都不是先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个性也和人的意识一样,产生于活动"。活动是个性存在的方式,个性形成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个性社会化的过程,活动是这一过程的中介。个性正是在活动中通过无数次的内化与外显逐步构建、完善和发展的。
  内化作用原理。没有外部对象的活动转变为学生内部心理活动,就无所谓个性和个性的发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目的的实现无不依赖内化过程的完成。
体效应原理。人际关系是个性形成的基础,体是影响、改造个性的重要力量。组织学生参加健康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
3.2.3教育学的个性形成理论
  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是素质教育个性化。学生主体是否得到充分发展,个性是否良好,成为检验素质教育成败的主要标志。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个性发展与创造教育的关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富尔报告书《学会生存》中指出: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富尔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才可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因此可以说,个性是创造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
3.2.4学生的兴趣,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因素中最明显的一种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教材,学内容,有的学生练习的很认真,而有的学生却无精打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兴趣不同,由于没兴趣而导致心理活动水平下降,身体运动技能未能激活,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活动,就可能会出现意外伤害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2.5学生的性格类别也同样影响着教学效果
性格可分为两种:内向型和外向型。属于外向型性格的人,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运动能力
较强;而属于内向型性格的人则性格孤僻,反应较慢,运动能力也较弱。如忽略了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安排做不到合理化,就会造成前者"吃不饱"后者"吃不消"的情况,结果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3.3课题研究的实施
3.3.1识别每个学生的个性
体育的功能包括
3.3.2承认个性差异的存在
3.3.3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3.3.4渗入有效的心理训练
3.3.5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3.6建立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
3.4体育课中几种发展学生个性行之有效的方法:
3.4.1准备活动是发展个性的极好方法
  无论是什么样的课堂结构和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准备过程,传统的沿袭了几十年的准备部分和教学过程具有比较稳固的特点,这些特点,几十年来为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在促进体育课教学的规范化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方面至今对我们的教学仍具有指导意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结构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中小学体育课,以及课中准备部分的教学过程已经有了新的进一步的认识,准备部分的教学不应该单纯地为基本部分的主要教材服务。其自身具有教育、教学和教养的因素,因此现代教学的基本思想如智能的培养,个性品质的发展以及实施体育课的任务等,应该从课的一开始就得到较好的体现。培养具有优良个性品质的一代新人,是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它要求在整个教学的全过程中,能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教学基本要求的约束下,使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特征得到充分的表现。过去我们准备部分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包括活动的组织,量的安排等方面都比较呆板、保守,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而目前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已经逐步改变了单一的教师统一指挥的状况,开始出现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基本知识、技能来进行准备活动的锻炼的做法,准备性练习的内容不仅仅有统一给定的练习,学生也可
以在给定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样既能弥补在集体练习中的不足,同时在准备活动运动量的安排上也能体现出区量。对待的原则,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阶段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最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4.2培养自锻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刚才提到了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练习,这是有前提的。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锻能力。所谓自锻能力,就是指学生能够动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的能力。我们知道人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能力与活动紧密联系着,人身只有通过不同的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各自不同的个性,自锻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通过培养才能产生的。因此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锻能力极为重要
3.5自锻能力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3.5.1认识能力:包括学生对学习、的进取动机,以及对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的理解、分析能力。
3.5.3实践能力:即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5.3调节能力:即在独立过程锻炼中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包括对练习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姿势的调节能力。
3.5.4检查能力:即在效果锻炼的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能力。
  以上四个要素相互沟通,有机联系,我们在实践中不能忽视其中一点。
  通过上述对自锻能力的概念及要素的论述,我们由此可以推想出这样一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标,既有约束又无束缚,既有集体学习又有自己活动范围去自主、积极学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而且已被普遍承认是一种发展个性的好方法。
3.6开设选项课是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忘我地投入到这一行列中。传统的教学常常抑制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如果让某人放弃自己的爱好去从事自己并不感兴趣的事,那么这岂不可惜。而开设选修课程能弥补这一不足。对于开设选项课,虽然受教学大纲以及学校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但在许多学校仍受学生和教师喜爱,而且效果较好。它不仅
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而且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3.7 "俱乐部"式的教学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方式
  "俱乐部"式教学也就是在课堂中开设各种活动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兴趣自由选择,同是又可通过不同的项目以相互吸引,使学生能发展并调节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一堂课中安排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分设若干个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虽然评议有褒有贬,有一种看法是肯定的,它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有益的,这样的安排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满足了学生的愿望使学生能尽情地在自己拿手的项目上表示自己,同时又能利用自己的特长帮助带动其他同学,我认为这对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3.8课题研究的效果分析
3.8.1培养了学生对体育的自我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赛事,组织学生挖掘了解生活周边体育运动跟身体健康的事,组织采访了解体育运动爱好者,体会体育运动与增进身体健康的关系。用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内驱力,为个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环境。(增加了体育课外活动。了解学生喜欢的活动项目,组织了学生跳绳、爬山等活动)。
3.8.2课堂个性化教学模式的确立
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构建"发现问题--引导方向--探索规律--迁移深化"教学模式,围绕课题举办了多次校公开课观摩活动,他们认为这种个性化教学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
●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领悟规律,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成了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探索者。同时,教师在激发探求愿望、引导研究方向、适时给予点拨方面起了较好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发现--探索"式的教学结构,尝试、质疑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和培养创造能力提供了条件。从发现问题,到领悟规律,再到迁移运用,符合人们探索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有利于照顾个别差异,发展学生个性。个性化教学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学习的空间。而且,教学目标分层、个体自学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每一个个体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完善。激励性的教学评价,也激发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理机制。
3.8.3学生素质个性化评价机制的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对学生的个性及特长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将"学习报告单"改为"个体素质发展报告单",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思想,能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发展性、激励性。它作为个体素质发展水平的一种体现,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予以肯定,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我们在完善特长段位达标考核的基础上,试行特长生评比制度并将特长生率纳入教师和班级评估之中。从而使学生的特长发展有了可以参照的目标,并使学生特长培养形成体合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