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和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千百年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发展而传承下来的,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认同,维系着民族存续和发展。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要克服无所作为,即听凭珍贵遗产像生物物种一样自然消亡,也要防止过度开发,即片面地将文化遗产当作文化或旅游资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改头换面,随意包装,以迎合某种经济目的或商业目的,从而扭曲了文化遗产的本真和价值。
我国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传统文学、民俗、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中医药共十大类别,根据十大类别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普查、甄选、评审、归档,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国家级、省级、巿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按照各自不同的对象制定保护规划,进行针对性的分类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体系
(一)民间文学
彝族的风俗习惯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主要是指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它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歌谣、民间笑话、民间谚语、谜语等。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口头文学,一般具有历史、文化、语言等多方面价值,通过体或个人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在一个地区或一个体中广泛流传,并有深远的影响。
(二)传统戏剧
中国是戏曲大国,由于方言和曲乐的不同,形成了形形的声腔和剧种,声腔如昆腔、高腔、梆子、皮黄、弦索,剧种如京剧、粤剧、晋剧、川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等数百种,无论在唱腔、表演、剧目方面,还是在历史、影响力方面,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其中,昆曲、藏戏、粵剧、京剧、皮影戏等已经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是民间各种视觉与造型艺术的总称,大致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绘画类,如年画、唐卡、衡水内画、纳西族东巴画等;二是雕塑类,如曲阳石雕、东阳木雕、岫岩玉雕、阜新
玛瑠雕、乐清黄杨木雕、金石篆刻等;三是工艺类,如灯彩、剪纸、苏绣、缂丝、竹编、风筝、玩具等。其中,汉字书法、中国剪纸、热贡艺术、金石篆刻等已经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四)民俗
民俗是指流行于民间的风俗习惯,诸如生产习惯、商贸习俗(如珠算)、消费习俗(如庙会)、生活礼俗(如楹联)、岁时节令(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民间社火、灯会、那达慕大会、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等)、民间知识、民间信仰(如黄帝陵祭典、炎帝陵祭典、泰山石敢当)等。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而民俗资源也极为丰富,这些民俗凝聚着民族民间的智慧、信仰、情感和愿望,也渗透着民族民间的伦理规范和审美趣味,是民族民间地域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生动体现,起到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
(五)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指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形式,主要是通过口头创作方式产生和传播,包
括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曲、舞蹈音乐、戏曲音乐、曲艺音乐和民间祭祀仪式音乐等形式,具有地域性、通俗性、程式性等民间音乐的特征。
(六)曲艺
曲艺是民间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其特点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表演,多使用方言表演,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间性和通俗性。按照曲艺的表演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一为“说”,如相声、评书、平话;二为“唱”,如京韵大鼓、扬州清曲、胶东大鼓等;三为“半说半唱”,如琴书、弹词、东北二人转等;四是“似说似唱”,如快书、快板等。
(七)传统技艺
传统手工艺行业复杂、品类繁多,大致可分为营造、工具与机械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烹饪、酿酒、酿酱油醋、制茶)、烧造(陶瓷器)、织染缝纫(纺织印染、皮毛加工、服装鞋帽)、金属工艺(冶金锻铸、兵器、金银铜铁器、金银首饰)、编织扎制、髹漆、造纸印刷和装帧(雕版及木活字印刷)、制盐、制笔、制墨、火药爆竹制作、颜料制备、建筑材料、家具、车船制造、乐器等。其中,中国雕版印刷技艺(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
技艺、藏族雕版印刷技艺(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中国蚕桑丝织(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工艺、蜀锦织造技艺、余杭丝绵制作技艺、杭罗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等)、南京云锦织造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宣纸制作技艺等都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八)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内容广泛,有对劳动生活的描写,有对民族历史与传说的记录,有对爱情的讴歌,有对丰收、婚庆的祝贺,散发着浓郁民间气息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常用于仪礼活动和节慶活动之中,寄托着大众的感情与愿望。民间舞蹈的动作常常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凝练,形成强烈的民族特和地域风格。例如,汉族地区的秧歌、狮子舞、龙舞和高跷,藏族地区的锅庄舞和热巴舞,中国朝鲜族的农乐舞、傣族的孔雀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安徽的花鼓灯、江西的傩舞等,形式完整,特鲜明,无一不是本民族、本地区文化的标志。其中,中国朝鲜族农乐舞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九)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体育主要指民间传统武术和竞技项目,如少林功夫、太极拳、武当武术、邢台梅花拳、回族重刀武术、蒙古族搏克(摔跤)等。其中,有些项目并不一定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而是民间一种健身、表演和自娱自乐的众活动,如朝鲜族跳板和荡秋千。
(十)传统医药
中国的传统医药是指中医中药及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学,如藏医药、蒙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傣医药等。中医药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知识体系和医学体系,包括阴阳五行、经络、病因病理等学说及治则,其基本特点为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采药、炮制理论,以及对药性、药量、配方、服用等的分析,都建立在对植物学的深入认识上,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体系
我国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四级名录体系的同时,也对应地建立起四级传承人保护体系,国家已经认定、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与评审工作,各省市县则认定和公布了省市县级的传承人,由
此建立起了一个金字塔状的传承人保护体系。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融资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使之能够健康生存和有序发展。在这方面,各地结合本地优势和特点,实施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