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穿越南岭的湘桂运河
灵渠穿越南岭的湘桂运河
刖言:
人类历史上有不少的发明或直接、或间接地源于战争, 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源于人的欲望。正是因为人有欲望、有想 法,于是才有了所谓的“发明”,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促 进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灵渠,就是这样一个由人类欲望而产 生的智慧结晶。
灵渠又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位于广西壮族自 治区东北部的兴安县境内。它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 程”。
这条运河虽然短小却极尽精巧,她的开凿,打开了一个 广袤的神秘世界,把秦代中国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她有 一种柔媚的女性美,和北方长城的粗犷雄伟交相辉映。
打开岭南之窗
时间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朝,秦始皇统一了北方六国, 这位皇帝的野心空前地膨胀,又于公元前211年,发动了一 场征服百越地区的大规模战争。随着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 战线渐
渐拉长,运往南方的粮草也在漫漫途中消耗过甚,当 秦军的兵锋扫到湘桂边境一带,便再也无力推进了。原来秦 军的运粮船随着滔滔的湘江水来到海洋山下今广西桂林兴 安县便无路可走,而南方战场催粮的快报却一封接着一封。 就在粮草补给关系战争成败的节骨眼上,灵渠工程史上第一 位重要的人物一一禄灵渠“四贤”之一,其后为汉代马援、 唐代的李渤和鱼孟威,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
“兴安高万丈,水往两边流”。地处广西北部的兴安县, 地势东南和西北高、中间低,是著名的湘桂走廊。这里又是 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之间的分水岭,“湘水北 去,漓水南流”。在兴安,湘江上源的海洋河与漓江支流的 始安水距离最近之处仅有1.7公里,但是两条河的高差足有 7米。如何让一条河流向高出7米的另一条河?这在现代可能 易如反掌,但秦代的水工还没有掌握这样的技术。可以想像, 百般无奈中,禄不得不开始了灵渠的筹划。通过仔细地勘探 和精确的计算,禄在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一一太史庙山附近, 欣喜地发现两条河的高差只有1.1米了,于是在这里他开始 灵渠工程的设计动工。三年之后,一条36.5公里长的运河通 航了,一部分原本流往湘江的海洋河水流进了运河,满载粮 草的船队由湘江蜂拥而来,驶上起伏的临源岭,顺着始安水、 漓江南下,直达珠江。时机成熟,秦军挥师南下,一举平定 了岭南,从此“四海之滨,终为王土”。
一条水渠的开凿,打开了一片广袤的世界,把秦代中国 的版图扩大了将近一倍。灵渠究竟有何神奇呢
闪耀古代水利智慧的奇思妙想
进入灵渠公园,第一印象是这里的游人稀少,与以往在 都江堰游览时所见到的拥挤人相比,这里可谓门可罗雀。 而且,站在渠首处观看灵渠,就是一道拦水坝与两条小水渠 而已,规模与都江堰的渠首工程相比,亦是相差不少。同是 列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相较于盛名的都江堰,灵渠 确实显得有些落寞,但是在从容地看过灵渠,并浏览了有关 她的详细介绍后,心中不禁肃然起敬。她虽然短小却极尽精 巧,与都江堰一样,灵渠工程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是我 们祖先留下的骄傲遗产。
灵渠的主体工程主要包括钟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 北渠和陡门等。
钟嘴位于灵渠渠首工程的最前端,用石砌成,因锐削如 钟犁而得名。钟嘴主要起着导水堤的功能,它将湘江上游的 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与都江堰渠首工程的 鱼嘴功能相类似。
世界三大运河
紧接钟嘴之后的是大小天平石堤。大小天平石堤呈“人” 字形,长者为大天平石堤,长343米,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 接;短者为小天平石堤,长127米,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 大小天平石堤主要起着拦水坝的功能,截断了海洋河水,在 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水库一一??潭,解决了两大水系的高 度差问题。大小天平石堤的顶部略低于两侧的河岸,枯水季 节可以拦截全部海洋河的水入南北二渠,洪水期时,又可使 多余的水越过堤顶,泄入海洋河的故道中。
海洋河河床多沙砾和鹅卵石,筑坝大小天平石堤很难 稳固,聪明的古人巧妙地实现并做到了。首先是以2米多长 的松木打桩,再于木桩间横铺一层松木,形成纵横交错的布 局,并在桩间填满沙泥和鹅卵石,再砌上石块,成就了 “水 浸松木,千年不腐”的神话。其次是落水面砌成了10:1的坡 度,用长块片石直插,鳞次竖排,称“鱼鳞坝”。这样水在 斜坡上滚落,冲击力减弱了 80%,降低了激流对坝底的冲击 掏空损害,对坝底的安全起到了保护作用。最后还在坝顶平 铺巨石,并在对接的石块两边分别凿出倒梯形的凹槽,以灌 注熔化的生铁,铁水充满两边的梯形凹槽之后冷凝收缩,产 生巨大的拉力使石块紧固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整体,保持 了大坝的坚固稳定。这项利用金属相变产生拉力的刚性物体 紧固技术,历时两千年不改原貌,可谓水利工程史上的独特 创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