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古运河的价值特征及保护实践
无锡古运河的价值特征及保护实践
作者:曾宪榕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06
        【摘要】无锡古运河是无锡持续发展、永葆青春的母亲河,厚积无锡数千年文化的精神彩带,更是无锡人民须臾不可离的根基情怀在古运河历史以及无锡发展史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有着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无锡;古运河;价值特征;保护实践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历来文化昌明、经济繁荣,被誉为鱼米之乡、太湖明珠,先后成为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乡镇企业的三大文化发祥地。中国大运河给这方土地带来丰富的资源,为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多姿多彩创造了优越的条件。20146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顺利通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包含黄埠墩、西水墩2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总长度14公里、保护面积401公顷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
        1无锡古运河的发展沿革
        无锡古运河,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开凿的吴古水道,隋朝时期(公元610年)隋炀帝派人疏浚和拓宽,开凿江尖经羊腰湾至跨塘桥的老运河,形成无锡环城古运河基本形态,使江南运河无锡城区段成为沟通南北的中国大运河江南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至南宋(13世纪)镇江京口闸废,江南漕运经无锡锡澄运河至江阴入江,无锡古运河作为江南运河主要航道,承担航运的主要功能,直接促进无锡城市繁荣发展。元明清(公元13-19世纪),运河漕运的日渐繁荣,促进了无锡米市的形成和发展,沿运河两岸布满粮行堆栈、河中船樯高耸如林,形成兴旺的城镇发展景象。无锡成为四大米市中唯一的运河城市(江西九江、安徽芜湖、湖南长沙)和漕粮采办中心。经统计无锡漕粮年达1200万石(72000万公斤)。至清末民初无锡古运河通江达湖的航运优势,促进和带动了无锡民族工商业的崛起,沿运河从南至北布满粮食加工业、纺织业、缫丝业,造就无锡近代三大支柱产业,创造无锡的百年辉煌,无锡成为中国近代六大工业城市,工厂数、工人数居全国第二,产值全国第三、资本全国第五。无锡古运河促进和带动无锡历史二次经济飞跃和城市发展繁荣。古代漕运米市、近代民族工商业的辉煌,反映了中国大运河与城市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繁荣相伴相生的典型代表范例。
        2无锡古运河的价值特征
        大运河是无锡持续发展、永葆青春的母亲河,她曾是无锡经济的命脉,也是厚积无锡数千年文化的彩带,更是无锡人民须臾不可离的根基情怀。无锡古运河仅占大运河一小部分,但在古运河历史以及无锡发展史上,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有着独特的价值。
        一是它是古运河开凿的发轫之作。早在公元前486年,从中原奔吴的泰伯,率领民众开凿了伯渎河,比京杭大运河早了1000多年,奠定了富庶江南、鱼米之乡的基础。
        二是它塑造了无锡的城市空间格局。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在无锡穿城而过、抱城而行,更是奠定了无锡自西汉(公元前202年)设县以来形成的以江南古运河为中轴线的龟背状一弓九箭的城市空间格局,至今依旧保持。这样的龟背城格局也是大运河所有沿线城市中独一无二的。
        三是它保留了江南水乡的原生态风貌。古运河沿岸是文化保存最完整,元素最丰富,历史积淀最深厚的地区。沿河粉墙黛瓦的枕河人家,各种水弄堂、水码头,高低错落的空间轮廓,这些体现江南水乡生态和民俗风情的因素都较好地保留了下来。
        四是它拥有众多的文物遗产。沿线有国保单位”6处,省保单位”24处,市保文物单位”35处,还有清名桥、惠山两大历史文化街区,这在古运河两岸城市中是屈指可数的。特别是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从南长桥至清名桥1.5公里长古运河段,河宽约20米,居民枕水而居,前店后坊的建筑鳞次栉比,几乎家家都有水码头,寺、塔、河、街、桥、窑、宅、坊众多空间元素有机组合,成为一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誉之为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
        3无锡古运河的保护实践
        我们对待古运河的态度更加敬畏,倍加珍惜,按照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思路,以古运河申遗为契机,大力推进大运河的保护,铸造历史文化名城之魂。
        一是编制颁布《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我们高度重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办公室,委托东南大学整体性、高水平、高标准地编制完成了《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规划》,较好地体现了无锡大运河遗产的完整性、原真性,率先通过了省级专家组评审,并被定为江苏大运河规划范本。于20127月初由无锡市政府公布实施,成为我市运河保护利用的纲领性法律文件。整个运河纳入法律法规保护框架,全市文物、水利、规划、交通、国土、环保、旅游、园林、公安消防等部门
单位各司其职,协调合作,共同推进大运河(无锡段)保护。
        二是大力推进大运河(无锡段)遗产保护工程。以城区运河故道、清名桥历史街区为重点,全面实施大运河(无锡段)保护、整治工程,成绩显著。
        清名桥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保护工程紧紧围绕永续留存、永葆活力、永泽于民保护理念,重点实施一河两线(古运河、南长街、南下塘)重点保护修复工程。完成南长街、南下塘、大窑东路历史街道的修复;街区外围新建了知足桥路、大窑路、通扬路等5条主要通道;完成运河跨塘桥、知足桥、庙桥等7座运河桥梁及运河3290米河道驳岸码头的修复整治;完成水、电、气、管道铺设1.2万米,提高了街区居民交通生活质量,完善街区传统风貌。铺设3000米污水管网,封堵沿河排污口,实施运河2610米河道清淤,采用美国阿克曼技术,综合生物、物理、化学手段,优化水质达到类。补种江南传统树种,植物绿化面积9800平方米。街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优化,运河水质明显提高,再现运河历史生态风貌。清名桥历史街区修复整治工程,初步呈现了运河活态博物馆,恢复了江南水弄堂、运河绝版地的历史风貌。
        城区运河故道保护工程。城区运河故道保存大量的米码头、布码头历史遗迹,保留21
工业遗产,成为大运河独特的工业遗产长廊和城市文化景观。无锡市按照《大运河(无锡段)保护申遗规划》,挖掘提炼环城运河各区段的不同历史文化内涵,选择最核心的人文内涵和地标建筑为主题,确定了蓉湖溯源、北塘米市、莲蓉烟雨、站前灯火、熙春朝晖、望湖熏风、梁溪晓月、旧城怀古等八段与运河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息息相关的主题景观,景观工程预算28.6亿元,2011年投入23亿元。重点完成截污净水铺设11公里污水管网及河道清淤,拆除沿岸违章建筑物35万平方米,工厂企业退城进园搬迁21家,沿岸建筑外观立面整治穿衣带帽”22万平方米;改造道路设施2.6公里,沿岸景观带整治153万平方米,新增水岸绿化26万平方米,营建运河景观步道11公里,修复利用工业遗产建筑举办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何振梁与奥林匹克陈列馆、无锡中国民乐博物馆、无锡书画馆、北仓门生活艺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形成环城运河八段历史主题景观,再现运河环城、四门八区的城市格局,彰显了灯火城河夜夜春的运河古韵。城区运河故道成为无锡市区的绚丽花环、景观环廊、休闲步道、亲水平台,古老的运河水,再次惠及无锡百姓。
        三是苏南运河四改三整治保护工程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首次明确了沿运河发展带,并将无锡定位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为运河航运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7年底无锡启动了无锡段四改三世界三大运河”航道整治和升级扩容工程。目前,四改三
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全线通航。无锡段率先畅行千吨级船舶,并成为通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集装箱集疏运主通道,复兴了运河黄金水道航运功能。在四改三工程中,生态、文化和科技等元素也有机贯穿全线。我们整体更新了9座跨河桥梁,新建8处亲水平台、2个游船码头和500米步行栈道,整治各类驳岸和聚集民居,仅市区段绿化景观总面积就达到10万多平方米,文化景观墙、运河碑刻、浮雕小品等文化元素一路相伴,形成一条让人流连忘返的田园风光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