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州论坛】从古代《岳阳楼图》看岳阳楼形制的演变
2016-08-25 何林福 岳阳市巴陵历史文化研究所
何林福 作者简介
何林福,湖南临湘人,高级经济师。著有《岳阳楼史话》《君山纪胜》《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永远的屈原:屈原与屈子祠》《岳阳名胜录》《张谷英村》等专著10部。发表文章400多篇。
湖南的岳阳楼、武汉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前身为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在洞庭湖训练水兵的一个阅军楼,迄今有近1800多年的历史。曾因天灾人祸,屡废屡修,据考证岳阳楼至少修过51次,重建过24次,其形制也发生过一些变化。历史上的岳阳楼建筑形制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古籍记载甚少,只能从撰写的诗文中去想象。因此,要想知道岳阳楼形制的演变,古代传世的《岳阳楼图》不仅是岳阳楼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岳阳楼演变的重要形象参考资料,对我们研究岳阳楼建筑形制的演变大有裨益。
一、宋代《岳阳楼图》与岳阳楼
现在最早的《岳阳楼图》是哪一幅?已有不少岳阳楼的研究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熊培庚在《天下岳阳楼》中指出:“今天我们见到最早的《岳阳楼图》,是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夏永所绘的一幅扇面图。”其实不然,我曾在《岳阳楼史话》中提出“南宋画家的《岳阳楼图》就先于此。”随着岳阳楼研究的深入,初步发现宋代《岳阳楼图》有三幅,都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当时岳阳楼的建筑面貌。江南三大名楼是
现在岳阳楼内的宋代岳阳楼微缩模型
一是北宋范宽的《岳阳楼图》。据《中国绘画史》记载:范宽名中正、字立中,华源(今陕西华源县)人,性情温厚,并有大度,所以当时的人叫他为范宽。山水曾学荆浩、李成的画法,便后来能自出新意,别成一家。他的《岳阳楼图》,立轴、绢本、设,纵长128厘米、宽51.7厘米。从画面上看,远处山峰竣立,前景为洞庭湖,右侧有巨松数棵。中景可见城墙一角,岳阳楼在城墙内,为重檐歇山顶建筑,屋角起翘明显,结构简单。二楼平座与腰檐直接相连,檐柱间设有可开启的直棂窗。腰檐以下被城墙遮挡,其结构无从知晓。画幅的右下角石隙间署有“范立中”字样。有人认为非范宽真迹,有人将其与他的名作《溪山灵隐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比较,认为技法与风格都十分相似,应为真迹。如系范宽所绘,宋仁宗天圣时(1023—1031年)尚在,则当是北宋庆历年间之前的岳阳楼。画面上首有明代画家朱凯、吴麟的题识。据画上诸多题识考证,此画为明代岳州孝廉刘濡卿收藏,到民国二十年时,转为长沙尖山李稹初珍藏。现藏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二是宋画《岳阳楼图》。其画面上出现城墙的一角,它是岳阳楼的西南角,城上矗立着一座巍峨的楼阁,这就是岳阳楼。城东的东南背后紧靠着巴丘,耸峙湖边,山丘上下林木茂盛,风烟浮动;对岸是君山,看过去郁郁葱葱,白云漂渺;中间是洞庭湖和长江汇流的水面,有三只船乘着满帆好风,正向岳阳楼飞驶而来;楼上有两人正在观赏湖光山,若有所待;楼
下已有一个客人,携带小童,就要走上楼去,岸边树荫下有两艘客船停泊,一个船夫扛着船桨上岸,还有两只客船刚刚靠岸,走上来了主仆四人;船上还有几个客人尚未起身。这幅画没有款识,现在也没有发现已往收藏家的记录材料。但左海先生在《宋画岳阳楼图释》中认为,从这幅画本身的风格和笔墨技法和勾划的岳阳楼建筑特点,以及画绢的丝绒、经纬组织、素等三个方面考证,确定这幅《岳阳楼图》是南宋的佳作,它的作者是一位伟大的古典现实主义画家,真实地记载了宋代岳阳楼是一座“楼阁式”建筑。
三是宋代院画之《岳阳楼图》。这幅画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为背景,用画面中央位置细致地刻划岳阳楼全貌,主楼为二层三檐,四面突轩,十字脊之四当饰翘首龙吻,中构四角攒尖顶,上置莲花座焰光塔刹。楼建凸峙湖边的两层台基上,外绕护栏,四面皆有石级通楼内。楼台坐西朝东,一楼正面六根檐柱一字排开,中间檐下悬匾。二楼突轩回廊之栏干内立柱四根,二檐与三檐间置斗拱五座,正面二层台下南侧有卷棚式歇山顶建筑隐于树影山石间,北面紧挨台基建有歇山顶式房屋,屋后帆墙林立。楼门前伫立一人,楼上楼下还绘有饮酒观光的各种人物。图中的建筑宏丽,脊饰华美,栋宇轩昂,景物开阔。湖面以湿笔水晕墨章而成,笔法技工颇精,但画面缺乏灵性,符合宋代山水画特征,可以断定为宋代作品,很可能描画的就是滕子京重修后的岳阳楼形制。
二、元代夏永的两幅界画《岳阳楼图》与岳阳楼
夏永,元末明初画家。据《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载:“夏永,字明远,一作名明远。精界画,至正七年(1347年)尝作岳阳楼图。……按明远作品存世有滕王阁、岳阳楼图,两斗方见《唐五代宋元名迹》,界画精细,上细书《滕王阁赋》、《岳阳楼记》,正若《花间笑语》所云:‘细若蚊睫,侔于鬼工’,或亦此误为发绣,待考。”他的《岳阳楼图》已发现两幅,其作品内容大体相同,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而已,略述如下:
元 夏永《岳阳楼图》
考元代至正七年夏永用扇形画的《岳阳楼图》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岳阳楼建在城墙上,分二层三檐,顶为九脊歇山,脊饰龙吻,钱脊上有五个蹲兽,屋顶下有六攒斗拱相托,一、二层脊饰与屋顶相似。二楼内设有门窗,周有回廊(平座),每面有檐柱4根,廊柱8根。回廊下每边有8攒斗拱相托。一楼四周建有突轩,每面突轩均为歇山顶。翘首、脊饰与主楼的相同,突轩内设回廊,每面有檐柱4根,廊柱6根,突轩下亦有6攒斗拱相托,主楼第一层细部结构,因被北面突轩遮挡,无从知晓。北面突轩外有一小亭,小亭东面有五级台阶,明间立柱较粗,四周由细木条围护,里面装板,北面有一敞开的槛窗,顶为歇山式。上方小楷书题《岳阳楼记》共23行,末款“至正七年四月二十二日钱唐夏永明远画并书”。从全图结构看,布局极为严实,形貌蔚为壮观,反映了岳阳楼的全貌。但1982年第3期《中国画》杂志封底刊登一幅扇面画《岳阳楼图》,为绢本设界画,编者标明为“前蜀·李升”。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标明为“五代李升”的一幅《岳阳楼图》,并入选台湾《故宫藏画精选》,仍将馆藏之《岳阳楼图册》定为“前蜀李升”。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注明“元代夏永”的《岳阳楼图》比较,其楼阁结构、山水树石、稠叠疏密均绝似,恰如孪生妹。仅夏永画中上方松树的高度及人物的布局、动态略有差异,问题在于李升的《岳阳楼图》左上书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李升,成都人,为蜀中山水画师,所在的前蜀纪元止于公元925年,他怎么能见到范仲淹之《
岳阳楼记》呢?可见这幅作品不是李升的真迹。1984年,魏冬先生撰《夏永及其界画》一文,对夏永其人及其所存作品进行了考析,谈到了李升的《岳阳楼图》,认为是夏永之作[4]。2005年10月,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秦孝仪先生到岳阳楼参观,我向他问起了贵馆收藏李升《岳阳楼图》的真伪问题,他说这幅作品出自谁手是有争议的。但大多数专家鉴定为夏永所作。从两幅《岳阳楼图》的艺术构思和绘画技法上分析,完全可以断定出自夏永之手,描绘的是元代岳阳楼形象。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