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答案
1、各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地体相连,习惯上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为分界线。 亚洲西南隔苏伊士地峡(运河)、红海与非洲相望。 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以巴拿马地峡(运河)为界。
2、 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1)、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3、 各大陆的地质构造不同,影响其地形结构各具特点。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欧洲大陆正好相反,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至于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4、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
(1)、离散型板块边界
(2)、汇聚型板块边界
(3)、平错型板块边界
5、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6、致灾因子分类:一般是首先划分成自然致灾因子与人为致灾因子,然后根据致灾因子产生的环境进一步划分为:(1)、岩石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如火山、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2)、大气圈、水圈产生的致灾因子——如台风、暴雨、风暴潮、海啸、洪水、干旱等;(3)、生物圈所产生的致灾因子——病害、虫害等;(4)、来自天外的致灾因子——太阳耀斑爆发、太阳磁场变化、太阳黑子增多、陨石撞击地球等。
7、厄尔尼诺现象: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的一种信号。主要特征: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尔多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出现无确定周期,一般为2-7年。
拉尼娜现象: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而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
8、沙漠化:“土地滋生生物潜力的削弱和破坏,最后导致类似沙漠情况,它是生态系统普遍恶化的一个方面,它削弱或破坏了生物的潜力”。
沙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是土地生物生产力下降,土地资源丧失和地表类似沙漠景观的出现”。
9、自然地带本质上是自然地理系统,其中生态系统是其核心子系统,由于不同的自然带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在太阳辐射、温度、降水、蒸发的不同,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的不同。
1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所谓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对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总的概括,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内在联系性;(2)、空间组合性;(3)、动态演变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所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一般而言,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地带性差异(纬向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性差异(纬向地带性差异),及两者派生出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11、海的形态据其海陆相关位置的,可划分为 边缘海、陆间海 和 内陆海。
12、梯度流的产生原因:梯度流由海水受垂直向上的压强梯度力和垂直向下的重力影响而产生。而梯度流一旦产生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海水偏向流向的右侧,地转偏向力平衡时,海流便趋于稳定。通常情况下,密度低的海水,位于海流流向的右侧;密度较高的海水,则在它的左面,南半球反之。
风海流是在风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风对海水的应力,包括风对海水的摩擦力和施加在海面迎风面上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海流,是海流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13、人地关系发展的阶段性有哪几个(p96的表)
采集狩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
14、已经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107
①、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②、臭氧层的耗竭与破坏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世界三大运河④、对具有全球性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的破坏
⑤、土地退化(森林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正在加速
⑥、还有诸如病原体(疯牛病等)及疾病(艾滋病等)的扩散、环境难民等带有全球性 质。
15、全球可持续发展含义、核心思想110
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持续性的关键是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市委可持续发展的持续观。此外,可持续发展还强调系统管理、公平观与和谐观。
核心思想: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
16、种族、民族的区分116
种族:种族是人口的自然属性。种族的自然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人得皮肤、毛发、眼睛、骨骼、五官和身材等方面。皮肤的颜由于最容易辨认,所以常常成为人种鉴别的根据,通常将种族划分为: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
民族:民族是人口的文化属性。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是世界民族演化、发展和民族人口扩散的核心地。民族作为地域文化的产物(包括语言、宗教、经济活动方式等),是在相对封闭的地域条件下形成的,也是一个长期发展的结果。各个地区地理条件的多样性使世界上形成了为数众多的民族。
17、世界民族的同化和融合 119
民族同化:一般认为民族同化是部分民族的消失,即被同化的那些民族消失了,具体说来,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些民族的民族特性消失了。民族同化又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
民族融合:是指多个民族同居于一定的地域,通过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西日益增多,各个民族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区别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综合民族特征地域。
18、世界三大宗教 120
基督教(欧洲)、伊斯兰教(西亚、北非)、佛教(亚洲)
19、 世界经济发展与分布的过程(表现、特征)144
①、世界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和结构的“倒金字塔”过程
②、世界经济的空间范围在不断扩大
③、世界经济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
④、地球表面的水体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与分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20、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特点)145
①、经济总量不断发展
②、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有所放慢
③、“新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④、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二元发展
21、什么是”新经济“146
所谓“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并存,经济周期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淡化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除此之外,国内的一本财经杂志也叫新经济。
22、世界经济的中心地系统:三大中心地148
①、欧洲经济中心地——英国 伦敦
②、北美经济中心地——美国
③、亚洲经济中心地——日本和四小龙(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
23、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概念154
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建立多国的经济联盟。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24、为什么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A、经济全球化使它们面对这的这个开放的国际市场与殖民主义时期的世界市场,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B、在它们不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没形成发达的产业结构的时候,利益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发达国家的手里。
C、经济全球化并不等于利益均衡化,拥有资本、技术、信息和人才优势的发达国家任然处于贸易优势的地位,发展国家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和市场需求来发展自己的民族经济。
这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会继续发展,甚至会更严重。
②、对发达国家来说
A、跨国公司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可以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利用那里更为廉价的劳动力组织生产,可以不再顾及关税成本的增加和“非国民待遇”。
B、这就势必带来跨国公司在它们国内削减劳动密集型的生产,造成新的实业。
C、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对外转移过剩产业、夕阳产业创造了方便条件,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对这些产业的转移是欢迎的,但是落后的技术势必伴随着对发展中国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威胁和破坏。
D、经济全球化与发达国家污染的“外部化”可能结伴而行。
正是由于上述问题,所以说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25、知识经济: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主要的部门,知识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最为重要的资源。
26、亚洲地貌单元
根据亚洲地理环境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特征,可将亚洲划分为6大自然地理单元,并且根据各大区的内部差异,进一步划分为21个自然地理亚区。
①北亚大区,包括亚洲北部的广大地区。由于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北亚大区又进一步分为西西伯利亚平原区、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和俄罗斯远东山地区等3个亚区。
②中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根据自然景观的内部差异,具体可分为5个亚区。分别为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区、帕米尔高原区、蒙古高原区、内蒙古新疆高原区和青藏高原区。
③东亚大区,位于亚洲大陆中纬度的大陆东缘,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欧大陆。根据陆地轮廓、地表形态以及维度的差异,东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朝鲜半岛区、日本岛区和中国东部季风区3个亚区。
④东南亚大区,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马来半岛和马来岛,是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过渡带及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汇地带。根据内部的区域差异,东南亚大区可进一步划分为中南半岛区和东南亚岛屿区两个亚区。
⑤南亚大区,南亚大区位于亚洲的南部,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南侧到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依其内部区域差异,可进一步分为印度半岛区和斯里兰卡区两个亚区。
⑥西南亚大区,也称西亚大区,位于亚洲西南部。根据地形与气候的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
6个亚区。分别为伊朗高原区、阿拉伯半岛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区、地中海东岸区、小亚细亚高原和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区以及高加索山地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