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岳阳楼导游词范文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关于岳阳楼导游词(一)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岳阳楼参观游览。大家这次的岳阳楼之行呢,就是由我全程陪伴了。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岳阳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4A级旅游区。岳阳楼景观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历史悠久,二是风景独特,三是它的文化深厚,四是它的文物珍贵。
江南三大名楼是先说说我们岳阳楼悠久的历史吧。岳阳楼的前身呢,是鲁肃修建的阅军楼,始建于东汉建安十九年,到唐朝才开始被称为岳阳楼。岳阳楼和黄鹤楼、滕王阁是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但是其中呢,当属岳阳楼的历史最为悠久了。
再说得到风景独特,大家向四周看一看,相信就都是深有体会啦。岳阳楼胜景由江、湖、山、城构成。“茫茫雪浪带烟芜,天与西湖作画图。楼前十分风景好,一分山九分湖。”这是对岳阳楼地理形胜的绝妙赞美。岳阳楼真是得水而壮,得山而妍,形胜江南呀。
提到岳阳楼的文化深厚,就不得不提到《岳阳楼诗文集》了。《岳阳楼诗文集》收录千余篇名篇佳作及大量的楹联匾屏和书画碑刻,大多数都贯穿着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比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其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更是将这个优秀传统发展到了巅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事哲理,“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更是被誉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结晶。
最后要说的就是它的文物珍贵。江南三大名楼中,唯有岳阳楼是保持原址、原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国家级文物。现在大家所见到的岳阳楼为纯木结构,1983年按“整旧如旧”的原则落架大修而成,其特点可以用“四柱、三层、飞檐、盔顶”八个字概括。岳阳楼全楼用木料构成,没有一块砖石和一颗铁钉,工艺十分精巧。
好,朋友们,现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大家抬头看看这块横匾,这匾上的“岳阳楼”三个字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大家再往这这边看,整个大楼由四根楠木大柱支撑。自楼底直贯楼顶,再以12根金柱为内圈,支撑二楼,周围则绕以20根木柱,彼此牵制,连结为整体。岳阳楼三层三檐,盔顶式木结构,盖黄琉璃瓦。盔顶是岳阳楼建筑的突出特,大家看,它的形状像不像古代将军的头盔呀?是不是很威武雄壮啊?再配以飞檐,曲线流畅,给人势欲凌空之感。大家再看盔顶下的如意斗拱,它形似窝蜂,层叠相衬,饰以龙头、凤头、云头纹饰,既承托盔顶重力、又使整个建筑更为精美、庄重、和谐。因此,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和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
朋友们,现在请随我进入主楼。现在大家看到的呢,是一幅紫檀木的《岳阳楼记》的雕屏。早在唐朝时岳阳楼就吸引了诸如李白、杜甫等风流名士到此登楼远眺,奋笔抒怀。但岳阳楼开始真正名扬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以后。
话说当时腾子京接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当即请大书法家苏子美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竦雕刻在木匾上。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并称为岳阳楼“四绝”。《岳阳楼记》这篇文章全文虽然仅368个字,但是内容博大、哲理精深、气势磅礴、语言铿锵,堪称千秋绝唱。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成为传世名句,成为了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崇高人格文化的积淀。大家可以看到啊,一楼还悬挂有大量古今名家吟咏岳阳楼的名联。
我们现在登上的是岳阳楼的顶层三楼,站在这,凭窗远眺,可领略到“衔远山、吞长江”的磅礴气势,欣赏“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湖光山。大家可以看到洞庭湖水天相接,混成一,清风朗月,无边无际,山湖光荟萃一楼,得到的感觉呀,真正是“水天一,风月无边”。这个中间是手书杜甫《登岳阳楼》的条屏,你看它布局严谨,笔意奔放,深得怀素狂草遗风,且又自成一格。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珍品,悬挂于此,使岳阳楼更是锦上添花。
岳阳楼主楼的介绍我就给诸位讲解道这里。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就自由观赏一下主楼。半个小时后在楼下门口集合,我再带大家参观岳阳楼周边的五朝楼和“南极潇湘”牌坊等景观。谢谢大家!
关于岳阳楼导游词(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今天就由我这个超级导游来给介绍岳阳楼。我叫罗甘泉,大家叫我罗导、小罗都可以。
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岸上,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宋朝的范促淹曾写过《岳阳楼记》来赞美岳阳楼。
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纯木结构,没有一块砖头。每层的檐面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岳阳楼的楼顶,特别像古代将军的头盔,称作盔顶,由于盔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极为少见,才使盔顶让岳阳楼成为名的重要因素之一。整个岳阳楼在美学、建筑学、工艺学上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其实,岳阳楼真正名扬天下的时候是在范促淹写了《岳阳楼记》后。庆历四年,滕子京因遭人诬害被贬为岳州知府,他一上任就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修建偃虹堤,以防御洞庭湖的波涛;第二,兴办郡学,造就人才;第三,重修岳阳楼。重修后的岳阳楼规模非常雄伟,但当时的滕子京知道,光靠气势雄伟是不够的,滕子京立刻想到与自己同中举进士的范仲淹,范促淹和滕子京一样,也是因为遭人诬灭,被贬
为邓州知府。滕子令人画了一幅《洞庭秋晚图》,写了一封《求记书》介绍岳阳楼的气势和结构。范仲淹看了以后,经过精心构思,终于写出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转世名句,启迪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要奋发图强。
好了,大家现在可以进楼了。各位游客,这里首先看见的就是《岳阳楼记》,它由12块紫檀木组成的。据说滕子京当年收到《岳阳楼记》后喜出望外,立刻请当时的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并请著名雕刻家邵
竦将它雕刻在木匾。于是,“楼、记、书法、雕刻”全称四绝。只可惜我们现在所见不是“四绝匾“,它早在宋神宗年间便已毁于大火之中。这们这里的《岳阳楼记》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大书法家、刑部尚书张照书写的。
我就介绍到这里了,给大家十五分钟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
关于岳阳楼导游词(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江南三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现在耸立在各位面前的就是岳阳楼。楼顶悬挂的“岳阳楼”三字横匾,是1961年主席提议,请离沫
若先生题写的。岳阳楼高21.35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纯木结构。中间的本根楠木大柱从地到顶承载大部分重力,再用12根“金柱”作为内围,支撑二楼,外围绕以20根檐柱,彼此牵制成为整体,飞檐与屋顶用伞形架传载荷重。三楼用如意斗拱层叠相衬,拱托楼顶。全楼没用一块砖石,全都用木料构成门缝对榫,结构严整,工艺精巧,造型庄重。飞檐和楼顶,都是盖的黄琉璃筒瓦。各层檐面都有四条脊,第一层脊上饰以荷花、莲蓬,翘首为凤凰;第二层为昂首的龙头;第三层饰以卷草,翘首为回纹形如意祥云。整个楼阁重檐鳌突,藻井锁窗,雕梁画栋,丹柱彩楹,金碧辉煌,庄严壮丽。特别是三楼楼顶,很像古代将军的头盔,被称为盔顶,这在这国古代建筑中是相当罕见的。整个岳阳楼的建筑在美学、力学、建筑学、工艺学方面都有惊人的成就,因而自古就享有“岳阳天下楼”的美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