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困惑
小学生学习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困惑
一、主观困惑
主观困惑也就是学生自身内部原因造成。而学生自身的因素是影响其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是在学生学习困难中起决定性因素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困惑
(一)学习动力缺乏
 1、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 上课无精打采, 不能积极思维; 无成就感, 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 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 不能专心听课, 不能集中思考, 兴趣容易转移, 学习肤浅, 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 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小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 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1、学习焦虑
(1)主要表现
a、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b、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c、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2、学习疲劳
小学生家规
(1)主要表现
a、生理疲劳:肌肉麻木,痉挛,眼睛发痛发胀,腰酸背痛,动作不准确,打瞌睡。
b、心理疲劳:感觉器官活动能力降低,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情绪躁动,忧郁,厌烦,易怒,学习效率下降。
二、客观困惑
客观困惑是外部因素造成,主要有家庭和学校这两个外部方面。(一)家庭方面
一是家庭亲密度不够。二是情感表达比较差,成员不愿公开自己的观点,与内心感受。第三,
独立性差,家庭成员相互依赖强,互相不够尊重。第四,家庭控制性差,家庭成员在安排家庭生活部够重视使用家规。
(二)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方法的不科学,由于班级授课制,老师任务繁忙,导致老师在课堂上学习困难学生关注力度不够,学习困难学生不能吸收掌握课堂知识,老师的不负责、训斥体罚学习苦难学生。有的老师认为学习困难是拖了班级的“后腿”,老师不管,同学嫌弃,有的老师采用对学习困难学生补课制,进行惩罚性学习,但效果不是很好。这些学习困难学生由于成绩较差,不受重视,没有朋友,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失败者,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这种错误的心理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有时为了引起老师同学注意,上课破坏纪律,逃课,对老师家长产生逆反心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