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要
摘要: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占我国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39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89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2.45亿。由于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的广泛流行,我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绝对人数还在不断攀升,这将进一步推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此,我们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仅关注危险因素本身到关注危险因素形成和流行的环境,更加关注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危险因素形成的作用。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采取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为主的策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我国心血管病负担沉重。2018年,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健康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广泛流行,
我国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绝对人数还在不断攀升,这将进一步推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为贯彻“以基层为重点,以预防为主”的国家方针,真正实现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战场由医院逐步向社区转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将2005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在去年改版为《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报告强调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仅关注危险因素本身到关注危险因素形成和流行的环境。更加关注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对危险因素形成的作用。倡导心血管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采取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零级预防为主的策略,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环境,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 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
1.1 烟草使用
全球每年约190万人因为烟草使用或二手烟暴露引发的冠心病失去生命,约占全球冠心病死亡的五分之一。估计38.2万人由于暴露于二手烟引发的冠心病而死亡,占冠心病总死亡人数的4.3%。
中国≥15岁人吸烟率在2010年为28.1%,2018年下降至26.6%。其中男性吸烟率50.5%,女性2.1%。农村人的吸烟率(28.9%)高于城市(25.1%)。45~64岁年龄组现在吸烟率最高,达30.2%。大专及以上教育水平人吸烟率最低,为20.5%。
2019年,中学生吸烟率为5.9%,其中初中生为3.9%,高中生为5.6%,职业高中生为14.7%。与2014年相比,初中生吸烟率下降33.9%(从5.9%下降到3.9%),尝试吸烟率下降27.9%(从17.9%下降到12.9%)。
2018年中国非吸烟者的二手烟暴露率为68.1%,其中几乎每天都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35.5%。二手烟暴露最严重的室内公共场所为网吧(89.3%)、酒吧夜总会(87.5%)和餐馆(73.3%)。相较2010年的72.4%,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
2018年,86.0%的人认为吸烟会引起严重疾病。对吸烟会引起具体疾病的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癌(82.8%)、心脏病(50.8%)、脑卒中(41.4%)和阳痿(26.0%)。71.4%的人认为二手烟会引起严重疾病。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儿童肺部疾病(66.7%)、成人肺癌(65.8%)、成人心脏病(39.7%)。
2015年,我国吸烟人戒烟率为18.7%。2018年有所提高,上升到20.1%。其中男性(19.6%)低于女性(30.2%),城市(20.0%)与农村(20.3%)无显著差异。低年龄组人戒烟率相对较低。
2018年,50.0%吸烟者购买1盒卷烟的花费不超过9.9元。城市为10.0元,农村为8.4元。从2015年至2018年,购买100盒卷烟的花费中位数占当年人均中国生产总值的比例从2.0%降至1.5%。
中国人吸烟相对死亡风险率(RR)为1.23(95%CI:1.18~1.27),人死亡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为7.9%;男性RR为1.18(95%CI:1.13~1.23),PAR%为10.0%;女性RR为1.27(95%CI:1.19~1.34),PAR%为3.5%。
一项对相隔15年的两项中国前瞻性资料的分析发现,中国吸烟男性的超额死亡风险15年间约增加1倍。除非采取广泛的戒烟手段,否则中国每年因烟草造成的死亡人数将从2010年100万人左右,增至2030年的约200万人,预计2050年将达到300万人。
截至2020年10月,有20多个城市实施了地方性控烟法规,其中北京、上海、深圳、青岛、
兰州、长春、西安、武汉、秦皇岛、张家口等13个城市的法规符合《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要求,覆盖了大约全国10%的人口
根据北京市医保在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控烟法规实施前29个月和实施后25个月的资料,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率下降5.4%(95%CI:-10.0%~-0.5%),脑卒中住院率下降5.6%(95%CI:-7.8%~-3.3%)。脑卒中住院每年减缓15.3%(95%CI:-16.7%~-13.9%)。实施政策后25个月内,估计避免了18 137人(26.7%)因脑卒中住院
WHO倡导,在日常医疗服务中提供3~10 min的“简短”戒烟服务,但对繁忙的中国医生而言,似乎不切实际。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只有46.2%的吸烟者在就诊时得到过医生戒烟的建议
2015年至2017年开展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13 671名每天吸烟的成年人,发现医生应用极简短的戒烟干预(30 s)联合戒烟材料有效,7 d时点戒烟率为9.1%,高于对照组的7.8%(OR=1.14,95%CI:1.03~1.26;P=0.008)
1.2 合理膳食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资料显示,2010~2012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1982~2012年四次全国营养调查及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均显示,中国城乡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变化不大,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2.9%,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线水平(膳食指南推荐范围:20%~30%);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2012年全国平均水平为55.0%,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荐的低限(55.0%~65.0%)。城市居民能量来源不平衡状况要严重于农村居民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显示,中国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充足,但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趋势仍在延续,杂粮和薯类、新鲜蔬菜、水果、奶类、水产品、大豆类、坚果等食物摄入量偏低;而食用油、食用盐平均摄入量远高于推荐量。
2012年,中国≥20岁居民精制谷物摄入量为304 g/d,全谷物摄入量14.6 g/d,均呈下降趋势。水果摄入量为40.7 g/(标准人·d),新鲜蔬菜摄入量为269 g/(标准人·d)。植物油和动物油分别人37.3 g/(标准人·d)和4.8 g/(标准人·d)。奶和乳制品24.7 g/(标准人·d),豆类和豆制品摄入量为14.2g/(标准人·d),均处于较低水平。
2012年膳食钠的摄入量[5 702 mg/(标准人·d)]仍较高,折合成食盐的量为14.5 g,高于预
防非传染性慢性病建议摄入量(<5 g/d)的比例为88.3%。城乡居民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钙、镁、硒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高达77.0%、77.8%、90.2%、67.7%、96.6%、60.6%、70.8%。城乡居民每周至少喝1次饮料的比例为59.2%,较2002年的14.2%有明显提高,其中6~17岁儿童青少年喝饮料较普遍,达到每天至少1次的比例为18.3%
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分析发现,在所有膳食因素中,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数量有关的归因比例中,影响最大的是高钠摄入(17.3%),其他依次为低水果摄入(11.5%)、低水产品ω-3脂肪酸摄入(9.7%)、低坚果摄入(8.2%)、低全谷物摄入(8.1%)和低蔬菜摄入(占7.3%)。
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0~201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分析发现,膳食因素对中国成年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率的归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随着总人口增加和人口老龄化,不健康饮食所导致的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死亡人数仍持续增加,从1982年的107万增加到2010~2012年的151万。
最健康的饮料
WHO发布的《2018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15岁及以上人人均每年
酒精消费量是7.2 L,饮酒人中人均每年酒精消费量是12.9 L。22.7%的人过去30 d中至少有一次酒精摄入≥60 g,而饮酒者中有40.7%的人过去30 d中至少有一次酒精摄入≥60 g,男性远高于女性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针对2004~2008年纳入的512 715名成年人进行了约10年的随访,发现适度饮酒对心血管健康没有保护作用,而且随着酒精消耗增加,血压升高及脑卒中风险增加。
1.3 身体活动
2016年与2017年先后进行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研究采用多阶段整抽样,均覆盖全国各省共计12万~13万余名中小学生。2017年34.1%中小学生身体活动达标,较2016年略有升高。
2016年,85.2%中小学生每周参加≥2节体育课,31.5%的中小学生每周参加≥5次课外体育训练。中小学生平时各类荧幕时间(看电视、使用手机或计算机)≥2 h的比例分别为8.7%、11.5%、9.0%,而周末则分别升高至23.7%、27.7%、17.5%,男生高于女生。
1985~2014年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共计738 523名13~18岁汉族学生的资料分析显示,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秀率从1985年的2.7%上升到1995年的4.4%,2005年降至1.1%,2010年略有回升,2014年达到2.2%
2014年中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20岁及以上的人为14.7%,其中,城市(19.5%)高于农村(10.4%),20~39岁人最低,60~69岁人最高。
1991年至2009年,中国成年居民平均身体活动总量从385.9代谢当量(MET)·h/w下降到了213MET·h/w。2011年男性职业活动量较1991年下降了31.0%,女性的趋势类似。静态行为时间从1991年的每周平均15.1 h增加至2009年的每周20.0 h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